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承》2016,(3)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要会议。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形势下,遵义会议的召开在全党重新确立了正确思想及组织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挽救了革命,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钟金贵 《人民论坛》2012,(20):234-235
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从此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并最终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正确合理地运用遵义会议的品牌效应,来发展遵义的经济文化,将会对遵义的繁荣富强起到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康》2021,(16)
正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4.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遵义会议,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提供了多方面启示。  相似文献   

5.
遵义会议的独立自主精神是遵义会议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共产国际和党的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惨重损失;党具有独立自主的悠久渊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遵义会议独立自主精神的产生做出了决定性贡献;长征途中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电讯联系的中断等。遵义会议从酝酿、筹备到正式召开都是我党独立自主完成的;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军事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纠正过来的;重建党中央的领导机构问题是我党独立自主地完成的。遵义会议的独立自主精神对中国革命、建设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保证了长征的胜利完成,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等。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9,(5)
正2月23日,重庆市台联组织第三届理事会理事赴遵义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和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重温革命精神,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来到遵义会议会址,理事们听讲解、观短片、看实物,走进那段峥嵘岁月,聆听了在漫漫长征路上红军所经受各种严峻考验的故事,重温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艰难历程。大家对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对中国共产党在如此困难和艰苦环境下取得的重大  相似文献   

7.
《英勇的西征》是依据陈云的《在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会议上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整理而成。通过校勘这两份文献,可以发现《英勇的西征》在某些方面比《在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会议上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的内容更丰富、更具体、更准确,其作者应是当时在莫斯科的中国红军长征的当事人,并且是一位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据此,《英勇的西征》的作者即是陈云。  相似文献   

8.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生死攸关的情形下召开并取得巨大成功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不仅解决了当时迫在眉睫的军事路线问题,而且开始反省政治路线中的"左"倾错误,会议还客观上推动了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以遵义会议为起点,中国共产党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并成为一支成熟的政党活跃于中国的政治舞台上。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建设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9.
贵埔 《黄埔》2006,(6):24-24
10月19日,贵州省黄埔同学会召开座谈会,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会长吕传镛、副会长温文魁、秘书长刘衍珍、在筑理事、黄埔后代以及机关干部30余人参加。座谈会上,刘衍珍秘书长根据有关资料介绍了红军长征概况、红军长征在贵州特别是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的有关情况;组织大家重温了毛泽东关于长征的有关论述;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参观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时的有关指示精神。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一致认为,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进行的震惊世界的长征,实现了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谱写了壮丽篇章。今天,伟…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一座座特质鲜明的精神坐标构筑起的精神谱系,为立党兴国提供了丰厚滋养。  相似文献   

11.
李德锐 《求索》2005,(9):198-199
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第一场大战与恶战便是湘江之战。这次恶战红军损失惨重,它再次证明“左”倾错误给红军造成的严重危害。也就是在这次惨痛损失中,广大指战员在反复比较中逐渐认识到了毛泽东军事战略战术是红军克敌制胜的根本保证。遵义会议召开,毛泽东在全党全军领导地位的实际确立,在危难中挽救了党和红军,中国革命开始从胜利走向胜利。因此湘江之战与遵义会议有着内在的逻辑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的红军中央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瑞金。红军长征中,遵义会议以前,由邓小平同志负责编辑;遵义会议以后,由陆定一同志负责编辑。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8月,《红星》报共出版长征专号28期。对长征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长征途中的“红色号角”。  相似文献   

13.
《传承》2016,(3)
遵义会议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国共产党重大的转折点,并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彻底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加快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4.
张闻天对遵义会议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一是在长征出发时,他同毛泽东、王稼祥结成"中央队三人团"。湘江战役失败后,"中央队三人团"在政治局内部开展了对错误军事路线的斗争,提出并坚持中央红军正确的战略方向,促使政治局作出召开遵义会议的决定;二是在遵义会议上,他第一个站出来作反对"左"倾错误军事路线的报告,对遵义会议的胜利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三是他担任总书记后,立即起草了《遵义会议决议》并召开政治局会议予以通过,及时向中央红军、全国各地红军和革命根据地领导机构,传达贯彻了遵义会议精神,为引导全党全军的战略转变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英勇的红军将士苦战穷山恶水,笑对饥寒交迫,克服党内错误干扰,冲破敌军重重封锁,胜利实现了军事上的转移和政治上的转变,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使中国从此走上光明的道路。从那时起,伟大的长征和长征所熔铸、锻造的长征精神,成为我们党先进性的真实写照,成为我们党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了解长征、走近长征、认识长征、讴歌长征,继承和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对于我们加强机关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推动机关事务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有着…  相似文献   

16.
长征胜利80多年来,"长征"一词已经超越20世纪30年代中期那段红军长征历史的特指,不断被赋予新的更加广泛而深刻的时代内涵,逐步化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建设、改革、开放、富强、复兴征途的精神象征和文化标识。"长征"胜利之后的征程便是"新的长征"。整个中共党史的历程,就是一个长征的过程,既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长征",也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长征"。长征不仅是军事的长征、历史的长征,而且是精神的长征、时代的长征。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而言,长征永远在路上,长征精神永远在传承。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6,(22)
正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毕士悌随中央军委直属干部团一起行动。此后,他历经惨烈的湘江阻击战、二克遵义等战斗,曾1天强行军120华里夺占娄山关,确保了中共中央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80年前,参加长征的红军中至少有30名朝鲜籍干部和战士,有很多十分年轻的红军将领身先士卒,不怕牺牲,为长征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毕士悌就是其中杰出代表之一,同时他也是红军长征中牺牲的唯一外籍将领。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纵横十一省、行程二万五千里,完成了被称为“军事史上伟大业绩之一”的长征。熟悉和了解党的历史的人们都知道,红军之所以要长征,是因为王明的“左”倾错误断送了几乎所有的革命根据地,因而红军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被迫进行长征。长征初期,又是“左”倾错误的危害,使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中国革命面临着危局。经过一九三五年一月历史性的遵义会议,长征才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消极的战略退却变为奔赴抗日前线的积极伟大的进军,并在一九  相似文献   

19.
正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时,缅怀红军丰功伟绩,深刻阐述长征精神,为我们在新的长征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吹响了集结号,发出了进军令。中华大地,激荡起弘扬长征精神、实现复兴梦想的磅礴力量。漫漫征程,巍巍丰碑。展览中,无论是"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等  相似文献   

20.
红军长征历史意义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史学界对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从80年代中期纪念遵义会议召开及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前后到90年代初期,有关论著层出不穷。 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对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作了总体上概括,认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红军的指挥员和战斗员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毫不动摇地保持着革命必胜的信念,表现出惊人的智慧和毅力,冲破国民党重兵的追堵,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经受饥寒伤病的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