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辩证看待社会发展中的“失范”现经所谓“失范”,是指失去社会规范的行为。从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看,无论是发生革命还是进行社会变革,都会出现明显的失范现象。在革命时期,革命者必须打破旧的社会规范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束缚;在社会变革时期,社会生活无论哪一方面的变革,都会引起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变化,从而导致人们的行为突破原有社会规范的约束。可见,社会失范现象有不同性质之分。积极的社会失范现象是指人们的行为脱离了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旧的社会规范的约束,而去遵从一套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的社会规范,这种社会失范…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道德先于法律而产生,其覆盖面又广于法律。道德在人类社会几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因此,其它一切社会规范莫不受道德规范的制约,法律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3.
由人组成的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为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规范人的行为而形成了一定的行为准则,即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有成文与不成文之分,成文的为规则,不成文的为习惯;社会规范也有适用范围之分,有社会公认的,有部分适用的。其中由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构成的系统,即为制度。制度由社会中普遍适用的规范组成,代表着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价值取向,规范个人及组织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4.
(七)地方立法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关系 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固然需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实现,但是,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与社会矛盾的多样化决定了法律的功能是有限的,单纯依靠法律无法创造一个和谐社会,需要发挥其他社会规范的作用。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地方立法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地方性法规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关系。目前,社会上有关法律的功能以及法律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关系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对地方立法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困扰:其一,过分迷信法律对社会秩序的控制作用。随着依法治国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崇尚法治已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意识,立法在一些人心目中似乎成了根除一切社会痼疾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5.
<正> 社会约束是指社会群体对个体行为所作出的反应,这些反应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对人们的行为加以限制和管束。为了适应社会关系复杂化的历史进程,人类社会逐步产生、演化出各种不同层次的社会规范,并相应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社会约束方式。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状态。在市场经济中,自主的市场主体间是靠契约联结在一起的,为了保证这些契约的公正和得到遵守,就需要完备的社会规范来加以约束和保障。社会规范是指调整人们的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一定社会的统治者从特定的利益出发,通过国家将现存社会制度下人与人之间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关系社会化、制度化、法律化,从中概括出人们的行为必须遵守的一般准则,规定人们可以、应该怎样行为或不可以、不应该怎样行为。它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非国家组织的规章、习俗、礼仪、共同生活准则等。一、政绩造…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是依靠法律这种公共权威(普遍、稳定、明确的社会规范)而不是任何人格权威(权力者的威严甚至特权)来管理国家、治理社会;法律是公民行为和政府活动的最终导向;每个社会成员都受法律的保护和约束,任何人或任何组织包括政府都不例外:  相似文献   

8.
人际交往受一定社会规范的制约与指导,礼仪就是指导人们交往的规范之一,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着选择职业的人生关口,在此过程中,求职礼仪成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交往的主要规范。  相似文献   

9.
马丽 《人民论坛》2013,(1):32-33
社会规范平等性是社会哲学领域中的核心价值范畴。它不仅是人类基本的权利需求,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衡量标准。社会规范平等性的实现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但其不同程度的实现都能推动社会良性发展。鉴于此,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维度分析社会规范平等性是十分必要的,这将对我国建构和谐社会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规范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这意味着,既可以从社会规范的角度来理解个体行为,也可以从个体行为的角度来理解社会规范。这两种思路容易在一个问题发生分歧,即,是将社会规范仅仅理解为一种行为常规性,还是将它理解为一种对个体行为的外在约束?文章试图从实体与事实的区分这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并试图通过考察社会实体的本体论地位与创造结构,来探究社会规范的产生机制,或者说,作为一种社会事实的行为常规是如何被实体化的。  相似文献   

11.
马丽 《人民论坛》2013,(2):32-33
社会规范平等性是社会哲学领域中的核心价值范畴。它不仅是人类基本的权利需求,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衡量标准。社会规范平等性的实现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但其不同程度的实现都能推动社会良性发展。鉴于此,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维度分析社会规范平等性是十分必要的,这将对我国建构和谐社会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传统习俗与民族社会规范黄光成民族传统习俗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概念,它对民族社会和一定群体起规范作用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习惯法、禁忌和伦理道德三个方面。三面试将它们置于历史与现实的动态关系中加以考察探究。一习惯法是被民族社会认可并赋予法律效力的风俗习惯,是...  相似文献   

13.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经在《社会契约论》中说过:“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里,束缚人们社会行为的就是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指一个社会为维持社会秩序,对其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的规定与制约,是控制和指导社会行为的手段。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也论述过社会规范的重要性,他在《荀子·礼记》中说道:“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不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荀子这里所说的“度量分界”就是规范。在他看来,为了避免人们在互动过程中产生严重的纷争和冲突,人们必须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然而,有规范存在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社会要按照一定的秩序进行正常的生产、生活、工作、娱乐等就必须通过社会力量来对社会成员的行为加以约束,以促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符合社会生存发展的要求,这种由社会力量保证社会成员遵从社会规范符合社会要求的过程便是社会控制。社会学认为社会控制主要有硬控制和...  相似文献   

15.
刘淑青 《求索》2007,(4):81-83
道德经济和家长制价值规范,在中世纪后期指导着乡村共同体的社会规范与经济行为,贵族的经济行为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民众的利益和权利得到了相对保护,从而维系了父权社会的相对稳定。但是17世纪初,英国民众骚动变得非常普遍。骚动与农村经济变化造成民众生存艰难这一经济因素有很大关系,同时不容忽视的是,骚动背后是民众的价值规范和思维方式,骚动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传统的道德经济与市场经济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念的碰撞。  相似文献   

16.
社会规范的定位与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规范对人类社会的文明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加强社会规范控制系统各种功能在建设现代文明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全新现代社会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7.
作为民政部标准化工作行政归口的管理部门,我们认为,《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民政标准化工作的新飞跃。 从标准化管理的本质、作用看,《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社会福利机构的规范化发展。标准化的本质是有序化。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服务社会的实践中,为了保证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对不同事物和概念以及人们的社会行为等制定许多人为的约束,如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标准和标准化作为其中的一种约束,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制定《规范》并在全国推广实施,对民政系统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的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过去我们长期把…  相似文献   

18.
一、区别: 第一,产生和存在的时间不同。德治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原始社会通过德治使民族、部落内部的公共管理、产品分配及其外部的部落联盟、血族复仇等方面的事务顺利完成;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施行德治巩固其统治地位;共产主义社会是空前完善的德治社会。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需要新的社会规范来解决社会冲突,这种社会规范须表现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力量,法律适应这种需要诞生于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得到推崇,社会主义社会同样需要完善的法律。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法治将逐渐消亡。 第二,实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青年社会规范背离倾向研究■蓝维社会规范背离是极为常见的一种社会现象。80年代以来,引起我国教育、心理界广泛关注的青年逆反心理问题就与社会规范背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青年社会规范背离会对社会和个体造成一系列后果,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就社会规范背...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整体的社会发展观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丽萍 《前沿》2010,(17):33-35
马克思考察社会发展问题的整体性视角是在批判传统社会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无论是考察处于任何一个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人类社会,还是考察前后相继的人类社会总体的发展,都把考察的对象作为一个整体去审视;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内涵是面向人民群众,立足人类整体利益的社会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