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戏说”戏,是指故意“歪曲历史真实”、调侃历史人物的戏.广义地说,也可以包括以今人观念、话语调侃文学作品中的或其他虚拟的古人的戏。在中国大陆当代,“戏说“戏是个年轻品种,它就在我们眼皮底下发芽开花,人们对它的评议甚为纷繁而且两极,或从根本上反对它生存,以为会让青年“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或认为百花园中理应有这种花的一缕馨香;对具体作品的评价,一片喝彩声的有,一片嘘声的也有,这倒更能激发人们研字的典教。视野所及,在新时期之前,新中国剧坛原无此类品种,只有依据史料加以合理想象、古为今用的历史正剧…  相似文献   

2.
李达宁 《当代广西》2012,(24):41-41
“家事国事,牛娘传唱天下事;党情民情,戏子道说世间情。”这是岑溪市安平镇富宁新村戏台的一副对联,它充分写照了该市由卉时“放牛妹”练嗓子兴起的“牛娘戏”的巨大魅力。“牛娘戏”如今成了岑溪市实施“文化兴市”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人民整体素质、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新载体,为伞市创新基层党建、落实惠农政策、促进农村发展和倡导时代新风发挥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杀戏,又名“老砍刀戏”,是现今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者干河一带流行并得以较好保存、世代传袭的一种古老而独具区域魅力的民族民间稀有剧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学术价值。2000年,杀戏被列入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4.
我对电视连续剧,从来没有一部是从头看到尾的,主要原因是太长。但我仍然爱看电视剧,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而我也有空闲,就不会放过。公安题材电视剧,故事一般都曲折紧张,贴近生活,所以颇能引人入胜,我是很喜欢看的。看电视剧是当下普通百姓茶余饭后的主要消遣方式之一,但人们喜好不一,比如有人喜欢所谓的“白领”题材,有人爱看情感戏,有人热衷于古装戏或“戏说”剧。而所有这些人,几乎都喜欢看“警察戏”。当然公安题材作品里也会有情感戏或“戏说”成分,但总的说它宣扬的是正义战胜邪恶,是惩恶扬善,是英雄主义,这就紧紧抓住了观众普遍的英雄…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戏的演出中 ,我们经常看见这样一种程式 :大人升堂问案 ,两班衙役、两厢武士先来一段序曲 ,高声齐唱 :“威———武———!”“威武”是什么意思?它是向人们宣示 :法律是威严的 ,公堂之上 ,不可亵渎法律!起初 ,我以为喊“威武”只是对受审者来个下马威 ,让他们老实点儿。后来 ,戏看得多了 ,才清楚 :喊“威武”不仅只是对着当事人的。《斩马谡》一戏 ,诸葛亮这位军师审战将马谡 ,审着审着 ,诸葛亮心软起来。两厢武士发现了之后 ,便对诸葛亮喊起了“威———武———” ,吓得诸葛亮如梦惊醒 ,赶紧一拍惊堂木 :斩!———原来 ,武…  相似文献   

6.
梁旭 《当代广西》2011,(8):55-55
每逢中秋,山菊花开,丹桂飘香,蟹肥了,稻谷变黄了,鼓声一响,故乡的村戏就热热闹闹地开锣了。 所谓村戏,就是故乡的风俗——"岭头节"上的"跳岭头"。"岭头节"一般在每年的农历八月至十月上旬,历时两个多月。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30年代,发源于浙江嵊县的越剧在上海逐渐发展和繁荣,受到了许多上海市民的喜爱。1938年,上海的《戏报》、《戏世界》、《戏剧世界》还发起了评选“越剧皇后”的活动,通过了读者的投票评选出“越剧皇后”。荣获这一桂冠的就是越剧著名演员姚水娟,当时她年仅22岁。  相似文献   

8.
搞经济最重要的是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搞出地方特色。对于安徽未来经济的发展,我把它浓缩在四个“起来”里,即:让“黄煤戏”唱起来,让沿江明珠亮起来,让江淮大地转起来,让县域经济活起来。  相似文献   

9.
“同演一台戏”与“各唱各的调”——兼议协调县级人大与同级党委、“一府两院”的关系□瑞卿常常听县级人大常委会的同志讲:县上和省上不同,任何工作都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进行;党委、人大、政府、“两院”几大班子同演“一台戏”,县人大常委会就不能自行其事,一门心...  相似文献   

10.
宜兰“老歌仔戏”源自闽南传入台湾的街头“小戏”,是歌仔戏最为初级、原始的舞台演出阶段.相较于车鼓戏等街头“小戏”,“老歌仔戏”的演出地点已由街头走向了舞台,演出内容已由表演片段发展为演出全本戏.它的表演形态与“小戏”所差无几,虽已少量吸收大型说唱文学的情节内容,但演出仍以表演歌舞而主,因而尚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大戏”,而是“小戏”向“大戏”发展的特殊过渡形态.  相似文献   

11.
马冀 《福建通讯》2002,(6):47-47
人生如戏。人的一生,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各式各样的角色,一出接着一出。在这一出出人生大戏里,我们时而是主角,时而是配角。  相似文献   

12.
踏遍“青楼”更何去冰客有人戏称如今的年代是流行年。什么流行,大众们便一窝蜂地趋之若骛,争着"潇洒流行一回",以至供人们娱悦身心、作为精神食粮的影视也势莫能遏地踏上了流行之路。近几年,只要我们打开电视荧屏或看场电影,闯入眼底的大都是一些女人戏或恋情戏。...  相似文献   

13.
<正>名伶别戏,是时代的产物。脑袋改变了肚皮,治政改变了文化。名伶别戏,折射出一个时代如何从"没文化"到"没人文"。陈导演凯歌,新近拿出了电影《梅兰芳》,据说感情纠缠神似《霸王别姬》,据说而已,我没有亲见。前些年,我实在无法喜欢他那无聊至极的《无极》,但我毕竟还怀  相似文献   

14.
堵“后门”与开“前门”谷言大概是受父辈的熏陶沫人几时就极喜爱看古戏,又极喜爱琢磨戏中达官显贵的门,时间长了倒也有了一些门的印象。大凡送札行贿。男女幽会、偷鸡摸狗之辈总是从后门、旁门偷偷地溜进。然而,从前门进就大不一样了。正人君子自然堂堂正正地进入;即...  相似文献   

15.
在江苏武进县一个叫石庄的村子,立着一所年久失修的祠堂,解放前,它曾经是一所叫“石湾”的小学。如今看来,这祠堂实在是又破又小,然而对当年在此就读的学生来说,它却是神圣而宽敞的。就是从这小小的学校中,走出了一个以它为名的孩子,从普通的农村放牛娃成长为一代知名作家。他,就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农工党党员石湾。历经磨难志不渝1964年春天,南京大学中文系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此行目的是为落实中宣部副部长周扬提出的传统戏、现代戏、新编历史剧三结合的方针挑选年轻的写作人才。一位…  相似文献   

16.
《桃花运》里被葛优抛弃的某女说得好:“他从不发脾气,总是鱼不惊水不跳,就把大事给办了。”虽然讲的人狠得牙痒痒,但这句话恰在戏里戏外都点到了葛优的“命门”——不咸不淡中却尽藏智慧。  相似文献   

17.
吴钩 《同舟共进》2016,(4):20-24
包拯是宋朝人,但宋代的戏曲并没有什么"包公戏"。"包公戏"是在元朝兴起的,至晚清时终于蔚为大观。数百年间,包公审案的故事被编入杂剧、南戏、话本、评书、小说、清京剧,以及众多地方戏中;近代以来,"包公案"还被多次改编成影视剧。无数中国人都通过"包公戏"了解古代的司法制度与司法文化;一些学者也以"包公戏"为样本,煞有介事地分析传统的"人治司法模式",反思"中国传统司法迟迟不能走向近代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党政正职在一个单位处于主导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政"同唱一台戏"是党性和作风的基本要求。面对当前铁路的快速发展和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基层站段党政正职要牢固树立"同唱一台戏"理念,发挥"领头羊"作用,在工作中定好位,负好责,做到思想同心,行动合拍,步调一致,为铁路改革建设发展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9.
覃某、李某和马某在浙江省乐清市打工。2007年1月23日晚,3人密谋盗窃抢劫,覃某提到虹桥钱家垟村的彭某收购了500多公斤废铜料,李某又找来商某和李甲,决定导演一出“抓贼”戏——由覃某扮成“小偷”,李某、马某、商某和李甲一起扮成“警察”。5人租来一辆七座面包车,直奔彭某的住处。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的戏剧史上,山西省戏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晋南地区,是山西省戏剧、也是中国戏剧的发源地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就出剧特现了乐师及唱班、杂耍。汉代百戏流行,到了汉代中期,百戏活动在我省晋南更是风靡一时,虽说当时的百戏还算不上戏曲,但它已经形成、孕育出戏曲艺术的胚胎。从汉代到宋代,经过一千多年的孕育和演变,戏曲日趋成形。到北宋年间,在我省晋南、晋东南的一些乡村已出现了专供演员演戏的大戏台。所有这些,都反映出当时晋南、晋东南的戏曲艺术已达到一定规模。我省戏曲艺术,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剧种繁多。除京剧、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