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新华社北京12月31日电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全文如下:大家好!2021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我在北京向大家致以新年的美好祝福!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用众志成城、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  相似文献   

2.
《今日浙江》2021,(1):4-5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二一年新年贺词.全文如下: 大家好! 2021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我在北京向大家致以新年的美好祝福!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用众志成城、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主席在二零二一年新年贺词中,回顾了极不平凡的二零二零年,给予了中国人民以最高礼赞:“每个人都了不起!”“我为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而骄傲,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而自豪!”这一年,“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这一年,无数“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们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用众志成城、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这一年,我们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迎刃而解,绘就了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这一年,我们纪念经济特区的建立和浦东的开发开放,必将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正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全文如下:大家好!2021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我在北京向大家致以新年的美好祝福!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用众志成城、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有逆行出征的豪迈,有顽强不屈的坚守,有患难与共的担当,有英勇无畏的牺牲,有守望相助的感动。从白衣天使到人民子弟兵,从科研人员到社区工作者,从志愿者到工程建设者,从古稀老人到"90后"、  相似文献   

5.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它践行于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各领域,也是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践的重要经验。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推动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史表明,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和实践,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和创造。人民至上并不是一个抽象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成果中。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真正坚持人民至上,实现我们党的初心使命。  相似文献   

6.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万物勃发。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也携手春日,如期而至。过去的一年,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栉风沐雨,播撒希望的种子,如今回首,已是繁花似锦:这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用众志成城、坚韧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  相似文献   

7.
鼠岁辞旧,金牛报春。回眸2020,5月22日必将载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史册。35年来大会首次延期召开,精简版开成了精华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指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总书记在湖北代表团与罗杰代表就87岁老人的救治亲切交谈,点滴间诠释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2020,我们见证的是全球一张卷的抗疫大考,是新冠病毒感染破亿人的触目惊心,是新冠疫苗免费注射的全民福利,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奇迹。  相似文献   

8.
张明 《群众》2021,(1):71-71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真情致敬平凡的英雄,铿锵号召“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必将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众志成城、坚忍不拔的奋斗书写抗疫史诗,彰显中国精神。习近平主席饱含深情地指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用众志成城、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为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而骄傲,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而骄傲。  相似文献   

9.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2021年,以“公共卫生安全”为使命的立法行动高歌猛进,聚焦重点议题,在立法史册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使命,全国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  相似文献   

10.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铸就的伟大抗疫精神。生命权是最重要的人权,生命至上强调人的生命价值至高无上,尊重生命、爱惜生命,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生命至上有着深刻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为:生命至上诠释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追求、生命至上内蕴中国文化的仁爱传统、生命至上凝聚全民抗疫的强大合力、生命至上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提出“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三个至上”表述后,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此进行了多方面地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于“三个至上”的相互关系上,尤其是围绕“三个至上”“谁至上”这一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这场讨论中,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种倾向认为“三个至上”存在逻辑上的谬误,另一种倾向则认为...  相似文献   

12.
从“第二个结合”的视角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人民至上”的内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具有全方位的融通性。笔者从政治体系构建、政治文化塑造、政治行为本质、政治关系处理和政治发展方向等五个角度,初步探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人民至上”理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思想的高度契合和深度融通。“人民至上”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思想在激扬中的继承、在拓展中的光大。  相似文献   

13.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带领全国人民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在短时间内控制疫情传播,维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取得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实现"三个率先",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奋斗史就是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史。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尽管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目标有所不同,并因此形成了不同的人民理论、群众路线,但本质都是一样的,即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幸福的使命。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理论的中国化成果,对于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宗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钟瑜 《今日海南》2020,(2):17-17
疫情面前,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是第一位的""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自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在这场分秒必争的生死竞速中,举国上下,无论是引领在先的党员干部、还是战斗在前的医疗战士,亦或是日夜攻关的科研人员,他们把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强大政治优势,用行动践行生命至上的理念,用真情唱响人民至上的赞歌!  相似文献   

16.
坚持人民至上,是公安机关和公安队伍的宗旨理念。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及公安机关的性质决定的,在实践上符合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道路,适应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呼唤。该文主要阐述公安机关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历史演绎,梳理公安机关的历史实践和时代要求,提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深化人民至上理念的对策建议,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群仲平 《群众》2020,(11):1-1
我们常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试金石。而越是危难关头,越是面临挑战,就越能展露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本色。“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这一掷地有声之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立场宗旨、展现了人民共和国领袖的人民情怀。其中蕴藏着的大担当、大智慧,值得每一个党员干部细细品味、铭记践行。  相似文献   

18.
“法律至上”原则的产生有着多种因素,但认为统治者都不得不遵守的“法律至上”的 社会心理在中世纪时已经形成。“法律至上”原则发端于西方独特的社会和文化,是根植于西方文 化土壤的一个重要的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19.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核心密码,其发展理念凸显为以人民为中心。从传统民本思想到现代民主观念的历史变奏,成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论先声。人民至上最基本的理论逻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以及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这一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新时代的“人民至上”弹奏出“主人、主体、主考”三重交响:“主人”强调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至上的政治表征;“主体”强调人民是力量之源,是人民至上的实践表征;“主考”强调人民是最终评判者,是人民至上的权利表征。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与“宪法至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价值内核和价值本源 ,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核心在于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至上意味着宪法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从宪法的核心价值看 ,以人为本与宪法至上是契合的。法律文化传统中“宪法至上”思想和人文精神的缺失 ,公众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对宪法至上理解上的偏差 ,对“以人为本”认识的混乱和滥用因素是二者产生隔膜的根源。其冲突通过明确人权的界限 ,限制政府权力来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