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晋平 《前线》2012,(7):132-132
当今,微博发展势头正猛,但并不成熟,很多时候充斥着情绪型舆论,客观理性的声音很容易被这种舆论所淹没。要引导微博舆论的方向,最根本、重要的方法就是党政部门参与其中。如果党政部门不拿起这个“麦克风”在此平台上发声,不介入舆论方向的引导,那么舆论就不可能向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引导微博走向成熟、健康,党政部门责无旁贷、不能缺席,应该主动学习微博、运用微博、管理微博,只有这样才能健全微博舆论引导机制、激发社会活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基于这种考虑,  相似文献   

2.
岳振 《当代贵州》2013,(7):16-17
政务微博需要贴近群众生活,融入民意平等对话,突出其即时性、服务性和实用性,勤于互动,解决现实问题。贵州政务微博近两年迅速发展,一些党政部门和官员个人微博,服务水平在逐渐提高,民生关怀也逐渐体现。今年春节期间,媒体就用"一个不放假的政府"来描述贵州一部分政务微博的辛勤工作。省委书记赵克志曾号召党政干部开微博。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做群众工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党政部门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方面还存在着"三缺乏"的问题,为此,应树立"占领网络舆论制高点"执政理念,正确处理堵与疏的关系,理顺互联网管理体制,完善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4.
郑端端 《党建》2014,(3):59-59
正如今,微博已成为网络上最强大、人气最旺的舆论场之一。面对舆论环境的改变,各级政府也开始转变观念,纷纷建立官方微博,倾听群众呼声,回应民众期待。针对民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只有"马上有回复"才能满足民众的期待。如果官方微博不能及时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最终民众的希望将变为失望,政府部门也会严重损害自身公信力。官方微博开通后,不能仅局限于发布"养生"、"心灵鸡汤"、"天气预报"等不痛不痒的信息。要积极组织专门人员进行维护、关注、舆情分析,直面社会热点,回应百姓关切。要用心"织"微博,更要与民众常互动,特  相似文献   

5.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传播模式,在引导舆论和主导话语权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伴随"政务微博"、"微博问政"的出现,为社会管理提供了新形式、新手段,同时,也出现一些现实社会问题,需要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发挥微博积极作用,实现社会管理的良性发展并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6.
微博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和功能,同时也导致突发公共事件微博舆论场比传统舆论场更加错综复杂,给我们的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新的重大挑战。本文在分析微博时代高校突发公共事件日趋复杂的舆情现状,以及高校突发事件微博传播引发舆论危机的主客观原因的基础上,依据传播学有关原理提出高校突发事件微博舆论引导的具体方法和对策,以促进校园和谐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7.
微博言论具有自由性和开放性。微博舆论是社会舆论和网络社会舆论的组成部分。微博言论会迅速形成微博舆论,如果不对微博舆论进行调控,微博舆论就会引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危机。对微博自由及其形成的社会舆论,必须通过有效的机制加以引导。微博言论及其社会舆论的引导机制包括法治调控机制、道德调节机制、群众路线机制和技术调节机制。这些机制的综合运用,将使微博言论及其社会舆论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并进而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正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网页、手机等发布信息,并可上传图片和链接,实现信息的即时分享。短短几年兴起的微博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网络平台,也在事实上成为现今中国最大的网络舆论集散地。微博广泛的公众参与性和互动性,产生了强大的动员力,对社会治理带来重大影响。一、微博时代的主要特征(一)传播格局发生变化微博颠覆了传统媒体对传播者的角色定位,传播信息不再是"拥有现代化设备的专业化媒介组织"的特权。微博具有"自媒体"的属性,集信息生产者、信息传播者、信息接收者为一体。微博建构了一个机会更为均等、权力更为平衡的舆论平台,让"沉默的大多  相似文献   

9.
微博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和功能,同时也导致突发公共事件微博舆论场比传统舆论场更加错综复杂,给我们的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新的重大挑战。本文在分析微博时代高校突发公共事件日趋复杂的舆情现状,以及高校突发事件微博传播引发舆论危机的主客观原因的基础上,依据传播学有关原理提出高校突发事件微博舆论引导的具体方法和对策,以促进校园和谐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0.
作为网络舆情重要的集聚地,微博的"井喷式"发展给高校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微博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现状、高校官方微博建设现状以及影响力等方面,分析了当今微博在高校的应用情况,随后,从微博对高校网络舆情影响的广度、传播的速度、与大学生思想状况内在的契合度三个方面分析微博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最后,提出从提高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增强官方微博传播力、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以及组建网络舆情监测的常备队伍等四个方面,就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网络使我们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网络微博已成为"杀伤力最强的舆论新载体"。在微博新时代,如何利用它更好地塑造政府新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已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必须直面的重大全新课题之一。面对网络微博,从多个维度和视角分析了提升政府形象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2.
吴笛  朱天博 《党建》2014,(4):48-48
正近年来,北京市东城区确定"群众在网上,就把群众工作做到网上"主题,大力推进政务微博、微信建设工作,为新媒体环境下开展群众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1.多平台运营,多元人群覆盖。北京市东城区目前在新浪、腾讯和人民网微博平台分别开通了名为"北京市东城"的官方微博,立足于政务信息、新闻信息、服务信息发布为主的综合性服务。围绕建设"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定位,区政务微博开设#东城  相似文献   

13.
桂杰 《党课》2013,(6):116-118
随着政务微博数量的不断增加,微博问政受到了社会各方的重视。然而,“空壳微博”、微博语言使用不当、官民互动不充分等问题的存在,使微博问政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面临困难。该在微博上写什么,用怎样的文风与网民交流,如何才能掌握舆论的主动权、打通官民舆论场,被认为是政务微博“转文风”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微博善政     
微博渗入中国社会肌理之深,已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在这个扁平畅通的思想舆论集散地,社情汇聚,民意涌流,此潮不可阻,此流不可避,是闭目塞听还是放下身段平等以对,检验着社会管理创新的自觉。微博问政,问计问需,贴民生、办实事,架起干群沟通的桥梁。微博善政,为社会减压,为人心"活血化瘀",纾解矛盾、凝聚共识。以"微"博大,政务微博之功不容小觑。身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5.
随着微博的迅猛发展,社会舆论的发展传播也获得了新的成长空间,同时也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如何理性、客观地认识和对待传统媒体在微博中的舆论引导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传统媒体在微博中的舆论引导力进行初步探究,并就如何更好地发挥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力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党刊视点     
《当代贵州》2012,(34):10-10
“微时代”,当注重打造“微博领导力” 发展政务微博,充分发挥网络媒介在社会管理工作中的职能作用,有助于政府了解民意、汇集民智,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不断完善政务微博建设,提振社会管理部门的微博领导力,是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客观要求。微博领导力,既指社会管理者对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造就的舆论空间的引导能力,也指利用微博引导舆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大V",是指经过实名验证且在网络上拥有较大的舆论影响力的微博博主。同时,"V"还有"胜利、成功"之意(victory)。近年来,一些官员及政府机构相继开通微博,成功打造了互联网时代党和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新平台,对提高党政机关公信力、加强党政建设、和谐干群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赵佳琛 《前线》2014,(12):102-104
<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体生成舆论、影响舆论的能力日渐增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对各级宣传思想部门创新宣传工作、加强舆论引导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切实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就必须立足互联网领域的新变化,把握"微时代"网络传播的新特点和新规律,用好"微"手段,做好"微传播",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牢牢掌握网上宣传工作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学会"微"思考我们已经步入以"秒"为计算单位的"微传播"信  相似文献   

19.
微博时代带来社会传播格局的碎片化,政府对社会信息传播的控制力在一定程度上被消减,给政府舆论调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但微博同时打开了一个新的沟通窗口和传播平台,对此政府需要有新的思路,善于运用微博来引导舆论,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给社会带来巨大变化,世界经由网络连成一体。网民通过微博开展新闻传播,使各类思想动态和社会舆论产生明显的放大效应,微博成为网络舆论中心,也成为舆论险情“高产多发地”,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中的微博用户比例达到54.7%,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