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语·叔向贺贫》一文,上中学时就曾学过。记得当年无论老师如何讲解,却始终心存疑惑:这贫穷终究不是好事,有什么可祝贺的呢?最近又读到这篇古文,越读越觉得字里行间饱含真理,意味深长。特别是在江总书记提出“以德治国”方略、强调加强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的今天,这篇文章更具启迪意义。 《叔向贺贫》主要记述了叔向拜见韩宣子时两人的一番对话。叔向是春秋时晋国大夫,韩宣子是晋国的卿,在当时均属高官。当叔向听到韩宣子“忧贫”,悲叹“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时,随即向他表示祝贺,令韩宣子疑惑不解。叔向列举了栾武子和…  相似文献   

2.
为公仆“贺贫”文/赵顺华贫穷乃人生之所患,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谁也不愿一贫如洗,度日如年。读《叔向·贺贫》,韩宣子为晋国正卿,很为贫穷无以待客为忧。叔向却一反常理,登门贺贫,韩宣子惊愕不已。然而听了叔向用确凿的事实、对比的方法阐述了贺贫的原...  相似文献   

3.
为官莫忧贫     
正重读"叔向贺贫"的故事,仍然发人深思。韩宣子"忧贫",叔向反而向他"贺贫"。叔向列举了两个例子:栾武子一生清贫,可是他能弘扬美德遵循法制,依靠这点治理好了晋国,且执行法令没有弊病,避免了灾难。而郤昭子虽有钱有势,但他骄横跋扈,招来杀身之祸。叔向认为:做官就应该甘于清贫、官德为先,倘若为官忧贫,贪欲必起。  相似文献   

4.
贺公仆之贫     
据《三湘都市报》报道:2003年上半年,湖南有16名厅级干部、121名处级干部"中弹"落马,落马之因多为一个"钱"字.这使我想起了《国语》中的一篇文章.《国语》立言: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说的是韩宣子虽然有了公卿官位,却没有多少钱财,叔向认为韩宣子为官有德,所以才贺宣子之贫之穷.从反面讲,倘若韩宣子"不忧德不立,但忧钱不够",叔向吊之还来不及,还祝贺他干什么?  相似文献   

5.
据《三湘都市报》报道:2003年上半年,湖南有16名厅级干部、121名处级干部“中弹”落马,落马之因多为一个“钱”字。这使我想起了《国语》中的一篇文章。《国语》立言: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说的是韩宣子虽然有了公卿官位,却没有多少钱财,叔向认为韩宣子为官有德,所以才贺宣子之贫之穷。从反面讲,倘若韩宣子“不忧德不立,但忧钱不够”,叔向吊之还来不及,还祝贺他干什么?读《国语》,再看看现实中那么一大批中弹落马的厅处级干部,鄙人想学着叔向给公仆贺贫。何谓公仆?《辞海》称公仆为“公人”,是“指封建时代衙门里的差役”。《现…  相似文献   

6.
老臣救贤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8,(4):45-45
春秋晋国平公时。老臣祁奚是一位以正直无私闻名的人。当时范宣子在晋国权势显赫。大夫栾盈与范宣子争权,结果事败.奔逃楚国。范宣子认为大臣叔向也是栾盈的同党,就把叔向投入监牢。叔向是晋国的贤臣,为人称颂,这次蒙冤,很多人想救他。朋友们在探监时说:“现在只有大夫乐王鲋可以救你。他在国君面前的说的话没有不被采纳的。”叔向说:“《诗经》上有句话‘优哉游哉.聊以卒岁’,坐监也是一种清闲的生活啊!可是真能救我的.只有祁奚大夫,乐王鲋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唐时月 《前线》2014,(8):119-119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周纪》中曾记载着智瑶这样一个人物。 智瑶是春秋时期晋国卿大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公元前475年担任晋国正卿,带领晋军南征北战,攻略齐郑、阴谋卫国、图灭夙繇,为晋国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8.
忧道不忧贫     
在我国传统中,有些闪光的思想,至今仍对人们有所启发。譬如“君子忧道不忧贫”,自古以来就被廉吏所信奉。据记载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诸国贵族言论的《国语》说,晋国的正卿韩宣子因自己财富不多而愁肠百结,害了“忧贫”病。正当韩宣子害“忧贫”病的时候,晋国的大夫叔...  相似文献   

9.
<正>"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时的重要论述,也是对新时期党员干部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阐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清朝文人梁章钜在《退庵随笔》一文中写道:"廉而不能理民事,则虽不要钱终不谓之好官",其意不可谓不深刻。为政不廉祸国殃民,为政不勤误国害民。《晏子春秋》记载,晋国上大夫叔向请教齐国相国晏婴:什么样的想  相似文献   

10.
《资治通鉴》第一卷记载:春秋晚期,晋国卿大夫智宣决定由智瑶继承爵位,族人智果却积极推荐智宵。他认为,智瑶虽相貌堂堂,武艺高超,多才多艺,能言善辩,刚毅果敢,但品质败坏,心灵丑恶,袭爵后必定恃才为恶,导致智氏家族灭亡。尽管智果慷慨陈词,剖析透辟,无奈智宣不听忠言,一意孤行。智瑶承爵后果然恣意横行,无端挑衅韩康、魏桓、赵襄等卿大夫,狮子大张口地向人家索要土地。韩、魏、赵忍无可忍,联合进攻智瑶,杀其身,灭其族。  相似文献   

11.
正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蒙难流亡他乡,很多诸侯国不接纳他。重耳到楚国拜见楚王时,楚王问他:"我现在帮助了你,如果你以后做了晋国国君,将如何报答我?"重耳说:"以后我如果做了晋国国君,假若我们在战场上相遇,我便以退避三舍(1舍=30里)作为回报。"后来,重耳果然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有一年,  相似文献   

12.
心正身自正     
据史书记载,东晋末年,凡到广州任职的官员均会变成贪官,其“原因”就是饮用了距城20里外的“贪泉”之水。吴隐之也来广州做官,他“慕名”来参观“贪泉”,看到贪泉不过只是一洼泉水,便对家人们说:“到广州地区的官员为什么会贪得无厌,原因我找到了,并不是这贪泉之水。”他特意舀水而饮,并赋诗一首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以后的事实证明,吴隐之并未因饮用“贪泉”之水而变贫,相反,他却是更加清廉。由此可见,人的贫与廉,关键不在外因,而是在于其自身,在于其“心志”,心正身自正。 我…  相似文献   

13.
在某些人们心目中,江苏泰州市政府副秘书长、信访局长张云泉“一点都不像局长”。他出差经常自备电饭煲,只住在条件简陋的旅店里。有两次出差,旅馆的工作人员见他如此“寒酸”,顿起疑心,向派出所报了案。要问张云泉为何官至处级仍然这么“寒酸”,张云泉不假思索地说:“出差半个月就可节约一万多元,能让好几个失学的孩子回到课堂。”回答令人欣慰,更令人平添几分感动。  相似文献   

14.
廉政格言     
于谦字廷益,明洪武年间生于钱塘,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官至巡抚、兵部侍郎、兵部尚书。他为官正直无私,保卫北京战役胜利后,朝廷论功行赏,欲加封他为少保。于谦坚辞不受,他说:“京郊多垒,卿大夫之耻也,敢邀功请赏?”有个将军为讨好他,向皇帝推荐他的儿子为副千户(千户为一所的长官,统兵1120人)。  相似文献   

15.
为贤牵马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10,(5):53-53
战国时,信陵君是魏昭王的小儿子,他对贤人才子以礼相待,从不因自己位高权重而轻慢贤士。魏国有一位贤士名侯赢,年届七十,家境贫寒,任守城门的小吏。信陵君闻侯赢之贤后,便备厚礼去邀请,没想到侯赢婉言相拒,说:“在下修身洁行数十年,不能因为贫饥而接受公子的重金,谨请公子回府。”面对侯赢之拒,信陵君不仅未恼,反而更加敬重其人品。  相似文献   

16.
举杯进谏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8,(7):46-46
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知莹死后,人还没有安葬,晋平公便喝起酒来.晋国的太师师旷和晋平公的宠臣李调一边陪酒一边击钟助兴。这时厨师杜蒉走进来,并斟满了一杯酒对师旷说:“把这杯酒喝了!”又斟满一杯酒对李调说:“你把这杯酒喝了!”接着他斟满了第三杯酒,向北跪着一饮而尽,随后快步走出殿堂。  相似文献   

17.
田雨 《前线》1992,(10)
古时有个县官,曾因治县无策而焦急万分。当听说牢狱内一罪人学识渊深,便微行狱中,虚心向其请教。民众知之哗然,大骂县官不道,与罪人混沌一体。县官不惧,仍和罪人“交友”。待将县治好后,他向民众大解其秘诀:“见贤焉,然后用之。”他还进一步讲:吾所以将县治好,是因为借用了别人的脑中“物”。民众大悦,说县官也  相似文献   

18.
春秋时期,晋国的文子为躲避当朝追捕逃出都城,经过一个他以前曾任过职的县邑时,已是人困马乏。随从中有一人说:“这里的头儿是啬夫,是你的好友,为何不在这里住一夜歇歇脚再走?也好等候后面的车子。”文子摇头说:“不行!不能在这里住,这个啬夫靠不住。”跟随的人问:“何以见得?”文子道:“我爱好音乐,啬夫便送我好琴;我喜欢各种佩戴之物,啬夫便送我玉环。  相似文献   

19.
楚使论宝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8,(8):45-45
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王孙圉出使晋国.晋定公设宴款待他。 酒宴上担任礼仪的大臣赵简子身着华丽.腰间的佩玉也十分精致,他见王孙圉衣着土气,身上毫无装饰品,便问王孙圉道:“楚国有白玉吗?”王孙圉说:“有。”赵简子又问:“那它作为宝贝,价值有多少呢?”王孙圉答道:  相似文献   

20.
忠贞慑敌     
边鸿基 《求贤》2009,(3):52-52
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交战,晋军大败,晋将知鍪被俘。知罄是晋国的重臣,于是晋国向楚王提出,用以前两国在邲之战时俘获的楚王的儿子交换。楚国人同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