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以及江泽民"七一"讲话中都提出要深化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要求,理论界对此积极响应.本文对大家发表的研究观点作一综述.主要有关于对劳动价值理论的重新认识与评价,关于价值的源泉,关于劳动价值论与收入分配,关于知识、科学技术、经营管理及第三产业是否创造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洁  于翔 《实事求是》2002,(4):24-26
当代市场经济的发展 ,引起经济学界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这一经典学说的新一轮的争论。这次争论主要集中在三个基本问题上 :一是所有的社会劳动是否都创造价值 ;二是所有的生产要素是否都创造价值 ;三是价值创造是否是价值分配的依据。深入探讨上述基本问题 ,得出正确的结论 ,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并指导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必须深化和拓展对生产劳动的认识为了确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以能否创造价值为标准 ,把劳动区分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能创造价值的劳动是生产劳动 ,不…  相似文献   

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消灭剥削是其实现手段之一。对剥削进行重新认识,关系到我们对共同富裕目标的理解与实现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获利主体性质已发生了转变,劳动者个人资产增多并转化为资本,企业与工人的雇佣关系的普遍化,这些都是使传统中根据收入主体、是否拥有资本、是否有雇佣关系对剥削进行的定义已不再适用。而且应该根据获利主体获利行为的合法性作为判别剥削是否存在的标准。这并不否定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只有对剥削进行重新认识,才能鼓励劳动人民勤劳合法致富,才能帮助我们正确地消灭剥削,共同富裕的目标才不会落空。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以来,“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成为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理论学术界结合新的实际,在深化认识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方面,主要集中于四个问题:一是如何拓展劳动的概念,如何认识科技劳动和经营管理劳动是劳动的重要形式;二是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如何划分,第三产业的劳动是否创造价值;三是劳动是否是唯一的价值源泉,非劳动要素是否参与价值创造;四是按资分配是否存在剥削。十六大报告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对上述问题做了科学地回答,丰富…  相似文献   

5.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剥削理论的基础。但是,劳动价值论经历了市场价格机制的实践外化与波动过滤后。则出现了劳动价值论与稀缺价值论对立的幻象。这种幻象使我们曾经长期陷于既要维护马克思关于剥削的基本理论,又必须跨越经济学意义上的劳动价值论与需求或稀缺价值现实鸿沟的尴尬。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些意识形态偏见较强的学者大肆抬高需求或稀缺价值,贬低甚至否定劳动价值论。其解何在?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视域中,劳动价值论仅仅是剥削理论价值理性层面的逻辑基础;评价剥削现象的“合法性”问题应该是历史与道德价值统一标准;对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各种剥削新情况的分析,更需要我们注重政治哲学视域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提高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的重要理论基础,反映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新形势下,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要坚持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使作为创造价值源泉的"活劳动"与其他要素相比能获得较高收入,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在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践中也需要不断创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使创造社会财富的广大劳动者在再分配中能获得一定的公平收入,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7.
党的建设 目前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是否准许民营经济的代表人士入党这样的具体问题上。 劳动价值论 争论的焦点在于私营企业主的收入是不是剥削?如果是剥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剥削现象的存在有没有必然性和合理性?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到底是一项临时的权宜之计还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政治体制改革 下一步的改革集中在人权和事权两个方面。人权方面的改革,建议普遍地推行竞争上岗制度,保证把拔尖的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事  相似文献   

8.
文章概述了经济学说史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争论.来自意识形态的挑战一是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能解释现实世界中的价格和利润;二是试图以边际效用价值来取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三是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来自社会经济现实的挑战一是如何解释生产过程自动化价值创造的源泉;二是收入或其它要素是否决定商品的价值;三是知识经济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发展着的科学理论,当代世界,马克思创立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客观历史条件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地对待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尤其要深化对创造价值劳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朱妙宽 《唯实》2003,4(3):18-23
目前流行的要素价值论、要素财富论、要素产权论、等价交换论和剥削收入论等等分配理论都不足以作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非劳动生产要素提供者的收入主要是投资保值收入和投资劳务收入 ,实际上是劳动收入。劳动价值论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真正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坚持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和实体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带根本性的科学真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多角度拓展和加深对生产劳动、经营管理劳动、科学技术、社会必要劳动、资本有机构成等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劳务经济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劳务经济的发展可以带来两方面的增长效应:一方面是对农民收入增加产生直接贡献;另一方面是通过劳动力流动,优化配置家庭内劳动力资源而产生间接增加收入效应。另外,发展劳务经济对收入分配会产生一定影响,通过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最终刺激农民收入更快增长。  相似文献   

13.
生产决定分配,收入分配与价值创造是直接相关的。我国现行的分配原则虽然在实践中会导致“资本剥削劳动”的现象出现,但在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和产权制度变迁导致劳动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情况下,由于资本和劳动的提供怍为自然人不能完全分开,会使得这种“剥削”与社会不公的关联大大减弱。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按要素贡献分配原则可以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在于经济关系和谐,而经济关系和谐的关键在于利益分配问题的合理解决,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则是解决利益分配问题的理论指导。文章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对当前我国经济实践中出现的利益群体——生产劳动者、要素所有者、非生产劳动者的利益分配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劳动价值论是构建和谐的社会生产关系不可替代的理论武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经济学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正确把握江泽民“七·一”讲话精神,确认目前我国新的社会阶层的劳动性,符合党的基本纲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6.
劳动争议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条重要途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争议数量的增加,我国现行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存在着立法规格不高、内容不完善、组织机构不健全等不足。完善现行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应该实行裁审脱钩的双轨制,加强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建设,确定劳动争议案的执行措施和配套措施,真正体现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公正、经济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刘祥峰 《理论学刊》2005,3(9):31-34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经济基础上,劳动者收入以个人提供的社会必要劳动为尺度的分配,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和按劳动贡献分配是其实现的形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其实现的条件.它从理论内涵、实现形式、实现条件三个方面,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的突破与飞跃.  相似文献   

18.
非劳动收入问题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沿用"资本剥削"的概念,并不是背离马克思剩余价值的理论;非劳动收入是对私营企业主等新的社会阶层合法收入的新概括,比"资本剥削"更合理更科学地说明了他们的实际收入。  相似文献   

19.
劳动争议及其处理体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关系呈现出多元化和企业化等特点,其结果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经常发生,并且争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探讨完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化解劳动纠纷,可以更好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