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被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近年来,我国在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应深...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民生建设的战略重点之一,基础性民生建设对于扩大民生保障体系、提高民生效能和促进共同富裕都具有重要意义。基础性民生是基于需求侧的民众基本需要和供给侧的国家发展目标及现实条件而确定的民生保障内容及水平。现阶段我国基础性民生建设主要涉及基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体系、基础教育、基本健康服务、基本就业服务,以及针对特殊人群的基础性民生保障等领域。应该推动形成以基础性民生建设为主的社会政策体系,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扩大和提高基础性民生建设,实行更加积极的社会政策,注重提高公平性,加强和优化基础性民生建设中的多主体责任分担及协作机制,并积极构建福利机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被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近年来,我国在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应深入分析其原因,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厘清民生概念及范畴,是民生财政建设的基础。当前我国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所提出的“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语中的“民生”,主要是从社会层面着眼。加快民生财政建设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需要。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的逐年增长及财政支出的结构调整均为民生财政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价值目标,以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为重要举措,以加强社会建设为总抓手,大力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民生理论和实践取得了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6.
加强民生建设作为社会建设的七个新亮点之一被写入了十七大报告中,足见其对今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性和特殊重要性.民生建设应坚持价值理性和目的理性之间"体用如一"的关系,并重视个人与社会、职业技术与职业道德、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表明了我党改善民生的理念与完整的政策取向,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景,标志着中国的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是我们党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报告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论述精辟,科学回答了我们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六大民生领域,单列一章详细阐述,首次系统提出了改善民生的理念和政策取向,描绘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景,为我们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极端重要性,指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目标要求,即“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按照“五个湖北”建设的总体部署,扎实推进“幸福湖北”建设。  相似文献   

10.
南京市公共住房制度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住房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涉及民生、公平与稳定,本文立足于南京市公共住房建设实践,总结了南京公共住房建设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南京市公共住房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济南市棚改旧改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政策惠民"这项"法宝",破解了"天下第一难",取得了"民生"与"稳定"的双丰收。但也必须清醒认识和全面梳理拆迁安置等相关政策存在的一系列社会风险因素,建立科学有效的棚改旧改政策的社会风险防范机制,化解各种风险隐患,防范社会风险演化为社会危机,确保济南市棚改旧改工作和谐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2.
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作为民生六大任务之首,是与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二十字民生承诺的首句"学有所教"相互呼应的。这必然引发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对相关问题的借鉴回溯与创新思考。  相似文献   

13.
退役军官的安置是一项系统的民生工程,关系到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稳定与发展。文章阐述了我国退役军官安置政策的演变历程,分析了我国现阶段退役军官安置模式的困境,提出了改革我国退役军官安置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中国建国60年来的伟大征程中,我国领导集体一直在孜孜以求地探索和发展着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生思想。毛泽东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则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其科学内涵。这一发展不仅推进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而且从政策上提出一系列新举措,形成了新时期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民生思想。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的发展是以民生问题为基础的,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是一脉相承的。当前,我国存在的与民生有关的社会问题迫切要求以民生为本,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要求,也是我国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6.
民生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协商关涉公民切身利益、党的执政根基、重大决策风险、核心价值融合与社会稳定等,公民参与协商愿意强.其协商状况最易于体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优劣真伪.优化民生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协商模式是深入推进我国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意义重大深远.我国民生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协商模式主要存在"决策型、动员型与...  相似文献   

17.
民生论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民生状况也有很大改善,但由于种种原因,民生问题日趋严峻,已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生理论,形成了以共同富裕、社会和谐、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并以此指导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践活动,重点是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就是要进一步牢固树立民本意识,落实工作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以民生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生建设的演进逻辑及经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建设是一个永恒的社会主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生建设经历了生存型民生、发展型民生、和谐型民生三个阶段,呈现出由低到高、逐层递进的逻辑演进趋势。系统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民生建设的历程,总结民生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我们党在新阶段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民生建设、更好地坚持执政为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增进人民的福祉,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民生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党的民生经济思想集中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谋幸福。四十年来我国经历了经济粗放型的高速发展时期和中高速发展的高质量阶段,文章以宏观的角度,从这两个发展阶段出发,回顾中国共产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