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大十分重视权力监督问题,在权力监督的目标、权力监督的重点、权力监督的具体制度、权力监督的途径等方面提出了一系重要的思想:(1)权力监督的直接目标是克服腐败现象,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2)权力监督的重点是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3)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来  相似文献   

2.
《廉政文化研究》2021,(6):57-61
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党的巡视监督实践和制度建设实现创新性发展。党的十九大后,巡视监督的政治定位进一步深化,巡视制度更加科学有效。实践探索在前,总结提炼在后,巡视工作要继续发扬光大、更好地发挥利剑作用,需要深化巡视监督的理论研究,总结梳理巡视监督在权力属性、组织方式、功能效果和工作方法上的特有优势,实现巡视监督被动性与主动性、权威性与民主性、震慑性与治理性、计划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能为推进新时代巡视监督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列宁在执政时就创新性地探索出一套党内监督体制。他认为党的高层理应受党员的监督,党内监督有助铲除党内莠草、约束党内权力、维护党内团结的作用。他还探索出一套党内监督措施:实行公开选举制和定期报告制;发挥党的代表大会监督作用;建立专门党内监督机构;加强对党的高层的监督。总之,列宁关于加强党内监督的理论与实践是我们当代执政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一笔财富。  相似文献   

4.
支戈壁 《理论探讨》2002,1(1):47-50
权力监督是预防和惩治政治权力腐败的关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对此有许多直接或间接论述。文章从正确认识和评价当前权力监督现状、改进权力监督领导体制、建立和健全权力监督制度等方面 ,对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要受监督”是由我国公共权力的独特性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即是执政党又是领导党 ,这样我国的社会公共权力基本上由四大主干组成 :中国共产党权力体系、政府行政管理权力体系、经济管理权力体系和社会权力管理体系。其中党权力的触角伸展到了社会公共生活的每一角落而具有全面性和总体性。党的权力既然是公共权力且具有全面性和总体性 ,其权力必然具有由权力主体自我扩张的倾向而使政治权力无限扩张的属性。因此 ,党内权力监督是关系我党、我国政治体系稳定和政治秩序正常运转的重要问题。至于如何进行权力监督制约 ,西方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6.
孙健  王涛 《理论视野》2023,(12):75-80
基于系统观念从整体性、结构性、要素性三重维度审视党的政治建设,对于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整体性维度看,党的政治建设伴随党经历了初步探索、曲折实践、逐渐完善和创新发展四个阶段的演进历程;从结构性维度看,遵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规律、旗帜鲜明讲政治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三条逻辑主线贯穿于党的政治建设全过程;从要素性维度看,新时代锚定党的政治方向、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等重点要素,是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一、巡视制度的完善是党的建设取得的新成果第一,巡视制度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巡视制度是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和十六大精神,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加强党内监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举措。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  相似文献   

8.
能否对公权力实现有效监督以确保其正确运行是衡量一个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是否成熟、治理能力是否高强之重要指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领导全党开展治国理政现代化实践探索中,对健全和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举措,其要旨是厘清权力监督与治党治国关系、明确权力监督要点、聚焦权力监督对象、重塑权力监督体制、整合权力监督力量,从而真正实现将权力关进制度之"笼子"。习近平关于权力监督的新思想、新举措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最新成果。全面总结习近平的权力监督观,对进一步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周初由于人文精神注入原始宗教,使西周政治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人文性,我们称之为德性政治。它有两个内在矛盾:道德与权力不分;具有走向刑治的可能。孔子通过对周文化的内在化、合理化改造解决了这两个矛盾。他的反思的逻辑结果有三:权力本身无终极价值;阶级分别不应由出身决定;政治的首要目标是保证人民的生存权。  相似文献   

10.
县域监察体制改革的策略及其效能提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政论坛》2020,(4):19-24
县域监察体制改革通过优化政治生态、提升腐败治理水平、推动公共权力规范运行等举措提升县域治理水平,进而成为整个国家政治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服从中央主导的政治策略、解决现实问题的切入策略和刚柔并济的行动策略,是县域监察体制改革的三大实践策略。这三大策略的主要目标导向在于引导权力规范运行、提升腐败治理效能、促进县域良善治理。从其整体性的目标期待看,当前县域监察体制改革仍需从提升改革的适应性、协同性和持久性等方面着手,以拓展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