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2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第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的包产到户,源头并不是在小岗村,而是多点开花;从时间上看,新时期的包产到户是改革开放前包产到户“三起三落”的延续,总之,包产到户的兴起、推广和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和复杂的过程。凤阳小岗村是包产到户发源地的说法,只是新闻媒体宣传的结果,没有反映出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3.
顾冰洁 《当代贵州》2022,(13):46-47
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六盘水实现了华丽转身,一城山水入画来,"凉都"旅游扬帆起航.近年来,六盘水市相继获得了"中国健康城市""美丽中国·十大生态文明城市""中国最具潜力避暑旅游城市""全球避暑名城"等称号.逐年上升的数据、纷至沓来的荣誉,见证了六盘水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兴起.  相似文献   

4.
杨泽荣  高玉凤 《实践》2009,(1):28-28,29
30年前,被称为内蒙古"小岗村"的托县中滩公社,率先进行了"口粮田"包产到户的家庭承包制改革,开启了内蒙古农村牧区改革的先河. 30年后再回首,从包产到户到农村税费改革,中国农村经历了历史性的变革.如今,我国的农畜产品供给已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5.
向波 《探索》2006,(6):65-69
"新公共服务"是西方近年来兴起的、批判甚至取代"新公共管理"的全新的公共行政理念,它倡扬政府的"公共性"、"服务性"本质,而非"掌舵"与效率,主张对"新公共管理"所倚的"政府再造"进行"再造",从而回归政府的"公共服务"本质.新公共服务浪潮的兴起,对我国政府职能定位有深刻启示,建构现代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换的必然选择.我国现代服务型政府建构,不应片面追求政府绩效与官员政绩,而必须先确立"公共服务"行政理念、制度前提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中央发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通知>进一步阐明了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大意义,突出强调了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精神,明确提出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并就突出重点、区分层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提出了要求.<通知>是指导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国际社会的很多矛盾都在抬头,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日益加深.在"实力"外交遭遇困境的背景下,"软实力"外交在国际关系实践中开始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中国也越来越重视"软实力"外交,并提出"和谐世界"理念,应对大量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而屡次兴起的"中国威胁论",使中国和平发展外交之旅任重道远,中国的理性应对提上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8.
正安徽省肥西县山南镇是一个村庄整洁、产业兴旺、村民富足的现代化村镇。这里四季风景如画,基础设施健全,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交融,正在打造乡村振兴典范。山南镇的发展,离不开山南人民骨子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时间追溯到1978年,一场百年未遇的大旱重创安徽,位于省城合肥50公里外的肥西县山南镇小井庄村面对旱灾,勇闯"禁区"、大胆改革,率先实行"包产到户",成为中国农村"包产到户"发源地。包产到户的做法和成效广为人知,如一颗火种,点燃了改革发展的熊熊火焰;  相似文献   

9.
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十六大诞生不久,胡锦涛同志就率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重温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坚持和发扬"两个务必"作风的论述.中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和市社会科学院抓住时机,编写了<"两个务必"教育读本>,这是十余年来石家庄理论工作者研究"两个务必"思想的重要成果.在当前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中,<读本>是一本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好的辅助教材.它有四个好:  相似文献   

10.
王建柱 《先锋队》2012,(19):42-44
他的名字是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场战役——农村包产到户联系在一起的,他所主持起草的"75号文件"和五个"一号文件",为饱受争议的包产到户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中国农村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牢固的基石。30多年后的今天,这位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农业进程的老人,尤其不该被人们遗忘。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的起点是以包产到户为标志的农村改革。而在此之前,高层争论异常激烈。在势不两立的政治气氛下,杜润生试探性地提出,先在贫困地区试行包产到户。  相似文献   

11.
农村改革打头炮。1977年6月,万里担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后,经过大量调查,对农业问题有了深刻了解。当有些地方暗地搞包产到组的事情被汇报到省委后,万里立即批示"我看可以试验"。1979年2月初,万里在安徽省委会议上主张在山南区进行包产到户试验。山南区的试验很快见到成果,并传到别的地方。1979年,虽然安徽遇到旱灾,但农民积极性高,粮食还是增产了。不久,四川、内蒙古、河南、贵州都普遍推行了包产到户。  相似文献   

12.
正1961年3月,安徽开始在全省推行"责任田"包产到户。我的家乡安徽宿县(今宿州市埇桥区),是实行"责任田"最积极的地方,全县有98.9%的生产队实行,并收到立竿见影的实效。当年麦收后,多数农家开始摆脱饥饿,再有一季秋收,许多农家开始有了余粮,乡亲们都说"责任田"是救命田。其实,"责任田"救的不仅仅是当地农民的命,它的恩泽远远超出了行政边界。淮北的余粮立刻吸引了周边  相似文献   

13.
《福建党史月刊》2014,(15):39-39
正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有人提出包产到户问题,因为没有准备,后来会议公报明确说"不准"。近来,有些文章和史料表明,中央是陈云较早表态支持,包括姚依林等。事实上1962年陈云就主张过借田、扩大自留地、私人养母猪,乃至可试行包产到户等等。胡耀邦还到安徽调查责任田(即包产到户),向中央报告认为是"确实起过积极作用但又  相似文献   

14.
今年"七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二周年的光辉日子.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大战略意义,明确提出了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通篇讲话气势恢宏、语重心长,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全党同志务必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这篇重要讲话的精神上来.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提出的"新经济政策"显露了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一束难能可贵的思想火花,这一新思路包含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后来邓小平、江泽民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参考作用.它从一个侧面说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之初,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它的提出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南新庄试点点起"责任田"的星星之火 全省三级干部会议结束后,曾希圣等从蚌埠回到合肥,马上着手准备即将开始的"大动作".曾希圣让身边工作人员把合作化以来有关实行责任制的资料,包括对"包产到户"的批判材料尽可能地都搜集来仔细阅读,决心在全省实行一种可以有效的防止大呼隆、大锅饭、瞎指挥,有效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责任制.  相似文献   

18.
"作秀"成为一种时髦的"说法",似乎是近20年的事.但它事实上风行于朝、泛滥于市,却有着相当长的历史了.现实中我们常说的作秀,除了特指,比如到电视台作秀,到舞台作秀以外,通常都具有明确的贬义,专指那种缺乏诚意或怀着不甚纯洁的动机,装模作样、故作姿态的举动.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改革史的研究中,有一种较为流行的看法:改革在农业领域率先突破,是因为农业比较"边缘"。诺贝尔奖获得者科斯教授和助手王宁便持这种看法,他们认为农业改革(包产到户)是一场"边缘革命"。对此,笔者并不认同。通过分析改革的背景,包产到户在地方的实践过程、在中央的决策过程,笔者研究发现:农业在当时的中国并不"边缘",而是处于核心的地位。包产到户由禁区走向正名,是一场渐进式改革。也就是说,这是"核心突破"的过程,而非"边缘革命"。  相似文献   

20.
一、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重大举措 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为此,党的十六大还明确提出,要在全党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