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线争端解决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子商务在全球的蓬勃发展 ,电子商务争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传统的争端解决机制难以适应网络环境的需要 ,在各种各样的电子争端解决方式中 ,ODR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本文拟在考察传统机制的基础上 ,对ODR的发展现状、基本形式与特征以及发展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2.
李佳  袁艳平 《前沿》2010,(6):84-86,90
辩诉交易是20世纪以来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刑事诉讼模式。虽然制度本身极具争议性,但辩诉交易还是在各种非议和反对声中发展并完善起来。由于顺应了效率观的要求,仅经历了短短半个世纪的时间,该项制度就从产生到发展成为美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基石。本文拟在对国外辩诉交易制度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其合理内容,结合我国国情,论证应当建立我国的辩诉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3.
论ECFA框架下两岸经贸争端解决机制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6月29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正式签定,ECFA框架下建构两岸经贸争端解决机制的重要性也日显凸出.在借鉴现有的争端解决机制的基础上,结合两岸关系的特殊性,两岸经贸争端解决机制的适用主体应有其特殊性,调整的客体范围可考虑包括货物贸易争端、服务贸易争端、投资争端、知识产权争端等各领域,ADR在解决两岸经贸争端中应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4.
关于建构我国行政诉讼中调解制度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行政诉讼中的调解制度是对行政诉讼法进行修改的重要课题之一,对制度的设计者来说,建立完备的行政纠纷解决方式的体系,是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为制度的使用者考量,也应建立多种纠纷解决方式,从而落实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本文试图就调解合意的达成;调解原则之确立等四个在调解制度建构中比较重要的问题进行一番理论探讨,以期对新制度的建构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马志强 《求索》2008,(1):112-114
替代性争端解决机制具有灵活解决纠纷、合理分配司法资源、降低纠纷解决成本的功能。这种灵活、广泛、有效、快捷的纠纷解决机制在我国的建立是必要而可行的,因为这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法治国家的客观需要,是减轻法院压力、提高诉讼效力的需要,也是解决现代型纠纷的现实需要,而且我国具备构建替代性争端解决机制的社会情势和人文观念。但是,我国目前的替代性争端解决机制存在着观念上的误区与制度上的弊端,必须正确认识替代性争端解决机制与法治的关系,加强替代性争端解决机制的自身建设,尤其要对现有的人民调解制度、法院调解制度及仲裁制度进行重构,以期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6.
应急纠纷的快速解决事关突发事件的应对,因此,结合我国的政治和法律文化特点,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纠纷快速解决机制有着极为重要的社会意义。当前,相关机制建构可以从三个层面展开,即遵循《宪法》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之规定,发挥党在严密的组织体系和人民群众衷心拥护的基础上公信力强的优势,建构应急纠纷快速解决的党组织化解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应急纠纷的多元调处和综合化解,建构应急纠纷快速解决的“枫桥化解机制”;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探索扩大行政裁决适用范围的部署,探讨把所有应急纠纷都纳入行政裁决范围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建构应急纠纷快速解决的行政裁决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7.
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是保持党的生命力和活力的源泉,在党内民主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地位。现阶段,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新形势下,网络互动机制的建构是对传统党建方式的有力补充,是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有益探索。网络互动机制的建构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从建立互动栏目、设计运行程序和提供运行动力三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8.
CEPA作为内地分别与香港、澳门签订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推动了三地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但是,CEPA争端解决机制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方法单一性等特点,已经不能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在完善CEPA争端解决机制的过程中应当处理好其与WTO、其他国际、区际和国内争端解决机制的关系,在充分利用现有机制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独立并自成体系的CEPA争端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9.
徐军华 《理论月刊》2005,2(3):136-138
WTO争端解决机制是WTO重要的法律制度之一,作为以规则为导向的世界贸易组织法律规则之一,《WTO谅解》建立起来的争端解决机制已被公认为是WTO最独特的贡献。本文通过价值分析的方法探析这一机制的价值取向,并从内在与外在两个方面分析了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价值,最后指出秩序和实体公正是其首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论建构城市规划听证制度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规划作为对城市未来空间发展的战略布局和政策,不仅影响城市未来的居住地貌,而且对居住于城市内的公民权益亦会产生重大影响。我国现行城市规划在行政机关单一决策主体的模式下,存在剥夺城市弱势群体利益、忽视可持续发展以及反复无常等诸多问题。要将城市规划纳入科学、理性的轨迹,公民对规划的参与必不可缺,城市规划应当建立吸纳民众参与的听证机制。  相似文献   

11.
吴健强 《湖湘论坛》2004,17(4):91-92
教育认证制度是以促进和改善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建立现代远程教育认证制度 ,是符合世界教育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是现代远程教育健康发展的保证。因此 ,有必要通过促进社会中介认证机构的发展 ,建立认证机构网络体系 ,制定科学的认证体系的标准 ,积极开展认证制度的试点实践和理论研究 ,加强法规制度建设等途径来推动现代远程教育认证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王亮 《前沿》2010,(8):7-9
城市化的发展,催生出一个数量庞大且不断增加的失地农民群体。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其中,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是促进失地农民融入城市的关键。我国当前的制度设置,是影响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民族优惠政策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促进少数民族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族群认同是一个族群的精神内核,是形成和凝聚一个族群的本质因素。由于族群认同具有"社会建构性",所以必然会受到民族优惠政策的外在影响。结合族群认同的"社会建构性"来分析我国民族优惠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对我国的民族政策分阶段地加以认识,在新形势新问题的背景下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政府垄断公共服务所带来的治理危机的出现,学者们开始探索私人部门供给公共物品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本文主要讨论对私人部门的传统认知,私人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私人部门参与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的制度建构。  相似文献   

15.
16.
陈俊 《传承》2012,(18):88-90
在现代社会,法律制度在社会运行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保障和促进社会良性运行的最有力和最有效的工具。完备的社会协调机制需要健全的法律制度来保障和维系。我国社会协调机制法律建构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有序调整与和谐稳定。因此,必须从法律信仰、法律制度体系和监督机制等方面对社会协调机制进行法律建构。  相似文献   

17.
警务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外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警务的结构与模式都在不断调整和演化,警察作为警务的主体仅仅是历史长河的一段支流。将警务视为警察工作是最狭义的一种解释,这种定义将警务活动的主体限定为警察群体;而将警务理解为"一种社会秩序控制功能",则拓展了现代警务的社会建构的可能。只要有民众参与到社会治安防控之中,警务的社会建构初始形态便开始形成,至于能否成长和成熟,取决于私人警务市场发育的完备以及辅警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向凌 《长白学刊》2014,(4):82-86
在WTO的司法实践中,非政府组织曾多次以"法庭之友"身份参与争端的解决,对WTO的司法裁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在WTO的法律体系中始终无法找到一份指引非政府组织参与争端解决程序的规范性文件,使得非政府组织在参与实践中缺乏必要的规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争端解决程序的效率和稳定性。因此,通过上诉机构制定指引非政府组织参与WTO争端解决程序的实体及程序性规则,明确非政府组织参与资格的甄别标准和其他正当程序要求,对于规范非政府组织的参与行为、鼓励发展中国家积极应诉、提高WTO的透明度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费赫夫 《理论月刊》2006,(7):147-149
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决策规则,即“反向协商一致”规则。该规则得到了所有专家的一致好评,认为是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一个伟大贡献。但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几年运行,该规则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克服各决策规则的不足,WTO争端解决机制应采取多个规则组合的模式来决策。  相似文献   

20.
哲学理解的建构 ,包括建构方法、建构途径和建构标识。在理解建构的方法中 ,并存着演绎法、归纳法、目的法三种方法 ,目的法是建构理解的根本方法 ,因为建构理解就在于揭示目的。采用目的方法建构理解 ,首先要解决理解的阶段性和真实性 ,因此 ,在建构理解的多种途径中 ,层次性和客观性是建构具体理解的最佳途径。信念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 ,它是理解的建构结果。信念的确立标识着完成了某种具体理解的建构。也正是信念 ,才构成个人与现实之间价值关系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