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三大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特别是 80年代末 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个平行市场理论破产之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趋势。从本质上说,经济全球化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在全球范围的展开和延伸。在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下,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不复存在,中国作为唯一的社会主义大国,必然也会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各种冲击和挑战。参与经济全球化历史潮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打造自我,是开创 21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必然选择。  …  相似文献   

2.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在此以后 ,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也陆续步入了改革之路。到上一世纪80年代末和 90年代初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改革在这些地区遭到了失败。而中国的改革却一直稳步前进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的成就。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日趋稳定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改革的成功有何经验 ?苏联东欧的失败有何教训 ?探讨这个问题 ,对于我们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更好地促进我国的改革、发展、稳定 ,无疑是有益的。一、正确处理改…  相似文献   

3.
一、全球化浪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冲击与挑战全球化是指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跨越国家和地区的界限 ,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全面渗透和融合的客观历史过程与趋势 ,是使整个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的过程。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开放的基础 ,它规定着 2 1世纪的世界历史走向 ,在实践上也逐渐成为一般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时处全球化潮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着新的冲击和挑战。从经济上来说 ,全球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在全球化中 ,最重要和最根本的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长期以来 ,在世界范围内 ,不管…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不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原则的失败,而是社会主义一种特定模式的失败。社会主义发展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进程,前途是光明的。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中国人民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多极化的国际格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重大事件层出不穷,尤其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主义各国发生了剧烈动荡。这场世纪末的风云际会使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不复存在了,而有些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中国站稳了脚跟,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针对苏联的灭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政治家和理论家将其归结到社会主义制度上。例如,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在《超越和平》等著作中,连篇累牍地描述了苏联的崩溃就是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失败,就是西方资本主义的胜利。可是在详述苏联社会制度崩溃的同时,他也不得不承认:在下一个世纪,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有可能变成最富有的社会"。应该说,苏联灭亡的教训是深刻的。随着时间的推延和国际社会的不断变化,我们会看得越来越清楚。但有一  相似文献   

6.
许婕  侯彦杰 《世纪桥》2004,(2):31-33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的剧变曾一度被西方认为是“社会主义时代的结束”,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兴起,粉碎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幻想,昭示了社会主义这种崭新的生产关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成功的经验与苏联东欧失败的教训从正反两方面揭示出对待社会主义社会的态度必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的时期,除了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一枝独秀外,苏联东欧深陷于传统社会主义体制而难以自拔,经济停滞不前,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政治生活僵化.在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非洲许多新独立的国家,由于对殖民主义的憎恨,为了割断与国际资本帝国主义的联系,避免重新沦为资本主义大国的附庸,民族革命党的领袖们在苏联和中国的影响和支持下选择了走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8.
刘军 《理论学刊》2006,1(1):15-18
20世纪90年代,苏联模式的实践终结了,然而这一实践对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兴起和发展却起了明显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可以说,这是20世纪苏联模式留给21世纪走向全球化的世界经济最有意义和最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也给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中国在21世纪初融入经济全球化留下了富有时代意义的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9.
许洋 《理论学刊》2007,(3):17-19
一、社会主义信仰危机的挑战与消解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最重要趋势,全球化不仅改变着资本主义,也深刻影响着社会主义。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使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发生动摇,从而使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信仰危机的挑战。(一)关于对社会主义的信仰问题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另一方面,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国家不断进行自我调整,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潜力。他们的学者认为:社会主义不再是资本主义的一种另类选择。现在的问题不是用社会主义去取代资本主义,而应该如…  相似文献   

10.
<正>一、唱衰中国论不绝于耳唱衰中国论是有历史渊源的,迄今已有三次高潮。第一次唱衰中国论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主要观点是认为中国社会即将崩溃。当时中国经济的内部局势严峻,投资过热,物价飞涨,通胀率超过18%,"官倒"猖獗,双轨制经济已经陷入泥潭。中国经济所处的国际环境险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国家如多米诺骨牌相继倒下,中国被认定是下一个崩溃的国家。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及其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20世纪的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科学理论到革命实践、从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的辉煌。苏联的解体、东欧的演变,标志着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失败。实事求是地说,在全球化背景下,苏联模式不仅没有使社会主义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而且窒息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导致了社会主义的局部失败。中国主动加入全球化进程,吸收和借鉴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一切人类文明成果,把中国现代化进程与世界全球化趋向相吻合。选择中国社会主义模式不仅要以全球化为背景,从中国国情出发,而且模式的定型是一个摸索和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朱继东 《前线》2015,(2):15-17
无论是对国家还是个人,全球化的影响都是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式的,这种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全球化的层面。全球化大潮是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这就决定了全球化对不同意识形态的冲击是巨大的。尤其是在中国经济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力度不断加大、程度不断加深的同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的文化全球化、政治全球化也成为人们关注和思考的焦点,更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多冲击,对中国的国家文化安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形成了巨大挑战和考验,对领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作为越来越明显的发展趋势和不可遏制的历史潮流,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当今世界,并对社会主义的发展提出了尖锐的挑战。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如何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当代社会主义者面临的新课题。邓小平同志坦然面对全球化的挑  相似文献   

14.
一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人类社会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而它又是发达国家倡导的,发达国家经济实力雄厚,技术和人才优势明显,市场经济管理机制比较完善,防范、规避风险的能力比较强,经济全球化对它们更为有利,它们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但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人们既看到了实施外向型发展战略的国家(地区)获得了更多的投资和发展机会等好处,但也看到近几年经济全球化对它们的负面影响,特别是90年代后期的几次金融危机中,全球市场经济的弱点迅速扩大、蔓延,使很多国家的经济遭到严重冲击.东南亚金融危机被人们称为和平时期的"头号杀手",它是过去十多年经济全球化所付出代价的集中体现,也把危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问题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15.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西方国家的一些政治家曾经兴高采烈地预言,下个倒下的将是中国,在2000年时人类社会将庆祝社会主义在地球上消失。事实上,社会主义失败了吗?社会主义前景如何?  相似文献   

16.
任晶晶 《共产党人》2005,(18):39-41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一些国家的共产党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道路,或分裂瓦解,或改旗易帜,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事实上,从冷战后10余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实践来看,苏东剧变给发展中国家共产党带来的冲击要比发达国家的共产党小。  相似文献   

17.
裴超 《党史纵览》2012,(12):26-30
近代以来,我国共出现过两次留苏热潮。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封锁,义无反顾地投向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新中国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派遣了一万多名留学生。这批留苏学生学成归国后,主要分布在我国工业、科学技术和教育等各个领域,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相比较而言,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另一次留苏热潮,影响更  相似文献   

18.
张旭东 《世纪风采》2008,(12):16-19
利用外资来建设新中国曾一度是中国共产党的既定政策。建国初期,新中国获得了苏联3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一些合营公司,并努力尝试和西方国家接触。但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受苏联逼债以及严峻国际形势的影响,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开始放弃了利用外资的设想,产生了“既无内债,又无外债”、“无债一身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与苏联同源于社会主义传统、继之而起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在文化建设的诸多方面也受到了苏联的深刻影响。苏共文化建设方面的历史教训是十分沉重的,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今天,我们只有深刻反思其失误,方能切实加强和改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7,(6)
<正>当前,一些西方国家以民粹主义、保护主义等形式出现的逆全球化思潮使经济全球化上空笼罩着阴霾。可以说,世界经济低迷、发达国家发展停滞,是出现逆全球化思潮的根本原因。然而,逆全球化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会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带来不利冲击。历史上每一次经济全球化中断或出现逆流,都会带来经济和民生的倒退。当今世界经济迟迟走不出困境的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