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对南中国海的军事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中国海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不仅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而且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沟通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一条重要通道,是联结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走廊。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分别在菲律宾苏比克及克拉克和越南金兰湾驻有海空军部队,两军对垒,剑拔弩张,南海地区一度成为冷战的前沿阵地。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南海地区实行战略收缩,美军也相继撤离菲律宾克拉克和苏比克湾海空军基地,南中国海一时“风平浪静”。但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开始调整其亚太战略及南海政策,逐步增强其在南海地区军事渗透的力度,整合其对中国防范、遏制的“岛屿锁链”,南中国海再次“阴云密布”。  相似文献   

2.
马六甲海峡安全与国际合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一宁 《东南亚》2005,(2):35-40
位于东南亚地区的马六甲海峡是重要的国际海上通道。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经贸交往的迅速增加,特别是中国对外石油资源依赖的不断加深,马六甲海峡对于中国来说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本文试图论证马六甲海峡国际安全合作的必要性及中国参与合作的可能性。一、马六甲海峡的战略地位及其国际利益马六甲海峡(the Malacca Straits)位于马来半岛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由新加坡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组成,全长1080公里,是连接南中国海与印度洋距离最短的通道。大约从公元4世纪开始,马六甲海峡逐渐成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各国…  相似文献   

3.
孙增阅 《东南亚》2004,(4):42-48
东南亚位于印度洋和中国海之间 ,由两大部分构成 :一是东印度群岛等岛屿 ,二是马来半岛地区。东南亚地区自然资源丰富 ,盛产黄金、白锡、香料和珍贵木材。近代早期 ,西、葡、英、荷、法等国纷纷向东南亚扩张 ,目的是获取东南亚的香料。东南亚地区的马六甲海峡与巽它海峡是两条国际通道 ,“扼东西海上交通之咽喉 ,是通往中国贸易航线的交通要道。印度洋的季候风和南中国海的贸易风 ,也在这儿相遇 ,因此 ,船舶被迫停航一个时期 ,等候下次的顺风季风到来时 ,才能够继续他们的航程”。① 这使得东南亚自古就成为转运东西方物产的地区 ,也是东西…  相似文献   

4.
梁甲瑞 《南亚研究季刊》2020,(1):94-100,35,I0004
印度洋地区的海上战略通道价值为世界所公认。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提出了相应的印太战略,印度洋地区的海上战略通道价值更为显著。在法国与印度的印太战略框架中,双方都把印度洋地区的海洋安全视为重点。基于印太战略,印度洋地区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成为法国与印度共同的战略关注。由于印度洋地区的海洋安全威胁日益复杂,合作是法国与印度维护海上战略通道安全的最好方式,符合双方共同的利益。面对印度洋地区复杂的海洋安全威胁,法国与印度意识到了海洋安全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初步建立了海洋安全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印度是一个南亚大国 ,处于印度洋的中心位置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印度独立以来致力于成为世界海洋大国 ,实施控制印度洋的战略。印度的海洋战略具有排外性、针对性和扩张性的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 ,中国对印度洋、南中国海的依赖度越来越强。因此印度的海洋战略是中国处理中印关系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知识加油站     
面向新世纪的东南亚 东南亚地区,位于亚洲东南部,是联系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一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多数国家拥有储量不等的油气资源,一引起矿藏与农产  相似文献   

7.
"那屏障似地横互在印度洋和南中国海与菲律宾之间的印度尼西亚群岛,对西方国家是有着巨大战略意义的……从印度尼西亚地图上可以看出,美国和西方国家为防止共产主义在群岛上获得全面胜利而采取的各种坚决措施是多么正确的."达就是"纽约时报"评论员哈·布尔都因在肯定"自由世界"在亚洲这一地区的利益时所说的话.大事叫嚣"共产主义危险"并不能掩饰美  相似文献   

8.
随着印度洋战略地位的日益上升,美国越来越关注其在印度洋的利益.这主要包括确保印度洋作为国际商业通道的安全畅通、控制中东地区的石油、阻止对美国不友好国家主导印度洋以及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为了实现这些利益,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塑造印度的地区和全球性领导角色;大力发展与东南亚和中东重要国家的友好关系;巩固和强化迪戈加西亚军事基地的作用;领导或参加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双边或多边行动.由于带有明显的主导性、排斥性和干涉性,美国的印度洋政策对中国在印度洋的利益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区域安全治理是全球安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地区安全和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印度洋区域安全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无论是主权国家还是国际组织纷纷加入本区域安全治理之中,履行各自安全治理职责,合作方式已经成为各个安全治理主体在治理过程中的重要工具选择,这标志着印度洋区域安全治理初步形成,在维护本区域安全和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尽管中国参与印度洋护航的力度不断加大,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在印度洋区域安全治理过程中参与较少,作用有限,这种状况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负责任大国担当的身份严重不符。随着印度洋地缘战略通道对中国未来发展重要性的不断提升,特别是印度洋区域安全治理失效和克服域内外个别大国战略误判带来的消极影响,使中国参与印度洋区域安全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逐渐加大。中国作为印度洋区域安全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参与印度洋区域安全治理已是不可或缺,并将在引导印度洋区域安全治理的理念和价值取向、提升和夯实印度洋区域安全治理能力和基础、推动印度洋区域安全治理合作等方面有所作为,为维护印度洋区域安全与稳定,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0.
南中国海是一片十分重要的海域。它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连接处,是沟通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必经水路。可以说,南中国海既是油气和渔业资源富集的海域,也是极富战略意义的海上交通枢纽,更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空间。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纵横》2000,(11):51-51
东南亚地区,位于亚洲东南部,是联系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一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多数国家拥有储量不等的油气资源,一引起矿藏与农产品的产量居世前列,多样的地形、肥沃的土壤、高温多雨的气候、广阔的海域、众多的良港、迷人的景点、充足的劳力,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三大毒品产区中 ,印度洋地区就有“金三角”和“金新月”两个最主要产区。曾有广泛种植罂粟历史的印度 ,至今仍种植大量大麻、罂粟。印度洋已经成为世界毒品走私中最主要的海上运输路线。毒品走私同非法的武器交易与南亚国家的民族纠纷、宗教冲突、国家矛盾交织在一起 ,已对该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印度、巴基斯坦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禁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 ,由于南亚地区存在各种矛盾和南亚特殊文化 ,禁毒工作遇到很大困难。一、印度洋地区的毒品生产与走私在世界三大毒品产区中 ,印度洋就有两个———“金三角”和…  相似文献   

13.
民主也门共和国首都亚丁,位于红海与印度洋之间,被西方世界称为“极为重要的海上通道”。这里可停泊巨轮,港口吞吐量居世界第二;这里的大型炼油厂日产油16万桶……人们万万没有想到,这条海上通道曾陷入茫茫火海之中。  相似文献   

14.
印度洋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地带,印度洋核心岛国在印度洋地区战略地位重要。中国发展与印度洋核心岛国的关系,对在这些国家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兼具战略、政治、经济内涵。"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并实施以来,中国与印度洋核心岛国在"五通"方面的合作颇具成效,但与此同时也受到一系列国际、地区、国家层面的制约和挑战。有鉴于此,中国应加强与各方的沟通与合作、加大对印度洋核心岛国的战略投入,构建系统战略与维系支点国家并重,从而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印度洋核心岛国的深度对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胡娟 《东南亚》2012,(2):6-10
印度洋是连接大西洋、太平洋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印度历来致力于成为世界海洋大国,实施控制印度洋的战略。印度排斥其他国家在印度洋的利益诉求,视印度洋为其势力范围。中国由于自身国家利益的增长和安全考虑,日益强调印度洋对巩固安全和国家利益的重要性。中国急需采取相应对策,有效维护我国在印度洋地区日益上升的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外经贸工作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对环印度洋地区南亚、西亚、非洲等地区市场的开拓,逐步成为我国外经贸工作的重点之一。开辟通往上述地区更便捷的陆上通道,对促进我国与环印度洋地区的经济、技术及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维护印度洋海上通道安全对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支撑作用凸显。然而,印度洋并不平静,"中国威胁论"的噪音,美国和印度的印度洋战略部署以及两国在印度洋地区联合牵制中国的势头,印度洋沿岸地区局势动荡以及愈演愈烈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等因素的叠加使我国印度洋海上通道安全面临多重压力。压力当头,我们要主动探索相应的安全路径,从主动发出中国声音入手,以构建中美印良性互动关系、组建维护印度洋海上通道的多边安全机制为重点,抓住"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战略机遇,同时加强远洋海军建设,让安全畅通的印度洋海上通道服务于实现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大局。  相似文献   

18.
论冷战时期美国的南中国海政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冷战期间,南中国海地区成为两大阵营、美苏争霸的主要场所之一,也是美国对苏、对华遏制的重点地域之一。南中国海争端虽然凸显于20世纪70年代,但在50年代就已出现,因而美国在南中国海地区的遏制战略就不可避免地要与南中国海主权问题联系在一起,这是美国逐渐形成对南中国海主权争端的立场、政策的起点和基础。本文拟对冷战时期美国对南中国海争端的立场和政策作一探讨,以期更深入地认识冷战后美国大力介入南中国海争端的深层战略考虑。  相似文献   

19.
印度的海洋战略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近海到远洋的过程。在谋求控制印度洋的同时,印度还把触角伸向了东南亚和南中国海地区。这无疑对中国的能源开发和运输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中国如何应对也将直接关系到自身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南中国海本是中国的领土,但由于其重要的经济及战略价值,使其成为一些国家觊觎并纷纷插手的对象。近年来,印度积极介入南中国海事务,与东盟、美、日在该地区的政治、军事往来密切,这无疑增加了南中国海争端问题的复杂性,对我国恢复南中国海主权带来新的困难和更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