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刊《每月评论》2005年3月号发表了金·赛普斯题为《回复到劳工帝国主义?——论劳联-产联1995年以来的外交政策》的文章,回顾了美国劳联-产联在历史上的劳工帝国主义行径,并指出劳联-产联的现任领导层实质上仍在继续执行劳工帝国主义外交政策:操纵第三世界国家和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工运动为美国霸权服务。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摘译自D.希尔主编的《人权与外交政策》(1989年)一书。作者在本文中论述了人权与缓和、人权与东西方关系、人权与经济援助等重要问题。其中涉及到美国与前苏联的不同观点、美国70—80年代历届政府在有关政策上的演变,美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不同观点等。  相似文献   

3.
美国学者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在美刊《每月评论》2007年5月号发表题为《帝国主义世界体系———50年后看保罗·巴兰的〈增长的政治经济学〉》的文章。福斯特结合马克思和巴兰关于第三世界国家的相关论述,对照近50年来的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指出发展中国家在帝国主义—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土地所有权(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刊《当代中国》2006年2月号刊登了英国北安普顿大学中国与转型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理查德.桑德斯题为《中国的有机农业:与产权是否相关?》的文章。针对主张中国土地全面私有化的观点,作者以个案分析为基础指出,在当代中国,国家应该在土地集体所有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鼓励  相似文献   

5.
2005年4月美国普卢托出版社再版了迈克尔·赫德森的著作《全球分裂》,赫德森为新版著作写了新的长篇序言。在序言中,他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对20世纪70年代以前第三世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努力的大逆转,它的实质是:美国利用自己的金融霸权在全球以金融手段摧毁第三世界国家自主发展的能力,并以金融手段接管这些国家,从而在全球重建以美国为中心的食利者经济。作者指出,新自由主义在全球的盛行表明以美国为首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在全球政治经济生活中已取得前所未有的统治地位。金融资本固有的特征是食利性、投机性和腐朽性,因此它大力推动的金融自由化不是为了促进真正的创新或发展,它的兴趣不在于创造新财富,而是以金融自由化的名义接收第三世界己有的人民的财富如资源、不动产或者夺取水、电、交通等公共服务业的垄断权,以牟取暴利。作者还指出,苏联主要是被西方的金融手段瓦解的,而普京政府在俄罗斯反新自由主义的关键措施之一就是国家重新控制资源和垄断租金,就是看清了新自由主义金融投机的本质,这打中了新自由主义的要害。作者还提出了九条切实可行的超越新自由主义的建议。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6.
英国桑德兰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大卫·伦顿在《科学与社会》2005年10月号上发表了题为《对本民族的无隔绝研究?——反思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文章。作者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论述了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的观点,指出这些史学家一方面关注以往被忽略的普通人民的生活状况,另一方面其研究视野又没有超出本民族的边界。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7.
裴文睿(Randall Peerenboom)是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的法学教授,牛津大学基金会中国法治的法律、司法及社会项目主任。2006年的《美国政治与社会科学学会年刊》(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刊登了裴文睿撰写的《法律与宪政民主的发展:中国是一个问题案例吗?》一文,文章指出,评判一个国家的民主和法治发展情况,应该结合该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来进行。作者以东亚国家的发展历史为背景,通过比较分析指出,与同等收入国家相比,中国当前的民主和法治进程在  相似文献   

8.
美刊《外交事务》2008年1-2月号刊登了美国学者约翰·桑顿题为《任重而道远——展望中国民主》的文章。作者从选举、司法体系与监督三方面对中国目前的政治民主发展进行了分析,肯定了中国的进步,也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文章的分析是从西方的视角展开的,有其偏颇之处,但其提出的一些观点和建议仍有可借鉴之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9.
次贷危机与世界资本主义危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刊《国际社会主义》2008年春季号刊登了克里斯·哈曼题为《从信贷吃紧到全球危机的幽灵》的文章,认为当前由美国蔓延到全球的次贷危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资本主义利润率持续低迷的最新恶果。美国曾先后利用广场协定向德、日,利用新自由主义向原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利用金融化向全球转嫁这一利润率危机。现在面临次贷危机,美国可能在国内依靠高额的军事支出,在国外加强对有战略地位的国家的意识形态、经济和军事进攻来应对这一场危机。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11年6月,埃及左翼学者、第三世界论坛理事长、替代道路世界论坛主席萨米尔.阿明委托本刊发表其最新写作的文章《2011年:阿拉伯之春?》,认为穆巴拉克政权放弃了独立工业化努力,取消了社会平等和和谐的政策,支持反动的政治伊斯兰而全  相似文献   

11.
从大萧条到主权债务危机,再到欧元危机,一连串的危机似乎变成了俄罗斯套娃。欧洲的发展规划在诸多因素的冲击下乱了阵脚,突出的问题包括欧元区的制度缺陷、内部结构失衡、宏观经济政策失误等等。法刊《经济问题》(problèmes économiques)2012年6月6日出版的第3045期聚焦欧元危机,精选了几家学术期刊和研究机构刊物关于这一问题的文章。本文是这组文章的首篇文章,作者弗洛朗斯·若默特(Florence Jaumotte)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部门的主要经济学  相似文献   

12.
英刊《反潮流》杂志2006年12月号刊登了洛仁.戈尔德纳题为《以美元为中心的积累体系的危机:1973年重来?》的文章,认为1973年以来的30多年美国利用自己的美元霸权地位在全球进行金融杠杆收购,廉价地获取了前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大量财富,并打垮工人阶级力量,暂时缓解了  相似文献   

13.
美刊《理论与社会》2001年5月号刊登了弗雷德·布洛克题为《运用社会理论超越历史偶然性》的文章,对该刊2001年4月号发表的威廉·鲁宾逊的文章《跨国国家的兴起》作了批评,认为鲁宾逊所谓跨国资产阶级和跨国国家正在形成的观点很难成立,因为各国资产阶级之间的联盟很脆弱,在资本主义体系经常会面临的严重危机的压力下,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仍然会激烈冲突。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4.
美刊《当代中国杂志》2006年2月号刊登了中美经济与安全评论委员会首席经济学家托马斯·I.帕利题为《中国发展模式的外部矛盾:出口导向型增长与全球经济萎缩的危险》一文。文章认为中国目前所实施的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应该转向国内需求导向型的增长模式,以达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者虽然从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立场出发来探究这一问题,但其观点确有借鉴意义。文章主要内容如下。一、中国当前发展战略的局限性:相互对立的学说在过去的20年,中国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近5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出口增长十分迅速。即使是…  相似文献   

15.
英刊《新左翼评论》(New Left Review)2010年第63期5/6月号刊登了瑞典著名美学家、文化批评理论家斯蒂芬·乔森(Stefan Jonsson)的文章《普世主义的意识形态》,探讨了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普世主义问题。文章认为,普世主义在今天已经沦为一种意识形态,并扩展到政治、文化、艺术、哲学等诸多领域,作者还联系巴里巴尔、沃勒斯坦的观点对文化多元主义等公共热点论题进行了深刻而富于历史色彩的回应。  相似文献   

16.
法国全国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甘·德洛奈在其《女性问题社会学研究:恩格斯的遗产》一文中指出,恩格斯关于妇女问题的研究所取得的一个成果是把历史性引入家庭模式和女性模式,并提出了妇女在与男子的关系中受压迫的问题,这些是20世纪60年代法国女性主义研究的起点。但是,70年代的女性主义研究从历史唯物主义转向卢梭主义,把两性之间的不平等视为一种社会建构。作者在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批判性分析后指出,马克思主义仍旧是解释妇女状况的关键之所在。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7.
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印度裔学者迪普希·查克拉巴蒂的《边缘化欧洲》一书对现代历史研究中的欧洲中心主义提出了批评,认为欧洲的思想和观念在思考第三世界的现代历史时是无法避免的,但同时也是不充分的,第三世界现代历史的特殊性需要在反对历史主义的基础上重新作出阐释。本文是《边缘化欧洲》一书的导论部分。  相似文献   

18.
美刊《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2004年夏季号刊登了美国学者吉宾·洪题为《资本控制复合体:日本案例》一文,将社会积累结构理论、调节学派理论和葛兰西的历史集团理论往前发展,提出资本控制复合体概念,认为影响资本主义积累的核心因素是历史集团、所有制结构和金融体系。并以此三项分析了日本积累制度的特点。作者特别指出,建立良好的金融体系是强国之本,金融体系是社会动员的根本工具,不能交给自由市场支配。文章主要内容如下。积累制度和葛兰西的历史集团“经济科学”的传统中,一些人总是固执地抱着政治学和经济学是两门各自独立的学科这样的…  相似文献   

19.
英刊《国际社会主义》总第117号(2008年)刊登了英国著名左翼学者克里斯.哈曼(Chris Harman)题为《对新自由主义进行理论分析》的文章,对西方左翼已有的关于新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理论反思。一般看法是,新自由主义意味着国家的退出,哈曼指出事实上西方国家战后形成的国家干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发表于《外交政策》2011年1/2月合刊,原文标题为《美国衰落的再思考——这一次是真的》。文章批判了关于美国地位以及当前全球化趋势的五个非常流行的观点。作者认为,美国衰落确实正在发生;中国不仅不会崩溃,相反其崛起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