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是组织部门践行科学发展观、体察民情、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改进部门作风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在下基层活动中,我深切感受到,作为一名基层组织部长要始终坚持做到“四个注重”,才能确保下基层活动扎实推进,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领导干部下基层,应当解决好三个问题:“为什么”、“干什么”和“怎么办”。“为什么”决定下基层的心态,需要解决在下基层之前,才能真正下得去、下得实。至于“干什么”和“怎么办”,则直接影响下基层的深度和效果,是衡量领导干部下基层实际成效的重要标尺。 要看发展能力是否上水平。领导干部下基层,不是“微服私访”,更不是“观光旅游”,而是要透过基层实际实事求是发现存在问题,分析个中原因,给出解决思路。正是这样一个“发现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有效检验和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的发展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目前。正在各地开展的“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架起了组织部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桥梁”,使组工干部能够更好地把握大局、了解基层,增强党性、改进作风,更好地联系和服务党员、干部及各类人才,也使基层群众从中看到了新创意、新变化,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温暖。要使组织部长下基层深入持久、取得实效,成为落实“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自觉行动,就要胸怀群众感情,要有“六心观”,以良好的形象赢得党员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相似文献   

4.
袁浩 《党政论坛》2012,(11):63-63
李源潮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要带头到群众中去,到矛盾多困难大的地方去.听民声、知民情、解民忧”,不仅是一种善意提醒,更是一种殷切希望。为进一步推动干部下基层工作深入开展、取得实效,笔者走访了一些基层群众,了解到当前广大群众在这方面至少有“五盼”。  相似文献   

5.
内容提要     
《党政论坛》2014,(15):1-1
应勇的“践行‘三严三实’加强作风建设争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一文指出,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普陀区联系点调研指导教育实践活动,并为基层党员干部上党课,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弘扬焦裕禄精神,把好作风建设“总开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巩固先进性教育和千名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成果,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实现“十一五”规划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秦安县委立足实际,紧紧围绕“加强农村,提升机关,夯实企业,理顺社区”的工作思路,着眼于实施“五项工程”,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张家川县紧密结合民族地区实际,把握特殊性,注重实效性,在全县基层党组织中深入开展了“三联三引三助”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推动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8.
甘春晓 《学理论》2022,(9):94-96
解放思想,树立基层党建工作新理念;融入中心,搭建助推发展新平台;创新机制,推动基层党建可持续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党建新格局。针对哈尔滨市各级基层党组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特此提出以创建“三型”党组织为抓手,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提档升级;大力推进“创建共产党员先锋岗”活动,将其寓于创建“三型”党组织之中;扎实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方法;加强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强化基层党建的制度化建设等对策建议,为哈尔滨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不断地提高科学化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自全国组织系统“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视频会议后,各地组织部门积极开展了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组织部长带头下基层听民声、访民情、解民难,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这个活动是全国组织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如何把这一活动更深入地开展好,更有实效,还得进行一番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领导下基层走访,少不了了解当地的民生民情,与老百姓拉拉家常。但聊些什么才能做到与老百姓思想相通,情感相融?才能使下基层取得预期的效果呢?笔者以为,领导干部下基层必须把自己置身于基层群众之中,放下架子,沉下身子,保持与群众平起平坐的谦虚胸怀,注重讲好"四种话"。  相似文献   

11.
陈勇(重庆市江北区大庆村测井公司):中央政治局带头抓好作风建设,出台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勤下基层,多掌握基层实际情况,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是各级管理者对机关部门常提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下基层莫“客随主便”。下基层“客随主便”,其危害不可谓不大。  相似文献   

12.
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不能“只让基层抓基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下基层、抓基层、联系基层。  相似文献   

13.
祝尊乾 《党政论坛》2011,(15):64-64
当前,基层矛盾越来越多、工作越来越难正日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各级干部习惯于“击鼓传花”,将各种矛盾与问题层层转移和下压,使基层不堪重负、不胜其压。如何解决“击鼓传花”,基层存在“三盼”。  相似文献   

14.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如何让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围绕“先”和“优”的目标,落实“创”和“争”的行动,实行公开承诺是重要方式、具体实践和有力措施。省委提出的“一诺三评三公开”工作法,是对创先争优活动经验的提炼和总结,是对公开承诺活动的拓展和深化。靖远县结合实际,  相似文献   

15.
组工干部下基层,是提高工作能力、了解基层、解决问题、强化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此项活动开展以来,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取得了很大成效。要进一步搞好这项活动,组工干部就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刘英团 《党政论坛》2010,(13):64-64
提倡领导干部下基层,那么,究竟下到哪一级才是真正的下基层呢?《现代汉语词典》对“基层”的解释是:各种组织中最低的一层,它跟群众的联系最直接。因此只有下到与群众联系最直接的那一层,才是真正的下基层,否则,下基层就是不到位。  相似文献   

17.
正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走出机关,走向基层,为群众排忧解难,这已经成为践行群众路线的一种具体行动。但笔者日前在下基层时,一位基层领导干部的一番话却让我陷入了深思,他说:"干部走到基层,其实算不上真正的下基层,‘下基层’关键是要‘在基层’,如果只满足于一次两次的‘下基层’,而没有长期的‘在基层’意识,"下基层"最终只能流于形式。"的确,党员干部下基层固然非常重要和必要,但树立起"在基层"的意识,恰是时下一些党员干部欠缺的。下基层,是知民情、解  相似文献   

18.
带 着目的下基层 ,为基层解决一些急办的事、难办的事是值得提倡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跑了调。有些人不是带着排忧解难的目的积极为基层办实事 ,而是利用下基层的机会 ,或为一己私利大开“绿灯” ,或给基层“交待”这样那样的“任务”让他们去完成 ,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反而给基层增添了不必要的忙乱和负担。带着“目的”下基层 ,由于这“目的”不是我们常说的为了党和国家利益的目的 ,而是一种狭隘、利已性的目的 ,势必助长腐败之风的蔓延。因此必须加以剔除。而要端正这种目的 ,使之真正为人民服务 ,为基层当好向导 ,除了加强自…  相似文献   

19.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和社会治理的核心内容,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着力点。民主治理和协商治理是基层治理的两重面向,二者的融合可以阐释中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发展逻辑。民主治理强调基层治理的基本价值取向,体现基层治理中民主建构的问题导向功能;协商治理强调基层治理的基本方式方法,在“有事好商量”中化解社会矛盾,筑牢社会纽带,为“民主运转起来”提供支撑。在中国基层治理场景中,民主与协商共同指向“治理”的核心目标,民主治理与协商治理的融合塑造了“民主—协商—治理”三位一体的框架和体系,建立起基层治理中目标、方法与绩效的关系,深刻体现了基层治理的中国逻辑。  相似文献   

20.
江轶 《求知》2012,(6):32-33
天津石化是隶属于中国石化的国家特大型炼油、乙烯、化工、化纤联合企业,位于天津滨海新区,是目前华北地区最大的炼油基地、国内最大的乙烯生产基地之一。近几年来,天津石化公司党委以“一套体系”(基层党支部工作体系)和“两支队伍”(党支部书记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基层党支部建设,努力建设“支部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个好”党支部,较好地发挥了基层党支部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积极作用,为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