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萍 《学习与实践》2008,(7):149-153
本文以武汉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为调查对象,以该课题组2005年的调查结果为参照,对现阶段武汉农民工和城市居民的关系强度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调查与研究,并根据群际接触理论,就进一步改善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关系,推动群际交往,实现群际和谐,构建和谐武汉,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论农民工思想观念现代化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让大批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实现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转变 ,是城市化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的艰巨任务 ,影响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改变农民工进城前和进城后的生活环境、生存状况 ,加强农村教育和城市农民工培训、农民工子女教育 ,是培育农民工现代化思想意识观念的重要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教育公平既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测量社会公平指数与社会和谐发展指数的重要维度之一。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和谐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教育整体环境亟待优化、部分进城农民工家庭的教育合促能力较为欠缺、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有效社会融入障碍是现阶段影响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发展和谐化的主要问题。科学推进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和谐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坚持流入地负责、全面受教育的原则,推进学校与家庭的良性和谐互动,大力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4.
豪格和阿布拉姆斯的社会认同理论认为群体对个体的社会认同通过五种规范实现,个体对群体的社会认同通过自我范畴化实现,认为社会认同导致刻板印象产生。刻板印象可以产生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是内群吸引力的形成,也是社会吸引和个人吸引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与"城里人"群际心理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城的农民工不可避免地与"城里人"发生群际心理关系.农民工与"城里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心理位差,这种心理位差阻碍着他们之间的心理互动.促进农民工与"城里人"群际心理良性互动,必须缩小心理位差、加强群际接触、提高相互信任度.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问题近年来广受关注,他们与城市社会认同有"内卷化"的趋势。如果没有正确有效的解决途径,"内卷化"对于城市社会稳定发展的负面影响将会扩大。正因如此,城市政府和社会应给予这一特殊群体合理的地位和保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并建立起积极的城市社会认同观。  相似文献   

7.
王卓琳  罗观翠 《求索》2013,(11):223-225
现代意义上的"认同"是一种个体心理防御机制,指代个体无意识地模仿他人,在心理上与群体的价值和规范趋于同化的过程。"认同"理论发轫于弗洛伊德心理学,而后经埃里克森得以发展,上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学者亨利·泰弗尔提出社会认同理论,该理论被用来分析产生群际歧视的社会因素以及个体对歧视的认知过程和行为反应。而后,社会认同理论在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等诸多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当下,随着社会集群行为的不断演进与发展,社会认同理论得以跟进,为解释社会集群行为提供了理论支撑,并在社会个体行为、社会群体现象、社会结构系统之间搭接了可资借用的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8.
陈晓丹 《前沿》2013,(2):104-105
本文通过描述在高校中常见的学生之间的称呼语来探讨称呼语体现出来的内群偏私心理,反映出人们需要在社会认同中确立自我的社会身份,寻求正向的自尊,但社会认同理论同样认为,个体过分热衷自己的群体,就容易引起群体间偏见、群体间冲突和敌意.所以在意识到内群偏私的问题的同时要控制自尊的过度化,来尽量避免和减少因内群对外群的歧视偏见而造成内群和外群意识上和行为上的冲突,最终达到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9.
社会排斥是中国进城农民工犯罪的一种诱因。社会排斥不仅是对农民工权益的剥夺和限制,同时也是对社会公正的极大损害,最终会危及整个社会的利益。只有消除对农民工的社会排斥,赋予其与城镇职工同等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权利,摆脱农民工被边缘化的社会处境,促使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更好地融合,社会才能更加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0.
冯帮 《人权》2011,(5):37-40
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愈来愈多,跟随父母进城的流动儿童也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流动儿童身份认同危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流动儿童的身份认同危机如不及时有效解决,不仅会对流动儿童的教育成长十分不利,而且会危及社会公平,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在进城务工、经商过程中,较多地是通过个体化发展来获取城市社会的认同,努力达成经济、文化、心理等多重维度的社会融入,进而实现各安其位、各得其所、各有发展。但他们面对现实中的一些制度性障碍,仅凭个体力量是无法逾越的,因此组织化助推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政府、社会(社团)、企业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服务供给的大格局中,共青团正在积极介入,并且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以武汉市新生代农民工罪犯为调查对象,描述了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基本特征,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生活状况进行流动前后的对比调查。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原始背景、城市社会交往状况、城市社会的接纳程度及自我身份认同是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重要社会成因。这些社会成因是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是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而进城打工的青年农民工群体(准确地说应该是进城务工人员)。这一群体因为其出生和成长的年代、接受的教育程度和思想观念不同于父辈进城务工人员而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正因为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事实上的存在和其生存的环境乃至整个社会对之认识和制度调节的滞后,这一行为主体的行为与其行为嵌入的结构体系的断裂才使一部分青年农民工在讨薪和维权的路上踏上了不归途的。因此,受吉登斯的“社会结构化理论”的启发,本文从社会网络的视角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刘博 《青年探索》2008,(6):54-60
新生代农民工在日常生活方式与自我价值认同上明显区别于第一代进城农民工。通过对沈阳市一家洗浴会所服务员日常城市打工生活的个案研究发现,作为社会分层多元化的一种特殊表现,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身份界定出现了原有定义与现实情况既矛盾又重叠的特殊局面,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相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亦萌  傅麟 《公安研究》2009,(9):95-95
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撰文认为,要解决农民工社会参与的话语权问题,应该重视这些问题:其一,加速提高进城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问题;建立健全农民工权益表达的合理程序与渠道问题;舆论应该为农民工的权益表达创造良好氛围问题。这是农民工获得基本话语权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城市认同感缺失的成因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淑春 《前沿》2008,(5):82-8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形成庞大的农民工队伍。农民工进城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生活问题,也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贡献了力量。但是,农民工在进城的过程中受到了许多不平等的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他们与城市的隔闽,弱化了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不仅会延缓我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还会造成社会成员之间的对立,影响社会稳定。因此,给予农民工应有的国民待遇,给农民工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是我们的应有之举。  相似文献   

17.
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和小型座谈,本文从就学状况、受歧视情况、融合意愿、身份认同、社会参与等层面开展分析,重点考察了进城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的现实处境和主观意愿。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合状况优于父代,但总体融合度不高;社会融合意愿强烈,而与城市市民之间实际交往度不高。农民工子女的城市社会融合是一个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双向互动的过程,政府亟待从舆论引导、社区服务、社工介入等角度推进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择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记忆的相关理论,通过开放式访谈、焦点团体访谈和参与观察,剖析社会记忆如何作用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身份认同.本文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身份认同是城市社会新场域、农村乡土经历两者的有机结合,这种认同困境是在"过去"的历史性记忆的乡土文化和"现在"的共时性记忆的城市文化基础上建构起来的,记忆的再现与传承导致乡土认同的解构,记忆的社会性造就了城市认同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社会资本与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进城不仅仅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移居城市,更是个人从农村人向城市人的转变过程。农民工的社会资本是建立在传统的亲缘、地缘基础上的初级社会关系网络。这种以初级群体为基础的社会网络的功能是双重的,一方面在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支持使刚进城的农民工能很快适应环境,另一方面却强化了农民工生存的亚社会生态环境,阻碍着其对城市的认同与归属。因此农民工进城后社会资本的建构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以初级社会关系网络的建构为基点,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建构扩展性社会资本和诱导性社会资本,提高农民工在城市的发展能力。一农民工社会…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的几种理论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是农民工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将农民工研究领域的其他方面联系起来,起着联结、纽带、桥梁的作用.本文主要提炼出几种与农民工城市适应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微观理论,即社会排斥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社会距离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试图在综述已有研究成果的同时,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梳理出研究的方向.最后提出了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分析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