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低速增长走上分水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剑 《南风窗》2010,(1):68-70
<正>2009年12月7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定下基调:在中国经济企稳向好之际,2010年经济增长将重点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正如各界此前所预期的一样,中央在大方向上仍然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  相似文献   

2.
陈晨 《南风窗》2007,(11):55-57
智囊机构普遍预测失准启发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劳动生产率。2007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了11.1%的增长,这个数字超出了市场的普遍预期。从最新公布的4月份经济投资、消费、出口数据来看,经济增长依然强劲。  相似文献   

3.
陈和午 《南风窗》2012,(3):66-68
内忧外患之下,2012年中国经济减速已成定局,但换挡减速的中国经济,忧虑的不是增长数量而是质量,这需要产业升级和创新的突破,更需要体制改革的二次突围。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中国经济遭遇内优外患,在外部欧美经济持续低迷和内部经济结构转型调整中,中国经济增长换挡减速,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尽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不过并未出现高台跳水一幕,总体来看依然是领跑全球。  相似文献   

4.
2002年中国城市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偏低,但从国际比较来看,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许多决定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因素与其他国家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决定因素看起来是具有可比性的。这些因素包括失业、收入、婚姻、性别、健康状况和年龄等。党员身份和政治参与度均能提升人们的生活满意度。人们看起来对经济的增长和低通货膨胀率感到相当满意,这提升了他们的总体生活满意度。人们对污染存在不满,但就像就业缺乏保障这一因素一样,这似乎并没有影响人们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2003-2006年,是1970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最为强劲的四年。其中,2006年世界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时期,增长率高于历史平均水平。美国、日本和欧盟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三大支柱体.总体增长情况良好,继续主导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向,中国、印度、俄罗斯以及巴西(BRIC,金砖四国)等新兴经济体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进力量。但在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2007年世界经济出现了新情况,2008年世界经济也将在增长中形成起伏、不确定性加剧的局面,从而出现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媒体     
《南风窗》2011,(1):16-16
1中国何时能超越美国?【英】《经济学人》12月18日美国经济评议会最近预测,若依据购买力评价指数(PPP),中国最快可能在2012年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因中国物价较低。不过,中国如今的GDP只相  相似文献   

7.
杨军 《南风窗》2008,(14):17-18
如何在控制物价水平的同时保持经济增速不发生明显滑坡是今明两年决策层在宏观调控中面临的重大问题,而决策的成功与否,也决定着中国经济的拐点是否真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岁末年初,国际社会热议2010年中国经济走势,主要观点如下: 一、认为中国经济往2010年仍将保持愠劲增长。世界银行认为,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达到9.0%至10.0%,高于其他国际机构的普遍预测。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对国际社会的贡献日益显现。中国不仅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而且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在维护非洲的和平与安全方面正在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国际社会未能予以应有的评价,西方有的学者反而批评中国在非洲只顾自己的经济利益,对非洲的和平与安全“漠不关心”。本文着重探讨中国参与非洲热点问题解决的现状、特点及意义,试图对该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探索,同时,也是对西方指责的某种回应。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复苏,路在何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搭配在过去10年扮演着全球流动性的主"水泵",美国消费变成中国储蓄,然后通过购买美国债券流回美国。金融危机打断了循环链条,中国要在再平衡中重新找寻定位。  相似文献   

11.
袁剑 《南风窗》2013,(12):66-69
金融危机之后的5年,虽然不断微调和变换政策基调,但中国经济其实一直在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加杠杆。其时间之长,幅度之大,经济史上罕有其匹。当前的经济局势,让我想起在2011年年初,我给《大拐点》一书作结的结语。我曾经这样写道:"后面的故事,将重复2007年至2008年或者1997年的那一幕。种种证据都显示,这一次的主角是中国。"前者说的是那个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的美国次贷危机,后者说的则是新一代人几乎毫无  相似文献   

12.
<正>在前现代社会的一千多年里,中国曾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并且直到19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依然举足轻重。根据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研究,中国1820年的GDP占当时全球的三分之一。然而,随着工业革命在西方的兴起,中国在近代以后不仅日渐落后于西方国家,而且沦为他们的半殖民地。其结果是,中国经济在全球GDP中的比重直线下降至5%的历史低点,并且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78年。  相似文献   

13.
陈和午 《南风窗》2014,(7):37-37
<正>2014年中国经济7.5%左右的增长从数字上是完全可能保住的,但更多的需要考虑转型过程中经济增长数字背后的东西。中国政府确定了2014年经济增长目标为7.5%左右。目前国内外对中国经济下行的看法居多,但中国政府依然给外界释放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信号。7.5%左右的增长目标与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会否"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从目前的情  相似文献   

14.
媒体     
《南风窗》2008,(7):11-11
资源饥渴下的中国中国人口占世界的1/5,但它消耗了世界一半的猪肉,一半的水泥,1/3的钢铁和1/4的铝;它目前的大豆和石油的进口量是1999年的35倍,铜的进口量是1999年的23倍。而国际能源机构估计,中国在2030年的石油进口量将是现在的3倍。  相似文献   

15.
王小广 《南风窗》2010,(14):92-92
<正>对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不少人不是风就是雨,物价刚涨一点就担心通胀,刚回落一下就担心通缩,5月份那个在中国经济预警中还未经检验一定很有效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比上月回落,从上月的55.7%回落到本月53.9%,还有中国房地产市场也开始有点调整,工业增长又出现了月度回落,这些都被一些专家解读为中国经济将出现二次探底,要防止中国经济走坏,宏观经济政策不能再紧,相反应该再次明显放松,等等。我对这样的宏观经济分析一  相似文献   

16.
赵庆明 《南风窗》2008,(23):72-74
中国的出口增速下降是因为国际需求下滑,而不是因为被其他国家商品所取代,因此上调出口退税率对促进出口的作用非常有限。与其补贴国外消费,不如转而补贴国内居民,在过剩与贫困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7.
美刊《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第43卷第1期(2011年)发表了朱安东与大卫.科茨合著的题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的文章,分析了1978—2007年间中国增长模式的变迁过程及其原因。文章认为,2001年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赖出口和投资,  相似文献   

18.
媒体     
《南风窗》2009,(17)
1【美】《时代》8月10日中国能救世界吗?在上海的一个湿热的下午,张义站在通用汽车的展厅里选购新车。他是上海一家国有钢铁企业的中层干部,打算把正在开的大众汽车换成别克。他对自己的工作和中国经济的前景一点都不担心:"一切都不错,我能负担得起。"  相似文献   

19.
媒体     
《南风窗》2007,(5):7-7
中国经济和法律的微妙关系2月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罗干发表文章认为,共产党应该保持对法院的领导,反对敌对势力西化中国司法系统的图谋。而在一个星期前,  相似文献   

20.
近日,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指出,中国今年GDP"保8"目标基本可以实现,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和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出席全球智库峰会时,也都分别放出风说,二季度GDP增长已经非常接近8%了,这为经济复苏形态的争论打上了一个句号。可是当GDP数字令人满意之时,老百姓的切身感受却有些背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