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积极借鉴国外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法制与机制保障经验,制定《上海市公共安全管理条例》,是实现特大型城市公共安全常态管理法治化的必然趋势,并能促进创新型特大型城市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法规体系的形成,建立健全权责明确的法治化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完善特大城市常态化公共安全管理执法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和迅速发展的特殊时期,公共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已十分紧迫。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应根据城市建设自身特点相适应。提出了建立有效应急管理体系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共安全问题成为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公共安全问题涉及社会许多方面,而保障公共安全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是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共安全法律体系。本文通过对于我国现有公共安全法律体系的分析研究,总结其特点,并对未来我国公共安全法律体系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4.
建立我国消防社会救援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救援体系是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职能分为防灾、减灾、救灾和灾后恢复,或按美国的做法分为缩减、准备、反应和恢复,其中的救灾或反应的职能便是社会救援体系主要承担的职能。目前,我国的社会救援体系尚未形成,理论和实践证明以消防部队为主力,构建我国社会抢险救援体系不但可行而且必要,我国构建消防社会抢险救援体系主要从制定和完善有关消防社会救援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高效、协调的社会救援管理模式、建立集成、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应急反应机制等六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社会救援体系是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职能分为防灾、减灾、救灾和灾后恢复,或按美国的做法分为缩减、准备、反应和恢复,其中的救灾或反应的职能便是社会救援体系主要承担的职能。目前,我国的社会救援体系尚未形成,理论和实践证明以消防部队为主力.构建我国社会抢险救援体系不但可行而且必要.我国构建消防社会抢险救援体系主要从制定和完善有关消防社会救援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高效、协调的社会救援管理模式、建立集成、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应急反应机制等六个方面着手。[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吴刘怡 《法制与社会》2013,(28):210-211
在现阶段的发展中,我国的城市公共管理较为完善,但对于快速发展的社会来说,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需要建立一个全新的模式,这样才能获得较大的发展,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与广大的居民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和冲突。这对社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鉴于这样的情况,我国针对现有的一些问题对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整改,从而构想出了一个较为理想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是指城市政府及社会为预防和控制各种重大事件、事故及灾害的发生和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降低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程度而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当前,无论是传统的自然灾害还是新型的科技安全,我国特大城市的公共安全风险呈现新的趋势,面临着新的挑战,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具有重大意义。根据我国特大城市公共安全的发展现状,应充分借鉴国外特大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经验,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形成一套全过程化的公共安全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正处于公共安全事故多发的时期,城市公共安全已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总结了我国政府应急系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以我国政府应急系统的边界条件为视角,完善公共安全应急体系,通过构建基于隐患监管的区级政府应急系统、建设更新及时的信息库及运行机制、隐患事件闭环处置等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事件预防和应急科技水平,提高城市防范和抗御公共安全事件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庞伟 《刑警与科技》2005,(6A):59-62
“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是城市问题和安全问题的耦合。由于城市和安全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使得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变成更为复杂的系统问题。城市公共安全具有人群聚集、脆弱性和社会敏感性。若将城市公共安全作为一个系统,它的风险,由于人群的聚集而被放大;由于系统的脆弱性而易受攻击和破坏;由于系统的社会敏感性而被激化和猝变。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由此带来的公共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既然城市公共安全是复杂的系统问题,城市安全就只有通过建立公共安全系统来实现。”这是南开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刘茂教授对城市公共安全研究的精辟见解。他也是最早专门对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进行研究的专家。  相似文献   

10.
公共安全产品供给是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能之一。农村地区目前面临的刑案、治安案件频发,邪教传播与封建迷信活动猖獗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农村公共安全产品供给不足。创新农村公共安全供给机制,从培育农村公共安全文化、创新农村警务模式、理顺农村公共安全监管体制、创新公共安全产品供给主体等路径构建农村公共安全产品多元化供给体系,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公共安全产品供给不足的现状,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张永林 《行政与法》2020,(5):121-128,F0003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应完善包括地方公安立法在内的公安工作制度体系。目前,各地公安立法还存在体系不健全、可操作性不强、欠缺特色性规定、不能适应社会治安防范现实需要等问题。提高地方公安立法质量,有利于完善公安机关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体系,有利于建设法治公安,有利于促进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有利于规范警务运行机制。为有效提高地方公安立法质量,必须树立社会治安治理立法理念,准确评估地方公安立法需求与效果,完善和规范地方公安立法程序,推进地方公安立法精细化。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城市公共安全的诸多问题也愈显突出。本文就当前我国城市事故多发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强化城市安全管理,提高城市事故灾害的综合防治能力。  相似文献   

13.
公安机关是国家改革开放稳定大局的捍卫者,其管理体制的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稳定局面,虽然我国公安管理体制的改革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但其思路与模式更多的是立足于简单的"裁、并、撤",没有明确的改革理念。而市场经济的内在运行机制要求社会运行体制要以能力为本位,牢固树立"德为先行,能力为本"的思想,这也决定了公安管理体制改革要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理念,以人事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建立一支让党和国家放心,让人民满意的精英警队。  相似文献   

14.
岳光辉 《河北法学》2003,21(6):66-71
行政听证制度是我国立法引进的一项新制度,是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内容。公安机关在进行治安行政听证工作中,应当认真借鉴国外相关的立法,健全和完善公开原则、言词原则、职能分离原则、事先告知原则、记录排他性原则。  相似文献   

15.
孔令驹 《河北法学》2005,23(1):83-86
耗散结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包括"器物防控、制度防控、价值防控"三个层面上的优势互补与功能耦合。将其置于治安防控与社会进步辨证关系的历史考察,当前,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最具意义的是以社会资本提高为框架的社会人际互动和心理沟通整合机制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政法学刊》2014,(5):99-103
公安侦查理论创新是公安侦查工作发展与变革的先导;公安侦查理论创新是公安侦查工作创新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公安侦查理论创新必须与时俱进;公安侦查理论创新需要理论勇气。  相似文献   

17.
郑海 《政法学刊》2007,24(2):99-10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全世界都把发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中国也不例外,迄今全国各地出现了五十多座大学城就是一个明证。但大学城的兴建导致原住民的移民搬迁,引发了一系列治安问题。故有必要探讨大学城及其周边治安问题的应对之策,从而促进大学城与周边农村建设及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矛盾纠纷多元解决机制是当今世界各国在纠纷解决和司法制度发展中面临的共同课题,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则成为公安机关现阶段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以新时期公安机关参与矛盾纠纷多元解决机制的理论基础为依据,分析公安机关在化解矛盾纠纷多元机制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找出公安机关在化解矛盾纠纷多元机制中的困境,提出完善公安机关化解矛盾纠纷多元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周定平 《政法学刊》2007,24(2):94-98
为了确保娱乐场所的健康发展,适应现代公共管理的要求,公安机关对娱乐场所治安状况的监管应当实现由“限制式”走向“服务型”,由“单中心管理”走向“多中心治理”,由“全方位”的管理控制走向“有所为”、“有所不为”治理的转变。按照新《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的要求,公安机关对娱乐场所经营主体与从业人员的准入资格、娱乐场所的安全条件、安全管理制度与活动等进行监管,落实娱乐场所的备案制度,强化监督检查与行政处罚等工作,建立警示、警告系统,强化娱乐场所的责任意识。公安机关还要加强与文化、工商等部门之间的信息通报,形成对娱乐场所监管的合力,推动娱乐场所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