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5 毫秒
1.
杨悦新 《法人》2005,(5):74-74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提出“国有大 型企业不准搞MBO,国有中小企业可以 探索”,并出台了相关的规章,这在某种 程度上为一段时间以来激烈的国企MBO 之争论划上了一个句号。但从MBO法律 规制的角度来讲,则还有太多的问题要 思考、破解。 这一争论是在去年由香港中文大学 教授郎咸平先生撰文引发的。郎咸平点 名指出某些公司在“国退民进”过程中 席卷国家财富,并强烈建议停止以民营 化为导向的产权改革,其中主要是国企 MBO。国内学界对他的说法存在很大的 争议,国企MBO是去是留?是用法律手 段还是行政办法去规制?  相似文献   

2.
2004年8月初,香港中文大学郎咸平教授在复旦大学进行了一次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筵中狂欢》的演讲,他以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为例,指出某些国企改革过程中发生的掠夺国家财富的不公平现象。其后不久,顾雏军以涉嫌诽谤罪向香港高等法院起诉郎咸平。这就是所谓的“郎顾之争”。郎咸平关于国有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谈论激起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关注,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并探讨中国国企产权改革乃至整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其意义远远超出了郎顾之争本身。本文的主旨不在于探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3.
血价之争     
2011年8月初,郎咸平在微博上与红十字会关于“无偿献血、有偿使用”展开论战,他表达两个意思:首先,红十字会每年靠垄断卖血赚得盆满钵满;其次,老百姓无偿献血,用血的时候却要花钱买。众多网友积极响应郎咸平,这也使得一直处在舆论漩涡中的红十字会再遭围攻。  相似文献   

4.
郎咸平:我反对“国退民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之夏,在经济界,香港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在内地掀起一场“台风”。这场被称为“郎飓风”的风暴在学界、企业界以及整个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论。 处于风暴中的两个主角分别是郎咸平和顾雏军。郎咸平因发表《在“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一文被起诉,顾雏军以个人名义指控郎咸平对其构成了“诽谤罪”。一时间,“郎顾公案”成为当前证券市场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5.
人物     
《法人》2004,(9)
朗咸平:生命不息,炮轰不止素有“朗监管”之称的朗咸平再次开炮了。先是8月上旬,郎咸平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对海尔、TCL以及格林柯尔提出质疑,认为它们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国有资产逐步流向个人的过程;随后,郎咸平又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炮轰格林柯尔所谓的“民企神话”,指责格林柯尔董事局主席顾雏军“席卷国家财富”。这些言论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但身处漩涡的的朗咸平并不担心,并且表示他已瞄准了新的炮轰对象,其中包括北大方正,清华紫光、复兴集团、三九集团。  相似文献   

6.
肖峰 《研究生法学》2005,20(3):70-78
2004年轰动一时的“郎顾之争”最近终以顾的锒铛入狱而硝烟散尽,但留给学界的思考确久未平息。究竟应以何种立场对待国有企业高管?国有企业高管失职又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这些问题其实至今仍并未得到一个周全答案。郎咸平在论战中提出了高管信托责任这一命题,无疑为我们开拓了另一条理论进路,但究竟国有企业内应如何推行信托责任制度,其并未提出具体方案。为此,笔者将不揣其陋对中国公司制国有企业高管信托责任制的构建提出一管之见,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7.
《法治与社会》2004,(11):48-49
话题背景 眼下,中国经济界的热点似乎集中在了"一件事"、"一个人"身上."一件 事"是指宏观调控,"一个人"则是炮轰国企"私有化"改制的经济学家郎咸平.郎咸平有一句让人感动的话:"以保护国有资产和股民利益为前提的学术尊严和自南是自己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人物     
《法人》2005,(6):53-53
郎咸平炮轰宇通客车MBO;香港金王陈发柱涉嫌诈骗;“竞选天才”布莱尔三任英国首相;张忠谋欲退居幕后。  相似文献   

9.
郑万青 《法学家》2005,(1):116-122
本文从法理学角度对郎咸平现象进行分析,指出法律空白、大量的行政规章代替上位法、法律不完备、法律移植的不成功、监管缺位等因素综合形成了郎咸平所谓的"法律缺位".渐进式改革和转型期社会的特点、在公平与效率关系上社会主流理念的错位、政府体制导致的监管失灵是造成国企改制法律缺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陆新之 《法人》2005,(9):124-125
2004年夏天,人均GDP已经超过一千美元的中国经济依然保持高速增长之际,一场学者演讲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辩论。一位生于台湾学自美国家在香港的经济学家郎成平, 在上海复旦大学的一次商业演讲中,批评了中国最知名的民营企业所有者之一的顾雏军。郎指责顾利用改革之名侵吞了大量国有资产, 而顾随即起诉郎诽谤。类似的争论在过去十年中时常有所闻,但是这一次的激烈程度、牵涉范围和反应强度则超出了大多数人(包括郎咸平本人)的预料之外。  相似文献   

11.
继《新帝国主义在中国》之后,郎咸平继续探讨中国的危机,并指出,美国将会乘中国之危挑起战争。郎咸平说,我们的"危"有三:第一、资产泡沫化,第二、经济停滞化,第三、通货膨胀化。而美国无疑将利用三大战争,汇率大战、贸易大战、成本大战,  相似文献   

12.
尹浩 《法人》2006,(10):104-105
郎咸平教授以经济学家的学者形象,几年来一直牢牢站稳在社会主流的视线之内。从2001年起研究中国经济问题至今,依旧是财经界焦点。倒下或者投降的对手证明,在学理上他是正确的,在公理上他是正义的。当然,你大可以和我一样,不喜欢这个人的表达方式和风格。  相似文献   

13.
《法人》2006,(10):74-74
中国经济建设中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界和决策高层经济。知名经济学家、美国霍顿商学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首席教授郎咸平在《中国经济是全世界最浪费的经济》中指出:  相似文献   

14.
语录     
《法人》2004,(9)
“做好自己的事,不管别人怎么说日前,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现身哈佛亚洲商业年会,会后在记者紧追不舍的发问下,张首次就“炮轰事件”发表观点。“这(郎咸平的质疑)没关系的,对海尔的发展、策略根本没有关系。”张瑞敏表示,外面的质疑太多了,专家学者教授们各有各的观点,难以做到一一回应。”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的问题错综复杂,老百姓怨声载道。经济学家郎咸平认为不是我们的干部不聪明不能千。而是他们做决策的时候总是只看到表面现象,从来也不去想怎样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16.
柯浪 《法人》2007,(4):42-43
“为什么这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会有这么多钱,这么快地富有?”2005年年底,学者郎咸平收到一封EMAIL,举报上海社保基金被挪用。举报信指向上海新贵张荣坤。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的问题错综复杂,老百姓怨声载道。经济学家郎咸平认为不是我们的干部不聪明不能千。而是他们做决策的时候总是只看到表面现象,从来也不去想怎样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18.
颜武 《检察风云》2015,(4):58-59
“形象工程”,在国内往往会遭舆论“口诛笔伐”,一般还认为只有国内有此劳民伤财的劳什子,殊不知,在国外,也有“形象工程”,而且,在那些被认为是民主政体的西方国家,搞的“形象工程”还十分触目惊心。之所以如此,症结就在于“政客凭此赢得了选票”;或者说,之所以屡见不鲜,是因为某些政党(政府)和政客真的从中“赢得了选票”。  相似文献   

19.
公共知识分子与法治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毅然  唐禾 《检察风云》2005,(14):28-29
郎咸平作为财务分析专家为中小股民的利益向大公司总裁提出挑战;数位法学专家以“孙志刚事件”为由联名上书全国人大,说明公共知识分子的参政能力在提高,脚踏实地做出具体批评,提出的建议具有可操作性,看到了饭必须一口口吃的现实性。这些,都预示着我国公共知识分子的重大转折。  相似文献   

20.
这天,上级要对丘陵乡申办小康乡进行验收。一大早,郎乡长在办公室里急得抓耳挠腮满地乱窜。这次验收活动,县里的主要领导全部参加。评上评不上小康乡对郎乡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发现了他自己的政绩平平、劣迹突出,那他的这顶“乌纱帽”就得丢。在丘陵乡的5个自然村中,赵村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