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革命后期.都昌出现了一个反共“五人团”。围绕“五人团”。共产党、国民党左派与国民党右派以及国民党内部派系之间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斗争。这场斗争.从武汉国民政府延续到南京国民政府,历时四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民党江西外来势力与地方势力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国民党主要派系的政治角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杨 《党史纵横》2007,(9):55-58
国民党各主要派系民国时期的国民党是一个派系众多的政治联合体。从宁汉合流到桂系逼蒋第三次下野,在国民党统治中国长达22年的历史过程中,各派系之间的纷争始终未  相似文献   

3.
人们知道,臭名昭著的 AB 团早已在南昌人民的“四·二”暴动中被彻底摧毁,毫无疑义的已“寿终正寝”了。但中国共产党的江西党组织却从未间断过反 AB 团的斗争,并错误地把国民党右派的活动,一律视为 AB团的活动;把国民党内的派系斗争,视为 AB团的斗争;把客籍军阀同土著军阀的斗争,也视为 AB 团的斗争;把地主豪绅势力,统称为 AB 团的势力。这是幼年的、马列主义水平不高的党在尖锐复杂斗争中所犯的难以  相似文献   

4.
李鹏飞 《党课》2007,(10):49-49
目前,在少数农村党员队伍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族化,派系化现象。家族化,即多数党员同属一个姓氏、家族,或者多数党员之间存在血缘关系;派系化,即由于居住环境、利益纠葛等形成几个派系,而多数党员仅属于其中一个派系。家族化、派系化现象,严重影响农村的稳定、和谐和发展。是新农村建设路上的拦路虎,危害甚多,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红军长征胜利是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内正确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胜利,长征获胜是克服多种艰难险阻的结果,也是调动多种克敌制胜因素的结果,其中就有积极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和利用国民党派系矛盾方面的因素,本文就此列举长征中的史实作一阐述.(一)利用陈济棠与蒋介石的矛盾长征之前第五次反“围剿”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坚持党内正确路线的领导干部,以统一战线政策和策略的眼光,注意到国民党内派别斗争所形成的某些局部对革命有利的条件,重视利用国民党内的矛盾斗争,创造有利于革命的形势.  相似文献   

6.
由唐纯良教授主编、十多位学者撰稿的(中共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关系史)(以下简称(关系史),1995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系统研究的一部专著。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是中国近代特殊历史条件下衍化出来的情况复杂、派系众多的军事政治集团.中共与这些派系的关系史是国共两党关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研究这些派系与中共的关系,可以使我们加深对中共领导的中国革命道路的正确理解;加深对中共制定的统一战线方针和政策的正确理解;加深对各地方实力派在我国近代历史进程中所起作用的正确理…  相似文献   

7.
晋江县地处东南沿海的海防前线,在1949年至1978年间,晋江人民相继参加了反台湾国民党当局武装特务登陆窜扰、击溃国民党第8军搜索团袭扰、炮击金门战斗、重创国民党"江字"号猎潜舰等重要海防斗争。同时,在党的领导下强化了海防工作,加强海防民兵建设,抓好人防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至1927年7月27日鲍罗廷启程回莫斯科.是中国革命史的重要历史时期,不仅是国共两党由合作到分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转变期.也是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各派系及其政治代表的初步定位期。在错综复杂的中苏关系、国共关系、国民党内各派系关系、封建势力与反封建势力及帝国主义势力与反帝国主义势力之间关系漩涡中,汪精卫、蒋介石不断角逐国民党最高领袖地位.双方的政治关系也经历了合作一分离一对立一合流的过程.全面把握其演变进程、客观分析其实质和根源.对不同视角深化民主革命时期的党史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1931年5月,红一方面军在第二次反“围剿”中,从江西富田开始向东横扫。连战连捷,于31日占领福建建宁县城,痛快淋漓地打破了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军事“围剿”。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决定。利用国民党内部派系矛盾的新发展和中央苏区周围的国民党军暂时处于守势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10.
王钰 《党史纵横》2010,(10):44-46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军统局或立了一个密电组,聘请美国密码专家亚德雷任顾问,以日本军用密电为对象进行破译。1940年4月,蒋介石把在重庆的国民党各派系从事密电侦收和破译工作的7个机构合并,成立了军事委员会技术研究室,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强密电情报的侦译工作。  相似文献   

11.
1936年12月12日,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多次进谏蒋介石无效反遭斥责后,被迫在西安扣留了前来部署“剿共”的蒋介石,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事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错综复杂变幻莫测,国民党各派系各霸一方,勾心斗角,亲日派更是蠢蠢欲动,觊觎大权,南京群龙无首,纷乱无绪的苗头争相显露,内战的硝烟骤然升起。  相似文献   

12.
准确把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持反腐倡廉常抓不懈,坚持拒腐防变警钟长鸣,把反腐倡廉建设贯穿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各个方面,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3.
准确把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持反腐倡廉常抓不懈,坚持拒腐防变警钟长呜,把反腐倡廉建设贯穿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各个方面,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4.
书目选登     
《中国民主党派史》,窦爱芝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30.1万字,92年6月第1版.△《国民党派系斗争史》,郭绪印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48万字,92年9月第1版.△《缄默50余年张学良开口说话——日本NHK记者专访录》,管宁、张友坤译注,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14.5万字,92年6月第1版.  相似文献   

15.
1936年12月12日,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多次进谏蒋介石无效反遭斥责后,被迫在西安扣留了前来部署“剿共”的蒋介石,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事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错综复杂变幻莫测,国民党各派系各霸一方,勾心斗角,亲日派更是蠢蠢欲动,觊觎大权,南京群龙无首,纷乱无绪的苗头争相显露,内战的硝烟骤然升起。在风起云涌的斗争漩涡里,中国共产党如何确立自己的策略,应对复杂局势,对国家命运和前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当时中共中央负责人的张闻天,处变不惊,纵览全局,发扬…  相似文献   

16.
正在和平建设时期,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腐败。无论是法定执政型政党,还是自由竞选型政党,很容易受到腐败滋生、党纪废弛、派系斗争等"政党疾病"困扰。腐败是和平时期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在和平建设时期,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腐败。特别是长期执政的政党,因长期掌握国家权力和公共资源,一旦监督制约力量受到削弱,极易导致累积性腐败,有的甚至出现政权易手、党旗变色。苏联共产党在有20万党员时顺利建国,有200万党员时成功卫国,有2000万党员时却亡党亡国,主要原因之一是腐  相似文献   

17.
乡村建设是梁漱溟为复兴本真儒家人生和解决现实中国政治、经济问题而得出的一个结论或方案.这种初衷与国民党原无相关之处.因而梁漱溟从主观上一直力图摆脱国民党对其乡村建设的控制,竭力避免乡村建设成为国民党加强官僚政治的工具.无奈乡村建设实验权和财权一直仰仗国民党,梁漱溟又不愿与国民党发生直接冲突,因而最后乡村建设逐渐偏离了其理想设计,落入了国民党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08,(3):74-75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1月15日在中国其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准确把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持反腐倡廉常抓不懈,坚持拒腐防变警钟长呜,把反腐倡廉建设贯穿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各个方面,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9.
《奋斗》2012,(12):61-62
廉政文化是以廉洁从政为基本要求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社会风俗的总和,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创造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形态。面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新任务,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既是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又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支部生活》2010,(1):29-30
41、为什么要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答:第一,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指导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不断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