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观是对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类的发展观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观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和历史性转变。它无论是在发展的“内涵”和“要求”上,还是在发展的“本质”和“目的”上均扬弃了传统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和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执政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这就要求我们要用科学的、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接受出现的新情况、解决遇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力量源泉和根本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看作是一切事物的前提和最终根本目的,从对人以外的世界的关注转到对人本身的关注上来。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真正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根本观点。在社会物质生活方面,人民群众,特别是劳动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在社会精神生活方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的本体论追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澄明“以人为本”的深层意境,就必须在本体论上追寻。“以人为本”是对“以神为本”和“以物为本”的扬弃,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以人为本”与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个人主义、人类中心主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实践依归。  相似文献   

5.
观点搜索     
政治理论观点的重要变迁俞可平在2005年第3期的《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上撰文指出:经过长期的思想碰撞,一些政治理论观点逐步转变成党和政府的政策,从而影响现实政治的进程。“以人为本”。1949年后“,以人为本”便被当作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基本观点而遭到批判。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以人为本”再次成为中国思想界的强大声音,并且日益深刻地影响到党内大批年轻一代的官员。到了21世纪“,以人为本”的观念终于融入中国共产党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党改革政策的重要理论基础。“人的全面发展”和“以人为本”正式被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宣布成为中国…  相似文献   

6.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丰富与发展科学人才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内涵、本质、目的和动力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推进各项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科学方法论,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理论创新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徐正兴  傅莲英 《求实》2004,(4):50-53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完整的新的发展理念 ,包含着丰富的内涵 ,是对发展观念的理论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它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统筹兼顾”和“五个统筹发展”是它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它的精神实质和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8.
佟霞  张革秋 《奋斗》2005,(7):15-16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其内涵是以人为“根本”。“以人为本”的管理.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一种管理活动。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西方资产阶级普遍认同的观点.但是他们所认为的“人”是抽象的人,最终是“以资产阶级为本”。在中国古代也有“以人为本”的思想,但是仅仅是将劳动人民视为工具,因此也是一种道德说教。马克思主义则明确指出“人”是“现实的人”即劳动人民;充分肯定了劳动人民的历史地位。以人为本的“本”应该从现象和本质两个层次来理解,就是利益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红宇 《理论导报》2006,(12):30-31
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我国发展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本文围绕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以人为本和五个统筹等内容,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层面,初步阐发了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12.
论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发展的理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同时,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关于“四位一体”、“五个统筹”的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整体论的新内涵:关于“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的观点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持续论的新境界:关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论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3.
供您参考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中共中央编译局俞可平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或根本命题,就是“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共产党人的所作所为,归根结底就是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保障。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首先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最高命题。 “以人为本”是同一命题的不同表述,其实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明确地将人作为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但首先必须明确以人为本中“人”的三重内涵,即现实的个人、人民和人类的三重内涵指向,这是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关键。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以人为本”的观念坚持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体论和人学思想、“全面发展”观念坚持和具体化了唯物辩证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重要观点、“协调发展”观念坚持和具体化了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和系统论的观点、“可持续发展”观念坚持和具体化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的观点等五个方面,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6.
朱卫东 《唯实》2011,(5):29-30
改革发展有立场问题,立场问题是根本问题,是大是大非问题.改革发展立场决定改革发展观点和方法、道路和方向、手段和目标.要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发展观,反对"官本位"改革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对以往发展观的扬弃;是在发展中相对“以物为本”、“物化”、“人的异化”提出的,是在实践中提出的具有矫正性的观点。“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还强调,在发展中人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它是批判人类中心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8.
李启斌 《学习月刊》2009,(14):39-4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集中概括。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是我们建党和执政以来在国家发展观上的历史性突破。文章认为,“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次新的思想解放,坚持“以人为本”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20.
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邓小平思想的核心内容。在他的著作中,他明确地提出了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时期最根本任务的著名论断,深刻阐明了坚持生产力根本标准的系列问题;明确地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途径和根本手段。他的这三个基本观点即“根本任务观”、“根本标准观”和“根本途径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