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话语体系下,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要从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坚定政治信仰和塑造党的政治形象等方面进行科学考量,要从政治信仰、政治生态和政治执行能力等方面深入分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产生的根源,要从坚定政治信仰、净化政治生态和提高政治执行能力方面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相似文献   

2.
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问题有种种表现形态,在一些地方的形象工程中表现尤其突出,贵州省独山县的形象工程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形象工程中的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主要表现为好大喜功、肆意妄为,不顾实际、胡乱决策,欺上瞒下、损害群众利益等现象,严重破坏了地方政治生态,扰乱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存在短板、政绩观出现扭曲、封建残余思想以及监督治理体系的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为此,需要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领导理念,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素质,健全政绩考核机制,完善监督治理体系,切实防范和整治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和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上率下,就查摆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应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表现入手,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特点及实质、危害及成因开展系统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对策和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潘琳 《理论视野》2023,(3):88-93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具有坚定的逻辑理路,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根本体现,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社会治理思想的价值底蕴,是习近平基层治理观坚持党建引领的创新与发展。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各地形成以机制创新、资源协同、技术融合、群众路线等内容为核心的基层党建创新的实践形态与基本经验。回应基层社会中的现实问题与民生需求,需要从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等方面为重点,提升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效能。  相似文献   

5.
方雷  孟燕 《理论探讨》2023,(2):21-28
基层政治建设是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基础上,建构基层民主政治体系并维持稳定政治秩序的系统行为。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加强基层政治建设就是要增强党的领导政治韧性,明确党建构基层治理秩序的政治责任,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提高破解基层治理困境的政治优势,夯实基层治理的政治根基;优化基层党政结构,实现党政行为联动、价值同构与责任共担,创新基层治理党政统合机制、基层群众参与机制与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提高基层政治能力,引领提升社会再组织化程度,增强基层群众治理主体性,实现基层治理的实质性治理参与,建设基层治理共同体,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行政论坛》2021,(2):55-65
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党和政府系列重要文献的分析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对"官僚主义"具有稳定不变的、独特的认识,即由"群众"等七个核心词构成的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并将之与"形式主义"视为一体之两面。同时,在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党和政府对"官僚主义"的形成、表现及治理等又具有不同的认识,可划分为领导制度不健全形成的"官僚主义"、经济体制转轨导致的"官僚主义"、政绩观扭曲引发的"官僚主义"、作为"四风"问题的"官僚主义"等四个阶段。"官僚主义"在党和政府认识中的"常"与"变",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发展的总体性特征和阶段性特征具有紧密的关联,体现了党和政府既与时俱进又永葆初心的品质。未来对"官僚主义"的治理,应构建起以密切干群关系为中心、以整顿党风为引领、以祛除形式主义为突破口、以机构改革为推动力、以制度建设为支撑的五位一体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米亭 《理论导刊》2021,(4):113-120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是新时代新阶段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宝贵政治资源。学“四史”有利于我们党找准历史定位以增强行动自觉,把握历史规律以提高执政能力,溯源初心使命以坚定“四个自信”。“四史”学习教育作用于国家治理具有显著优势:坚定党的领导以确保国家治理正确方向;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以保障人民治理主体地位;坚持中国道路以坚定国家治理现代化远景目标;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以确保国家治理逻辑科学性。新时代开展“四史”学习教育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进而为奋战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提供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8.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显著优势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制度体系中的三个关键要素,党的领导、民主协商和科技支撑是将这种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主要着力点。应以基层党建为抓手,不断提升党在社会治理中的政治领导力、思想领导力与组织领导力;以协商机制建设为突破口,切实发挥社会治理中民主协商的整合作用;以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为原则,落实科技对社会治理的支撑作用。这些举措在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同时,也将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制度走向更加成熟和定型。  相似文献   

9.
<正>我认为,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农村基层治理亟需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急剧转型以及城市化浪潮的冲击,农村基层治理中的各种矛盾冲突不断显现,而既有的基层治理体系、治理方式和治理能力还存在诸多不适应,从而使当前农村基层治理实践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与挑战。其突出问题之一,便是基层治理中普遍存在着简单化行政管理手段盛行,导致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泛滥,从而严重抑制了农民群众在基层治理实践中的自主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导致基层民主建设的弱化和虚化。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显然无法有效应对新时代农村基层治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利于实施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不利于化解基层社会日益突出的复杂矛盾,同样也不利于治理基层腐败和纠正四风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