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大国承认科索沃“独立”后,欧洲越来越多的“问题国家”也骚动起来,分离势力试图以科索沃为蓝本,谋求获得国际社会的正式承认。正如俄罗斯官员所说,科索沃“独立”是一个可怕的先例,“欧洲不再变得统一,而将成为流血的大陆”。  相似文献   

2.
只要塞尔维亚和俄罗斯拒绝承认科独立,科索沃就永远不会成为一个正常国家  相似文献   

3.
最近,科索沃北部城市科索夫斯 卡-米特罗维察成了世界关 注的焦点。在这里,科索沃的阿族人和塞族人、阿族人和联合国维和部队、塞族人和维和部队之间发生了一系列流血冲突,使本来就不平静的科索沃局势再度紧张。连北约秘书长罗伯逊也承认,这些暴力事件表明,在科索沃建立持久和平与安全十分困难。 阿、塞两族的大规模冲突发生在科索夫斯卡一米特罗维察并非偶然。科索沃战事结束后,阿族极端分子对非阿族居民实行“种族清洗”, 35万非阿族居民被迫逃离科索沃,科索沃大部分地区已经成为单一的阿族聚居区,唯有科索夫斯卡一米特罗维察…  相似文献   

4.
赵磊 《理论视野》2010,(6):51-54
作为国际热点问题,科索沃局势除事关巴尔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外,还关乎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及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与作用。科索沃独立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际体系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并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6,(5)
科索沃战争是由科索沃危机引发的,科索沃问题是南斯拉夫国内民族矛盾积累的结果,是典型的冷战后以西方国家"民主"之风点燃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美国发动对科索沃战争正是实施北约新战略的一次重要预演,也是美国新干涉主义的又一表现。  相似文献   

6.
中国政府正式承认蒙古的分离独立,是1945年8月14日国民政府与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约定":苏联出兵击败日本后,让蒙古经由全民公决来决定其是否独立,而中国对独立后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将予以承认;而交换条件是,苏联承诺"尊重中国在满洲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新疆事务,不援助中共",以及对日宣战,帮助中国"驱逐日本人"。  相似文献   

7.
《瞭望》1999,(9)
科索沃问题的历史渊源要追溯到中世纪。当时这里是古塞尔维亚王国的中心,塞族人认为,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发源地。在奥斯曼帝国征服巴尔于的过程中,塞尔维亚人被迫向北迁移。阿尔巴尼亚人进入该地区,从那时起,两族之间就播下不和的种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索沃成了前南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个自治省。该省绝大多数为阿族人,目前约占全部人口的95%以上。1971年南斯拉夫通过宪法赋予科索沃许多自治权,几乎享有"事实上的自治共和国的地位"。1989年科索沃发生动荡,塞当局收回了科索沃的立法。司法和行政自治权,阿族人对此极为不满。19…  相似文献   

8.
6月12日凌晨,俄罗斯的一支先头部队神不知鬼不觉地开人南联盟科索沃省首府普里什蒂纳。美英等国对此表示"震惊"之余,急忙下令驻扎在巴尔干的北约先遣部队迅速进人科索沃c这次酝酿已久的科索沃"维和"行动,就以俄罗斯同北约的竞争拉开了帷幕。而这一颇具戏剧性和象征性的序幕,也预示着科索沃"维和"行动的道路将坎坷曲折,矛盾重重。在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中,俄罗斯与北约矛盾不断。北约"暂停"空袭后,旧的矛盾还未得到彻底解决,新的矛盾又接连出现。最突出者乃是俄罗斯军队在科索沃"维和"行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一方面在…  相似文献   

9.
欧美围绕欧洲防务较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初以来,欧盟统一安全与防 务政策的进程加快,组建快 速反应部队的行动紧锣密鼓地展开。这标志着欧洲在争独立、求平等,作“完全国际角色”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欧洲的行为引起了美国的猜忌与担心。欧美围绕欧洲防务问题的摩擦与角力日益走向公开与激烈。科索沃战争中蒙受羞辱下狠心建国家防务力量 欧洲一些国际政治和战略问题专家在同笔者探讨科索沃战争的经验教训时谈到,“科索沃战争最大的战果是打醒了欧洲。没有科索沃战争,欧洲还不急于建立自己的军事力量。”这话颇有道理。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对欧洲一个主权国…  相似文献   

10.
李俊 《瞭望》2007,(15)
联合国安理会4月3日围绕科索沃未来地位的有关问题举行了闭门磋商,听取了联合国科索沃问题特使阿赫蒂萨里提出的科索沃未来地位方案情况汇报,并与塞尔维亚总理科什图尼察和科索沃总统塞伊迪乌举行了会晤,听取了两人对阿赫蒂萨里方案的意见,但最终此次闭门磋商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分析人士认为,科索沃未来地位问题复杂曲折,解决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1.
世界在注视着南斯拉夫的科索沃。 以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的大学生闹事为发端,三个多月来,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民族主义分子,先后在十多个城镇聚众闹事数十起。他们要求科索沃成立共和国并与阿尔巴尼亚合  相似文献   

12.
张维为 《党政论坛》2009,(16):20-20
1990年7月,南联邦通过了《政治结社法》,正式实行多党制,一个人口只比上海多一些的南斯拉夫一下子出现了200多个政党,而赢得最多选票的都是高举民粹主义大旗的政党,他们的口号就是“斯洛文尼亚属于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属于克罗地亚人”、“科索沃属于科索沃人”,口号越激烈、越极端,越能赢得选票。1991年,从斯洛文尼亚开始,一个接一个的共和国宣布独立,脱离联邦,南斯拉夫“内战”随即全面爆发。  相似文献   

13.
全球要闻     
《瞭望》1999,(11)
新一轮科索活问题和谈将举行法国外交部3月5日宣布,本月15日将在巴黎举行的新一轮科索沃问题和谈,目标是完成包括政治和军事等所有方面的完整协议。据报道,目前南联盟政府仍拒绝在科索沃境内部署外国军队,科索沃阿族领导人则表示准备签署朗布依埃协议,但坚持要求北约部队进驻科索沃并保留“科索沃解放军”。关于科索沃问题的首轮谈判于2月6日至23日在巴黎东南郊的朗布依埃举行。南联盟政府和科索沃阿族代表原则上接受了前南问题六国联络小组提出的协议草案中的政治部分,但未就草案中有关在科索沃部署北约军队的军事部分达成一致。波黑…  相似文献   

14.
贺然 《理论探讨》2015,(2):65-68
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包含有关于"承认"的思想。他认为自由意志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应当是普遍的,个人之间的关系最终要融入到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中,"我—你"之间的"水平"维度的承认最终要发展为"我—我们"之间的"垂直"维度的承认。在黑格尔看来,个体间纯粹的承认不可避免地包含不真实的内容,所以个体间的承认必须发展成为社会和政治的承认。承认的最高形式体现为公民与国家之间承认关系的确立和普遍的自由意志的实现。理性的个人是在国家中获得承认和承认自己的,而这个国家应当是一个和国际政治共同体保持良性承认关系的国家。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99,(9)
科索沃谈判难以取得进展的深层原因,是有关各方在和谈中各有所图,存在着明显的利益冲突。南联盟迫于北约武力威胁和本国外交和舆论压力,南联盟决定参加谈判,目的是想为科索沃问题的解决争取一个较为有利的方案。但是,南联盟曾表示绝对不会接受国家领土分裂和北约武装占领科索沃的事实。当然,南联盟也准备在同西方讨价还价中,以拒绝外国驻军来抬高价码,迫使西方作出更大的妥协。科索沃阿族把参加谈判看成自己走上国际舞台的重要标志。由于西方国家的插手,科索沃阿族非法武装力量的势力不断增强。阿族试图通过科索沃问题的国际化达到…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99,(24)
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议会3日批准了俄罗斯、美国和欧盟三方提出的和平解决科索沃危机的方案,该方案规定,在联合国名义下,在科索沃部署统一指挥下的、有效的国际民事和军事存在,其中北约将起“重要”作用。这个名为《由欧盟特使、芬兰总统阿赫蒂萨里和俄联邦总统巴尔干问题特使切尔诺梅尔金带来的计划》的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曹孟南斯拉夫的主权及领土完整;结束科索沃冲突;在短期内从科索沃撤出所有南军石部队;保障难民安全地返回家园;进驻科索沃的国际维和部队将由联合国领导、主要由北约合加;由联合国作出决定,成立科索沃临时…  相似文献   

17.
霍耐特"承认"理论揭示出,民主政治本质上是一种"承认政治"。资本主义民主承认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而社会主义民主承认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是超越资本主义民主的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它的生长必须累积"中国特色"的承认资本,摒弃"普世价值"思维;必须累积"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并不必然关联的承认资本,促进民主政治生长的"中国样板";必须累积家庭、社会、国家三个维度上的承认资本,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微观、中观、宏观基础。  相似文献   

18.
张宁 《瞭望》2008,(35)
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后,俄罗斯已经将球踢给了西方,以后就要看格鲁声亚乃至西方国家如何接招了俄罗斯总理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8月26日宣布,承认格鲁吉亚奥塞梯自治州和阿布  相似文献   

19.
国际要闻     
《瞭望》1994,(48)
伊拉克承认科威特主权 伊拉克11月14日向联合国递交了伊拉克关于承认科威特主权和边界的文件。这些文件包括由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签署的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11月10日的决定和伊国民议会同日发表的声明。决定和声明表示伊将按照安理会的决议承认科的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承认联合国伊科边界划分委员会划定的两国之间的国际边界。  相似文献   

20.
卢芳华 《学理论》2013,(14):98-99
国际海洋法法庭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设的常设司法机构,受理有关解释或适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产生的争端,以及授予法庭管辖权的任何其他协定特别规定的所有事项。和其他主要国际司法机构一样,国际海洋法法庭的管辖权可分为诉讼管辖权和咨询管辖权。2011年,我国在国际海洋法法庭的首例咨询案——"担保国责任与义务"案中提交了书面意见,对我国而言,本案是继"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案"后我国第二次参与国际司法机构咨询程序,展示了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司法活动的国际形象,面对日趋复杂的海洋争端,深入研究国际海洋法法庭的咨询管辖权对于我海洋争议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