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越南是个多民族国家,有53个少数民族,其中最大的是岱依族,有91万人;其次为侬族,60万人。关于岱依族、侬族的族源,学术界已有定论为百越族属。但美中不足的是只有通过家谱、传说和风俗习惯的比较而得出的结论,缺少历史的证论过程。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说:“从侬人的自称以及他们的家谱和传说中,表明其祖先原居中国境内,与中国壮族中的侬人支系同源,与岱依人族源亦近。”此处虽未明言其族源,但已指出是与百越族属的壮族同类。《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权威性观点在学术界得到了普遍认可,故秦钦峙的《中南半岛民族》、世界知识出版社编的《世界各国民族概览》皆因此说。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民族研究所编的《越南北方少数民族》一书则明言“侬人在古代属百越中的岱——泰语族。”岱即岱依,可见侬与岱皆源于百越。但仍语焉不详。  相似文献   

2.
骆越之“骆”义何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族是我国先秦和秦汉时期活动于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一个古老族群,因其部落众多,故史有“百越”之谓。 骆越是越族一支,分布在“今广西西部和西南部、广东西南部和海南岛以及越南北部。”其名称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南越列传》和桓宽《盐铁论·地广篇》,但都只称“骆”而不及“越”。到班固《汉书·贾捐之传》始称“骆越”。这说明“骆”是骆越的前称之名。  相似文献   

3.
百越在西南地区的分布新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越”是古代活动在我国东南与南方的一个族群。据记载,早在商代,进贡于商汤的东方民族中有名为“沤深”、“越沤”,南方民族中有名“瓯”者,这些称呼指的就是属越的一些部落。周代,越族建立了有名的吴国和越国。周元王时,吴并于越。周显王时,越为楚所灭。越国既亡,越人群龙无首,支系众多,遂被称为“百越”。百越分布广泛,唐颜师古认为长江下游往南至今越南  相似文献   

4.
许梅 《八桂侨刊》2019,(2):10-17
1986年越南实行“革新开放”政策后,出于吸引更多海外侨资的需要,开始着手对侨民政策进行调整和修正。2004年36号决议出台,越南对侨民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政府改变了过去对来自西方国家越侨的警惕和排斥态度,对海外越南人的身份地位进行了重新界定。并通过修订《投资法》和《国籍法》,颁布一系列出入境和房地产优惠政策等方式,为越侨回国探亲、定居和投资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并初步形成了法律和政策框架系统,吸引了大批拥有一定资本和技术专长的越侨回国发展,开展合作。改善并加强了越南政府与海外越南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联系。越南自身经济和对外关系也得到了迅速的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月英 《今日民族》2007,(12):30-34
百越即古代越族,是我国古代长江以南最大的一个族群,因支系众多,战国末年又称为百越。百越民族各支系虽在文化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性,但总的说  相似文献   

6.
引言 在先秦及秦汉时期,活动在今天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及南方的,是文化上不同于中原地区夏文化的古越人。由于古越人的分布范围之广、“种姓”不同而号称“百越”。其中活动在今天苏南、皖南和浙江北部一部分地区的越人称为句吴;以浙江绍兴为中心,在今浙江宁绍平原、杭嘉湖平原和金衢丘陵地带活动的是于越;活动在今浙南瓯江流域的越人称为东瓯;分布在今福建省和赣东地区的越人称为闽越;以今广东省为中心活动的古越人称为南越;活动在今广西桂江流域一带的古越人称为西瓯;活动于今广西南部和越南北部的古越人则称为骆越。这是目前史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此外尚有争论的滇越、南海等。  相似文献   

7.
百越族群是我国最早吸收龙文化的民族群体之一,崇拜龙图腾并将图腾形象绘制或镂刻到自己身上———纹身,这是古代越人的传统,也是百越族裔服饰文化的一大特色。纹身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服饰文化特征,为后来的不少百越民族后裔所承袭,而成为整个百越民族文化的一个特质...  相似文献   

8.
春秋时期曾争霸于东南一隅的越国,因内乱衰落而致楚国东入,越人四散为"百越"。东瓯越人徙入皖南等深山,而形成了山越人。保持有较为原始越文化形态的山越人,秦汉以降,或北迁江淮,或中原汉人南迁融入,而最终被汉文化同化融合,这是先进社会生产方式和文化取替落后社会生产方式和文化之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据古代文献记载,百越民族分布在会稽(绍兴)到交趾(在越南境内)的地段上.百越民族后来不断向中国西南、东南亚以及印度迁移,其活动线路形成百越古道或百越走廊.百越走廊是人类迁移线路喜马拉雅山南路的主要段落.滇桂道、步头道、银生道、博南古道是百越走廊的主要段落或支线,研究这些古道对解释亚洲人类起源和文明起源有重要意义.随着茶马古道的兴起,百越走廊的几条主要古道得以激活复兴.尤其是滇桂古道上买马活动的兴起,形成了以横山寨为集散重地,以右江古道网络和左江古道网络为主干道的买马古道网络,使得整个百越走廊进入繁荣期,为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古道的开发和定型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关于“越”的记载,远在商周时期就有了.而“百越”一词,则始见于春秋战国.《吕氏春秋·恃君览》曰:“扬汉之南,百越之际”.继之,见于秦汉.《汉书·地理志》载:“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今之苍梧、郁林、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粤(越)地也”,“统而言之谓之百越”.那么,“百越”究竟有多少呢?先后著录的有:于越、句吴、扬越、瓯越.夔越、东越、闽越、南越、骆越、西呕(瓯)、夷越、山越、干越、越裳、滇越、腾越、越嶲、掸国人、夜郎、僚、俚及濮的一部分.从历史地理学角度看,“百越”分布于长江、钱塘江、闽江、珠江、元江(红河)、澜沧江(湄公河)、湄南河、怒江(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及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和沿海岛屿.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南方及西南各省,包括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江西、湖南、贵州、云南、  相似文献   

11.
福州地处闽江入海口的丘陵山地,远古时海岸线还在昙石山一带,是被闽江水和海潮所淹没而露出许多地名至今仍被称为洲屿等高地的水乡泽国。《闽都记》载:“襟江带湖,东南并海,二潮吞吐,百河灌溢,山川灵秀。”福州先民闽族、闽越族与浙广等南方土著统称为“古越人”或“百越人”。《越绝书》称越人  相似文献   

12.
赵繁星  赵金文 《传承》2011,(14):68-69
艾森豪威尔政府将隐蔽行动置于东南亚冷战活动的优先位置,在越南的独立战争中、《日内瓦协议》签署之前、以及南北越对峙的过程中,无不渗透着美国隐蔽行动的身影,其中,美国对越南的隐蔽行为也导致其在越南越陷越深。  相似文献   

13.
“骆越”释名新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雒)越是中国古代岭南地区众多少数民族的称谓之一。在文献记载中,先秦两汉骆越人主要活动于今越南中部、北部和我国广西西南。《史记·赵世家·正义》引顾野王《舆地志》“交趾、周时为骆越、秦时为西瓯。” 则骆越可能为古交趾地区最早的居住民族。另《史记·南越列传》《索引》引《广州记》、《水经注·叶榆河》引《交州外域记》皆以骆越在交趾。蒙文通先生《越史丛考》以《汉书·地理志》考证交趾、九真二郡骆越人口至西汉平帝时达91万口。因此,至迟东汉以前,交趾地区主体民族当为骆越不误。《后汉书·南  相似文献   

14.
百越的涵义     
“百越”既然是一个历史名称,那末,古人在使用这一名称时,必定有其明确的涵义,指的应是某个时代居住在某一地域的某些人群集团,以及这些人群集团具有什么样的文化特征,等等。 历史上记载的有关越人的种类甚多,如越裳、越戏、杨越、于越、干越、瓯越、闽越  相似文献   

15.
世代生活于南方的“越人”是稻作文化的创造者,现今依然穿着蜡染服饰的“百越”民族后裔,世代耕种水稻。从稻作文化投射于蜡染艺术中的深层内含,可窥视古代农业社会发展轨迹、农耕文化心态及其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东南沿海的“百越”,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组成部分。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经碳素测定有七千年左右的历史,遗址中出土的籼型栽培稻、干栏式建筑、造船遗物和玉、石、陶、木等制成的工艺精品,显示了“百越”在当时就已有了相当发达的原始工、农业和文化艺术,因此,探讨“百越”文化,将有助于人们研究我国伟大的古代文明。 由于“百越”本身没有文字,现能看到的“百越”资料,都出自汉文古籍,但记载甚少,特别是与”百越”语言有关的文献资料,由于汉、越语言差异较大,凭汉文难以窥其原  相似文献   

17.
周菁葆 《新东方》2012,(5):43-46,2
海南黎族婚俗文化中有许多与台湾高山族相同,其根源是他们把两千多年前越人原始时代母系氏族社会的某些婚姻习俗一直在民间中保存着。尽管黎族与高山族已从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但母系氏族社会残余的婚俗文化根深蒂固,百越文化的遗存非常鲜明。  相似文献   

18.
产生于2000余年前的《越人歌》,是研究中国中南部地区古代文化的一颗珍贵“化石”。它在语言学、民族学、历史学以及文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许多年来,关于《越人歌》的研究成果一直受到有关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比越南《企业法》和中国《公司法》关于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的召集主体、召开条件、保障机制、表决形式等几个方面的异同,可以为入越投资者掌握越南公司制度提供一些参考,并且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公司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陈彤彤 《传承》2008,(9):44-45
温州人凭着聪明的头脑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全世界的商界闯出了一片天,拼来了一个"东方犹太人"的称号。而温州话跟随着温州人走南闯北,同样引起人们的极大的关注和好奇。秦汉以前,温州是瓯越地,属于百越民族的一支,百越人是该地区的主要民族。《汉书·地理志》臣瓒注:"自交阯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主体民族为百越人,说的是古越语。据考证,古越语属于侗台语,是今日侗语、水语、壮语、傣语、黎语、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