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社会,老年人权益保护日益成为关系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热点问题。老年人赡养是老年人权益保护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人们往往更多的关注老年人的物质赡养,而忽视老年人的精神赡养。但近年来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维权的新焦点。  相似文献   

2.
赡养是子女对父母的义务。如果是亲生父母,赡养的义务基于血缘;如果是继父母,赡养的义务基于继父母是否抚养过子女。尽管上述案例中的子女对自己未尽赡养义务提出了各种理由,但均未获得法律的支持。其实,法律并不禁止对父母的赡养义务由子女进行约定分配,但前提是须解决父母的赡养问题,且父母与子女无争议。秉承不告不理的原则,一旦父母与子女在赡养问题上有争议,法律即会介入。一方面,  相似文献   

3.
晏武侠 《法制与社会》2013,(16):281-282
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相关法律问题一直为全世界社会保障立法所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关于老年人权益保障又生发出新的问题,即立法在关注老年人的物质赡养的同时,还应强调子女于老年人精神赡养方面权利义务的规定。本文从精神赡养对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的重要性方面出发,浅析子女对老年人提供精神赡养不仅是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应有之义,进而对子女关于精神赡养的法律问题提出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4.
<正> 正确处理赡养案件,是人民法院运用法律手段,调整和巩固社会主义家庭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一些基层法院处理赡养案件的情况来看,基本上是好的。但是,也有少数调解处理的此类案件,将赡养问题同继承问题混为一谈,因而不同程度地违背了法律。一种情况是赡养人以放弃继承权作为免除赡养责任的条件。如原告王某因三个儿子都不赡养而起诉。在法庭主持下,双方达成这样一个协议:王某由长子和三子赡养,次子自愿放弃继承权,也不承担赡养义务。另一种情况是在确定赡养责任的同时预先分割“遗产”。如原告李某因赡养问题而对受其抚养的继子起诉,经法庭调解达成协议:继子每月给李某赡养费三元,李某的亲子给十五元,李某有病,继子和亲子共同承担费  相似文献   

5.
赡养协议公证是国家公证机关依法证明赡养人就履行赡养义务与被赡养人订立的协议或赡养人之间为履行赡养义务订立的协议真实性、合法性的活动。本文拟从赡养协议公证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些粗浅探析,与广大同仁共同商榷。   一、公证机关在办理赡养协议公证过程前,要注意宣传法律,统一思想。   在办理赡养协议公证工作实践中,部分村组干部对签订赡养协议并公证工作不理解、不支持,认为赡养老人签不签协议都可以,办不办公证无所谓,起不到什么作用;还有部分被赡养人或赡养人有种“面子”观念,认为赡养老人还要签订协议办公证,说…  相似文献   

6.
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的社会,如何赡养老人,解决老年人问题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从文化的层面对中西赡养制度进行比较,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创建和谐的健康的老龄化社会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王雪 《法律与生活》2010,(22):53-55
新闻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老年人的物质赡养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精神需求随之凸显。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空巢家庭已达到49.7%,农村空巢和类空巢家庭也达到48.9%。北京市密云县人民法院经调研发现,关于物质赡养的案件数量逐年下降,而精神赡养的问题受到更多老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法律呼唤“精神赡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静 《法庭内外》2010,(12):36-38
养老院成归宿 无奈中的新途径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赡养纠纷正在不断减少。与此同时,纯粹关于物质赡养的案件数量开始下降,精神赡养的问题却逐渐受到关注。北京市密云县法院经过调研发现:近年来,由于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老少生活方式不同,子女外出打工,生活、工作压力大,没时间照顾父母以及法律功能滞后等原因,许多赡养类案件是因由谁来照顾老人、怎样分担照顾老人的义务而引发的。  相似文献   

9.
农村老年人的赡养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各级政府要积极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加强教育宣传,弘扬传统美德,并多方面借助法律摆支持,加强制度改革,完善养老保障,对不同家庭赡养纠纷问题要进行及时调处,促进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在继承法的“法定继承”一章中,规定了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子女对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继承人以外的人对被继承人赡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参见继承法第11、13、14条)。在法定继承的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丧偶儿媳或女婿、子女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赡养义务”,以及继承人以外的人对被继承人“赡养较多”是一个重要而且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殷晓洁 《法制与社会》2010,(27):193-193
随着老年人口不断增加,由此所引发的涉老纠纷特别是赡养纠纷也日趋增多。赡养纠纷逐渐增多,日益成为维权护老的焦点问题。如何做好老年人维权工作,依法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已成为当前社会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正在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使之安度晚年,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但是,子女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而引起的赡养纠纷时有发生,不仅侵害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而且影响社会安定。因此,认真分析、研究赡养纠纷的成因,并采取有效对策、对于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车流畅 《法制与社会》2010,(28):233-234
在农村民事诉讼中离婚和赡养案件占其诉讼构成的三分之一左右,有的基层法院甚至达到了一半以上,虽然这种诉讼构成受诸多因素影响。但是在农村特殊的二元结构文化背景下,思想观念所构成的价值判断是造成这种情况存在的最主要原因。本文指出分析农村离婚和赡养纠纷的文化诱因有助于找到这一问题的本质和渊源,从而解决离婚与赡养案件与农村民事纠纷案件比例逐年增加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父母要求子女负担丧葬费的权利能否在生前行使?在赡养案件中对要求确认子女负担丧葬费的诉讼请求可否合并审理?由于对赡养义务的不同理解导致了审判实践中的分歧。问题的实质涉及人身权的延伸保护,而我国的相关法律却是空白。  相似文献   

15.
请你断案     
上期答案:《赡养义务能够免除或者转让吗?》阮某的女儿应当赡养他。《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子女时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同时,《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五条也明确规定:"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的权利。"可见,赡养父母是子女法定的责任与义务,凡有赡养能力的子女,都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继承遗  相似文献   

16.
吴永科 《法学杂志》2004,25(5):70-71
本文从分析某法院判决的“赡养义务转让案”入手,指出赡养义务为法定义务不能转让,并进一步就新形势下如何完善“托付赡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赡养案件的执行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实践中,其执行的难度却越来越大,这一问题若不很好地解决,势必影响到社会的稳定,特别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保障。当前,赡养案件的执行,突出存在着两  相似文献   

18.
《现代法学》2014,(4):164-175
精神赡养是亲属法规范中的重要内容,事关老年人权益的保障与和谐社会秩序的维护。老年人的精神赡养权既是一项道德权利,又是一项法定权利。作为一种特殊的权利样态,精神赡养权具有与一般权利不同的特点:形式上的不明确性、消极承认和不可预期性。在传统的"义务约束"思维模式下,精神赡养权的维护和保障面临着诸多困境。在法理层面充分解释和识别精神赡养权的法益性权利本质,并从法律技术上开辟新的"权利激励"保障理路,精神赡养权的实现不仅可能,而且在制度设计上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罗平县司法局在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关注老人生活.对农村赡养纠纷进行了重点排查、调处,为因赡养问题而孤苦无依的老人们送去了温情和关爱.化解了父母与子女之间多年的矛盾.使老人们晚年的衣食住行有了依靠。  相似文献   

20.
洛风 《检察风云》2011,(2):66-67
老龄化社会,什么才是对老年人最大的关怀?赡养老人,并不是每个月定时寄生活费,让老人吃穿不愁就行了,还要从精神上给予老人慰藉。对大多数的老年人来说,物质养老已不再成为问题,精神赡养却渐渐成为新的社会课题,乃至成为一个法律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