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中国,春节是最为厚重的节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习俗、广泛的群众基础。如果把人们的生活比喻成一部部电影,那么春节就是一部无与伦比的大片。现在的电影大片,动辄投资几千万、上亿元,但要和春节相比,只不过是小巫见大巫。春节是全民的节日,人们不仅准备吃的、用的、穿的、玩的,而且在交通、娱乐上也舍得花钱。与那些商业电影不同的是,人们在春节里的投资不是为了获得金钱的回报,而完全是为了享受亲情、享受生  相似文献   

2.
正"反向春运"让人们对于过年的方式有了新的定义,它之所以能够成为时下人们春节出行的新风尚,不仅是有意避开"民工潮""学生潮"的灵活变通,也是当下人们对于过年习俗的一种新发展。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预示着岁月更迭,辞旧迎新。春节团聚的习俗在中国的家庭中传承了上千年,所谓"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即道出了中国人  相似文献   

3.
正"我是中国海军,我们带你们回家!"这是电影《红海行动》中一句激动人心的台词。自春节上映以来,这部军事题材大片口碑爆棚,票房突破35亿,成为仅次于《战狼2》的内地影史票房亚军。这部电影在展现中国国家实力和担当的同时,也让中国安全的话题再次引发热议。人们普遍认为,安全已经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的一张新名片。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刑警组织第86届全体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所指出的:"当前,中国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近些年来,全球安全问题引人担忧。在美国,枪击案件频发。去年10月,发生在拉斯维加斯一个露天音乐节的枪击案,造成至少59人死亡、527人受伤,成为美国现代史上伤亡最惨重的枪击事件。巴黎、  相似文献   

4.
张谦 《传承》2010,(1):25-25
<正>1956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推出了一部纪录电影《春节大联欢》,它可以称得上是新中国最早的"春节晚会"。在这部电影中,有劳动模范、战斗英雄,有"中国科学界的几颗宝石"之美誉的华罗庚、钱学森,有著名作家老舍、巴金、周立波,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新凤霞、袁雪芬、白杨、赵丹和著名工商界人士荣毅仁等。该片的主创人员或已去世,或已无法回忆起当年晚会的拍摄细节,我们无从了解晚会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5.
汪开庆  王彦铭 《前沿》2012,(18):156-157
在2011到2012年的贺岁档电影中,张艺谋执导的电影《金陵十三钗》无疑是宣传攻势最为突出的一部.这部由张艺谋执导,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的战争史诗电影,在筹拍的4年中一直备受各方关注,宣传方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力求让其宣传效果达到最好.本文将对此作出分析,从多个角度阐述电影《金陵十三钗》营销策略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6.
<正>这个春节,一部大陆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火了。目前,票房已超30亿人民币,话题热度不减,成为继2017年上映的《战狼2》后又一部现象级作品。电影改编自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太阳毁灭前夕,人类在驱动整个地球逃往新星系征途中发生的故事,中国救援队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带领各国救援队拯救人类的家园。有意思的是,这部片子在大陆的评论几乎分成了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6,(24)
正这部纪录片,只有短短的27分钟。它包含的信息量是如此巨大,让观看者只觉得太过短暂。新西兰驻华大使麦康年介绍说,这部影片于1958年在新西兰国内上映,很多的新西兰民众当时在电影院观看了这部影片。50年代的新西兰民众对于中国是不了解的,而这部纪录片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或多或少改变了新西兰人对于中国惯有的印象就在今年5月,新西兰驻中国大使馆举行了一部关于中国电影纪录片的媒体放映会,这部纪录片的名字叫做《走进红色中国》,它是由新西兰电影制  相似文献   

8.
《传承》1997,(1)
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期间,听一位美国记者说:“在日内瓦看不到共产党统治下几亿中国人民的悲哀与愁苦。”周恩来不久便为外国记者举行电影招待会,放映了《一九五二年国庆节》,让外国人从电影里看看中国,了解中国。谁知电影放映后,又有一个美国记者说“这部电影说明,中国是在搞军国主义。”因为电影中有我们海、陆、空三军威严的检阅队伍镜头。周总理并不生气,他让再给他们放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工作人员为放好这部片子,还准备了一份长达十五六页的说明书。周恩来看后批评道:“这是不看对象,对牛弹琴。”那位准备说…  相似文献   

9.
《唐山大地震》是冯小刚在商业电影上的又一次成功。虽然在题材上它不是冯小刚所擅长的喜剧题材,但由于在叙事策略和价值观诉求上能契合观众的心理需求,这部影片在遭到不少批评的同时也在票房上获得了成功。本文以"叙事"作为切入点,分析了这部影片在叙事结构、人物塑造以及情节设置上的特点,认为在叙事策略上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心理需求是《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在商业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6,(1)
正"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这句出自《单车环岛日志》的电影台词,曾深深打动许多观众。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部电影除创下2006年台湾电影最多戏院播放、最长放映日期等多项纪录外,竟在全台湾掀起一股单车环岛热潮,创造了绿色"骑迹"。如今,作为一种新的生活风尚和主张,在台湾随时随处都能看到骑行者的身影,这些来自宝岛内外的骑行者们不断挑战自我,用心感  相似文献   

11.
法国纪录片大师让·鲁什(Jean Rouch,1917~2004),以拍摄风光、社会和人文等影片而著名于世,其数量超过了140部.他在1960年拍摄的<夏日纪事>[1]开创了"真实电影"[2]的先河.在这部影片中,街头访问的对话形式、关于幸福的不懈追问、音画同步的技术革新冲击了当时既有的纪录片拍摄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正> 北京的士司机小赵一听说记者要到八一电影制片厂去采访,第一句话就是:"我怎么也忘不掉我看的第一部电影《地道战》!这部电影我总共看了11遍!"我父母是门头沟煤矿的工人,那时最让我们兴奋的就是看电影。我们常会透过破旧的会场窗户,贪婪地看那些电影,如《地雷战》等等。"1963年出生的小赵现在成了老赵,再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和雅兴去影院看电影了。但那个饥饿时代的经历和记忆,对于他来说,却比什么都值得珍惜。在去八一电影制片厂半个小时的路上,他说的全是小时侯看电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今年,当意大利著名电影导演贝尔多鲁奇改编与执导的《末代皇帝》,荣获九项奥斯卡大奖时,人们认为"这是开放政策、合作制片的重大胜利,这是电影改革获得的硕果."一九八八年七月间,当合作一方的北京电影制片厂成功地译制的《末代皇帝》在少数观众——评论家和报道工作者中间放映的时候,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4.
<正> 一百多年前,人类文明进程中爆发了一场空前的革命——电影的诞生,不仅让人类获得了一种全新的感知世界的体验,同时也让深爱它的人们感受到:在没有出现电影之前,人类历史是一片充满神奇的迷雾,而今天,历史却可以以一张亲切而透明的面貌在各个不同的时期存在。一百多年过去了,电影发展到今天经历过无数次令人惊奇的伟大变革,但无论它的面貌怎样转换,不变的,依旧是来自电影本身那种浓郁的娱乐魅力。爱情片、动作片、科幻片……各类题材的影片使出各路招数想在电影市场上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4,(2)
<正>过年长假,是最让忙碌了一年的男男女女们兴奋的事情了。可以赶庙会、逛商场、K歌到天亮;可以看书、上网、通宵看电影;可以旅游、拍照、看遍大千世界,还可以……小时候总盼着过新年,因为春节的到来意味着有好吃的糖果、漂亮的衣服、"好多的"压岁钱。那时候过年,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看春晚,样样都能逗的家人哈哈大笑。如今,除了那些传统的年味以外,还赶上了好时候,有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更是搭过年之车有了春节长假。长假,是时代进步的一种象征,体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政府"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6.
刘晓庆曾经对黄婉秋感慨,"你一个刘三姐吃了一辈子,值了!我们多少演员一辈子忙碌拍片无数也难以让人们记住!"47年前,17岁的黄婉秋主演了电影《刘三姐》,而这部电影影响了海内外的几代人。黄婉秋的一生,似乎就从那一刻起,注定与刘三姐连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七年十月,中国电影《老井》在日本第二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这部影片的导演是吴天明.由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八十年代初期.山峦重叠、土地贫脊的山西省南部,有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子——老井村,村里的农民吃尽了缺水的苦头.祖祖辈辈流血流汗,打井不止,几百年间打了一百二十七个乾窟窿.这一年又遇上了大旱,为了争夺一口老井的所有权,老井村和邻村发生了一场几十年未曾有过的械斗.双方以锄头棍棒相击,打得头破血流,在紧要关头,回乡知识青年孙旺泉不顾自己死活,  相似文献   

18.
中央电视台1990年春节联欢晚会,别具一格的高甲戏名丑登台亮相,一声"泉州高甲戏《连升三级》"唤起了电视机前亿万观众的关注。提起《连升三级》这部脍炙人口、有口皆碑的高甲戏保留剧目,人们自然会想到作者王冬青先生,他那犀利敏锐的思想意蕴、妙趣横生的艺术构思从剧中泉涌而出,"刻露出而尽相,幽伏而含讥",赢得观众的叫好。  相似文献   

19.
佚名 《中国减灾》2012,(1X):11-11
<正>辛苦一年,人人都盼着春节来临,希望在紧张劳作之余,能放松调整、消除疲劳、舒缓压力,让身心舒适喻悦。但有些人却恰恰相反,长假过得比平日还累,甚至闹出病来,患上所谓的"节日病"。春节正是"节日病"的高发期,每年这个时候急诊室里都会"人潮汹涌"。在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时候,该如何吃喝玩乐,才能远离"节日病"?  相似文献   

20.
桂琳 《青年探索》2017,(4):83-89
"青春"一直是电影钟爱的主题。2013年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可以作为青春电影再次勃兴的一个标志。从这部电影作品的成功开始,一大批以青春为题材的电影这几年不断涌现。《致青春》和以往青春题材电影最大的区别是,它是由一部网络青春题材小说改编的,同时它也开创了网络青春题材小说改编为青春电影的一股热潮。本文聚焦由网络青春文学作品改编的这一批青春电影,这些新型的青春电影可以帮助我们考察一种新的青年文化的诞生及其主要内涵。这种青年文化与网络这种新兴媒介有重要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