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人的现代化的特征人的现代化是人的素质的现代化,是指人的素质由传统人转变为现代人的过程。人的现代化作为一个与社会现代化相统一的过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它是伴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而出现的。其实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西方学者就开始了人的现代化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性财富,它反映着一定的社会中人的共同认识和观念,也为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和遵循。因此,文化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文化转型的目标和结果是社会发展。新疆民族文化现代化转型受农耕传统文化尤其是绿洲传统文化与宗教一些落后观念的双重影响与制约,这使得新疆民族文化面临着显性与深层的挑战与危机。显性的挑战是新疆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阻碍人们融入更为现代文明社会,深层挑战与危机是边疆民族地区存在国家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危机。由此,新疆民族文化的现代化转型的显性意义是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其深层意义则在于实现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本文以唯物史观为视角提出了新疆民族文化现代化转型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关系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正中 《理论学刊》2003,1(1):37-39
现代化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外在现代化 ,即社会现代化 ;二是内在现代化 ,即人的现代化。人们对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关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处在双向互动的过程中 ,是一种有机统一的关系。同时 ,在发展过程中 ,二者也存在着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学的德育正面临着一个全面、深刻的变革。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德育能够反映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体现当代社会生活的时代精神。做好新形势下中学生的德育工作,更新教育观念是先导。只有实现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才能用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引导并加快德育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商品经济的扩张与膨胀,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还有观念的膻变和价值体系的离析,而且后者在个人的现实行为中又往往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人在现实生活中价值定位和个人文化精神的自我确认,决定着人的精神走向和人对现实的取舍态度。伴随着商品经济大潮涌动而出现的傍煌、观望、兴奋、失落和其它种种阵痛,莫不经由现实物质条件的变迁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而产生。不独中国,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社会物质的现代化几乎无一例外地伴随着精神文化的裂变。其中,最为显著的现象就是它的两极化发展。一方面,商品化和技术化日益…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是指伴随着科学革命的到来而发生的社会各个单元对于新环境和文化的适应与调整的过程,这一概念涵盖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社会层面,作为近现代社会政治生活主体的政党也概莫能外.政党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的关系,一方面,政党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现代化的政党日益成为推进社会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政党、特别是执政党自身的现代化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社会现代化的水平和发展趋向.对于如中国这样一个超大型的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而言,一个强有力的现代政党的推进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语境,即站在全球的立场、从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思考现实问题、运用全球的努力解决问题这样一种思维定势。在全球化语境中,现代化和衡量现代化实现程度的指标都不同于传统现代化及其指标,其中不仅包含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多重因素,而且体现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果,是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主要是人的素质的现代化,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提高人的素质。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二者互为因果,是一个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0.
彭勇 《当代贵州》2008,(1):10-12
精神的张扬可以引发观念变革,激昂思想活力、行为活力,推动社会的发展。美国学者英格尔斯指出,观念的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的前提。 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首先要实现精神上观念上的跨越,首先要挺直胸膛亮出贵州精神来。 省委十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以及刚召开不久的全省经济工作会都提出了要“大力塑造‘自强自信、开放创新、能快则快、团结和谐’的新时期贵州精神”。这是贵州第一次对本土地域精神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描述,必将在我省经济社会生活中形成持久的话题和影响力,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中国开始了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然而"屡探屡败"。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的现代化才看到了曙光。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在其过程中虽然中国社会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因而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国内生产总值强劲增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个成就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中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而取得的。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又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赋予了新的内容,开辟了人的现代化、经济现代化、制度现代化、生态现代化为特征的现代化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法制的转型、变革的过程也就是法制现代化的过程.社会不断的现代化,法律制度也随之完成了其自身的现代性转型."情理法"既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惯性力量,在"乡土社会"与国家制定法一道规范、调整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法理与亲情将在同一个场域之下,相互追求讨价还价式的利益分配.  相似文献   

13.
近代政党与公民意识是一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二者的互动 ,影响甚至决定一个国家、社会一定时期的命运和前途。一个发展中国家 ,无论引进了多少现代科学、经济制度和管理方法 ,如果没有从文化心理、行为方式实现由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 ,以公民意识取代臣民观念 ,即人的现代化 ,这个国家的现代化是不完整的。本文试图从政治文化角度探讨 2 0世纪上半期以来中国政党与公民意识的互动关系 ,探索出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一  公民概念产生于西方。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 ,在欧洲资本主义替代封建主义制度的过程中 ,由于…  相似文献   

14.
乡土社会的法律规避是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的现象,其本身有存在的合理性,同时又破坏着法律应有之权威。而法律规避现象之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举其要者有法律自身不足、现代化的法律制度与乡土农村的“水土不服”、传统的力量、厌诉观念、乡村人士的利益衡量和告诉难等。  相似文献   

15.
徐斌 《新视野》2001,2(6):32-33
现代化包含着三个密切联系的逻辑层面:物的现代化、制度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物的现代化是基础,制度现代化是保障,人的现代化则是关键。所谓“人的现代化”,指农业社会传统人向工业社会的现代人转变的过程,与现代文明、现代科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的素质的普遍提高和全面发展。有人把它概括为多种品质的综合,如身体生理素质、智力能力、知识水平、道德素质、人格品质、审美素质等等。这当然不错,但我们要在历时性和现实性的双重视角下理解人的现代化。在历时性上,它指向未来,是在实践中不断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杨穗红 《学习月刊》2009,(18):98-98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从教育观念、办学模式、教学制度、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形式、高校功能、学校管理等诸多方面持续地对教育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目前教师教育已经进人到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教育终身化、多元化、高层化、信息化、综合化和现代化的新时期,教师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问题,转变与现代教师教育新理念不相适应的观念和行为,找准并摆正自己所处的角色与位置。  相似文献   

17.
戈文慧  苏杰 《世纪桥》2013,(1):100-101
中国社会正全力向着现代化的目标挺进。在发展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现代化的内涵不仅指物的方面,更应包括人的现代化。没有人的现代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社会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是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共同完成的,而人的现代化又是这一历史过程中最根本的前提,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就在于人。而在我国实现人的现代化主要是实现我国国民素质的现代化。加强人的现代化研究对于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开栏寄语     
《前线》1993,(8)
民情乃国情之本,民心乃民情之魂。所谓民心,就其深层形态而言,应该是指人民大众的社会价值观念。人民大众对世事真假、善恶、美丑、利弊的看法,系于内心深处的信念、信仰和理想,出而表现为各种各样的态度、情感、议论和行动。在我们这个社会变革、观念变革的时代里,人民大众的价值观念也在发展着,变化着。新与旧、传统与现代、先进与落后、理智与情感,无不在比较着,撞击着,将伴随我们走向现代化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过程。价值观念的发展与更新,会  相似文献   

19.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传播新观念、探索新方法上下功夫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要使宣传思想工作与时俱进,反映社会现实,满足新时期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要求,必须认真研究时代变革的轨迹,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切实树立和增强信息服务观念、市场效益观念、民主法制观念、人  相似文献   

20.
平等的求索--儒家与自由主义平等思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怡心 《理论学刊》2004,3(5):100-101
平等,是一个对人类充满了诱惑的字眼,也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政治理想之一,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对平等的不同设计,形成了各不相同的平等理念。儒家学说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体,而今仍旧在各个层面对我们发生着深刻影响,而自由主义作为现当代西方的一大思想流派,也吸引了国内越来越多的人的注意,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观念。平等思想在儒家和西方自由主义那里,有着不同的诉求和表达。本文将试着对儒家和自由主义的平等思想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期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