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伟大建党精神是党在百年奋斗征程中彰显的精神品质的集中凝结,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内涵,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集中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逻辑起点、核心范畴、实践保障和目标归宿。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破坏一个旧世界”的革命创造之中,丰富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建设创造之中,创新于“大踏步赶上时代”的改革创造之中,升华于“新的历史方位”的实践创造之中。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精神弘扬机制;创新思想教育方式,构建精神弘扬新平台;强化实践环节,赓续建党精神红色血脉;注重理论研究,构建完善中国精神谱系。  相似文献   

3.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支撑,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历史伟业。在新时代,要传承伟大建党精神,教育时代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贡献青春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21,(12)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是我们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精神特质的关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我们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曹楠  陈旭 《理论导刊》2023,(2):124-128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应有之义,更是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凝心聚力的重要举措。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融通理路主要包括要实现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价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的相融合、实现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内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相融合、实现伟大建党精神的宣传过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过程相融合。为此,可从教学主体、课程资源、教材内容和教学策略等方面着手,探索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7.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伟大建党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也为新时代迈向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劲精神动力。伟大建党精神产生于近代以来救亡图存的革命运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其形成的理论基础。传承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彰显,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时代传承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以大力加强思想引领为首要前提,以充分发扬斗争精神为重要基础,以勇于进行自我革命为关键所在,以着力抓好队伍建设为基本保障,为新征程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相似文献   

8.
伟大建党精神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生成原点,以近代各阶级持续的救国探索为历史生成情景,以五四运动和共产党早期组织及其活动为实践生成起点。信仰之魂、实践之维、精神之核和政治之格是其四维内涵。新的百年,践行伟大建党精神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学习真理、明确理想,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中叩问初心、体悟使命,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锤炼意志、磨砺精神,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净化党性、升华人民性。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并深刻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既是百年大党精神谱系的凝练,也是实现伟大梦想科学方法论的指引,其根植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唯物主义世界图景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在价值本源与实践归宿的统一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在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中“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在锤炼纯洁政治品质中“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把握伟大建党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信仰间深刻的内在契合逻辑,是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的强大感染力与持久力、培育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定力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21,(10)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党百年来的历史进程中的锤炼总结,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塑造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政治品格。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具备的崇高精神和优良传统,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党精神在探索"救国"的道路中初步形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党精神在探索"立国"的道路中曲折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建党精神在探索"兴国"的道路中丰富发展。新时代推动建党精神转化为现实,就是要结合新实践、新要求,坚持求真务实,践行初心使命,发扬斗争精神,不断自我革命,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强起来。  相似文献   

11.
工会问题是深入讨论俄共(布)、共产国际对中共早期革命影响的关键切入点.本文的讨论挖掘出长期被学界忽略的一个重要侧面,即反映中共领导工运和工会发展的讯息,也是俄共(布)与共产国际派使者来华调查,力图发动城市革命所格外重视的内容.本文在梳理中共建立前后俄共(布)、共产国际获得中国革命讯息各条路径的基础上,将苏俄对中国工会情况接收与回应的动态发展过程予以清晰呈现,从中也反映出相较于以往更为丰富的、中共建党前后的工会发展实态.  相似文献   

12.
党性修养就是按照党性的要求(坚持党的性质、纲领、指导思想、宗旨等),通过学习、改造和锻炼,来磨砺自己的品格和意志,以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共产党员的党性,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的,它的基本点是确定不变的;同时,它又是不断运动着的客观实在,随着客观环境及党自身认识及经验的积累,党性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其具体内容和重点又在不断变动、充实和提高。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党对党性要求从来是和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所肩负的任务紧密相连的,这正是党性的活力所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  相似文献   

13.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之际 ,思考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优势所在 ,那就是党始终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有很多好传统 ,好作风 ,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这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和捍卫者 ,这就决定了它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 ,集中到一点 ,就是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对党员、干部有许多严格的高标准的要求 ,这些要求集中到一点 ,同样是必须全心全意为人…  相似文献   

14.
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是对中国共产党八十年来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是在新时期对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的精辟概括 ,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创新和发展。它科学地回答了在充满挑战和希望的 2 1世纪 ,中国共产党要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它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0年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90年.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开启了民族复兴的新纪元.党不失时机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取得巨大成就,开创了民族复兴的新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变,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开辟了民族复兴的新前景.  相似文献   

16.
党的形象建设,是从社会和公众对党的印象的视角,在党与公众的双向互动关系中对党的形象进行塑造、维护和开拓,以争取公众信任的过程。为此,应严格区分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和资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政府形象与党的形象、党员个体形象与党组织形象、形象工程与党的形象建设。重视和加强党的形象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持党的形象的道德力;坚持法治,保障公平,保持党的形象的政治力;带领人民和谐发展,保持党的形象的先进文化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这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大会集中解决了当时困扰党的两大问题:一是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二是明确了当时革命形势处于低潮;党的路线是争取群众。  相似文献   

18.
权力自觉是权力主体主动反思与规训自身权力,进而消除权力异化以建构美好生活的政治活动范畴。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权力自觉的出场是理论、实践与价值等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其有效推动了党的自我革命,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权力自觉主要表现为权力意识自觉、权力行为自觉、权力制度自觉与权力关系自觉等四个方面。其中,权力意识自觉是权力自觉的前提和基础,权力行为自觉是权力自觉的核心内容,权力制度自觉是权力自觉的刚性保障,权力关系自觉是权力自觉的本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关键在于以权力自觉为中轴优化党的执政效能,以权力治理引领国家治理,从而增强党的权力有效性与合法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改革发展面临新的更加复杂的形势任务,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就必须不断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融入党领导伟大实践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转化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的好政策、好措施、好制度,真正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因此,持续实现价值观到执政效能的转变,取得人民满意的执政业绩,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为此,必须增强价值观的确定性和解释力,防止价值观冲突与被解构;把调查研究作为正确决策和实现效能转化的前提;切实处理好工作中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