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事法律关系主体是构成刑事法律关系的一个要件,研究刑事法律关系必须从主体入手。本文以法律关系的构成为理论前提架构,分析了刑事法律关系的可能主体和现实主体。认为,刑事法律关系主体是刑事法律规范对可能主体进行调整的结果,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应该包括国家、刑事自诉人和刑事犯罪人。  相似文献   

2.
在理论上,刑事法律关系①涉及到刑罚权、刑事责任、国家、犯罪人、犯罪人利益的载体、犯罪。刑法规范、刑法的价值等诸多问题,并且更具从刑法内部诸要素的关系上研究刑法的特征。传统上我们将刑法学看作“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和刑罚的科学”,或者“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测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其实,作为刑法的要素或者说刑法学的研究对象,不仅有“犯罪”。“刑事责任”、“刑罚”,而且有“犯罪人”、“国家”、“刑罚权”、(“刑事责任’)“犯罪人利益的载体”以及这些要素的“关系”构造,尤其是还有这种“关系”的…  相似文献   

3.
<正> 一、刑事法律关系概述刑事法律关系是由于犯罪而产生的、存在于国家与犯罪人之间的特殊的权利义务关系。刑事法律关系属于部门法律关系,受制约于和源渊于宪法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5.
高晓玲 《法制与社会》2013,(15):14-15,34
刑事法律关系,历来是刑法学界缄口不谈却又似乎不得不谈的论题。立足于对于刑法规范的不同理解,从行为规范和裁判规范两个角度对于刑事法律关系展开分析,可认为行为规范与裁判规范是刑法规范这一本体的"双面"体现,并基于此认为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二维的法律关系,一方面重合于其他部门法的法律关系,另一方面又调整着国家与行为人间的特殊的权利义务关系。  相似文献   

6.
论刑事法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学界对刑事法律关系的专题研究明显不足。本文就刑事法律关系的存在依据、构成要素以及理论价值进行了系统地探讨  相似文献   

7.
论刑事法律关系客体是犯罪人利益之载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刑事法律关系是刑法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它“虽然不直接影响定罪量刑,但却从宏观上对刑事立法、司法活动提供指导和规范。”然而,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对刑事法律关系的专题研究均甚少。前苏联对这一问题曾有过一定的研究,但是,其是将刑事法律关系作为刑事责任的一个内容来加以研究的,因而并未形成一个独立的研究范畴和达到一定的理论深度。我国刑法界对这一问题也只稍有论及,并且远远“落后于其他部门法,如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可见“刑事法律关系问题是刑法理论急待开发的一块处女地。”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党的十五大和我国宪法确定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在社会变革、社会转型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 ,建立公正、公平的刑事法律关系新概念 ,无疑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非刑事法律规范对于刑事犯罪的认定具有一定作用,但其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对犯罪的成立并无实质性意义,犯罪是否成立不以该指示为前提或者根据。非刑事法律规范中虽然不具有该项规定,但如果行为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则应将之作为犯罪处理。反之,虽然其中存在该项规定,但如果刑法无对应性规定,则不能将此规定上升为刑法。  相似文献   

10.
彭文华 《河北法学》2005,23(3):21-24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通过行为触犯刑法规范并承担刑事责任的资格。刑事责任能力内容包括犯罪能力和刑罚能 力。刑事责任能力是罪责的前提条件,先于犯罪行为存在。犯罪主体作为犯罪构成要件是不适格的,它不应该成 为犯罪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1.
余辉胜 《江西律师》2002,(2):19-23,18
“黑哨”这种发生在足球赛场上的腐败行为,它与公务贿赂、商业贿赂一样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能否将其按受贿罪惩处,在学术界分歧较大。该文从该行为的刑事法律关系分析着手,深入地论述了“黑哨”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论证了在罪刑法定原则下将其治罪的理论上可行性;并指出足球裁判的身份性质上就是刑法第93条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的准国家工作人员,符合受贿罪主体构成条件,对其吹“黑哨”的行为应以受贿罪论处。  相似文献   

12.
以犯罪构成为核心构建的刑法理论存在诸多弊端。出于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考虑,笔者提出了以刑事法律关系为核心来重构我国刑法制度的理论构想。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三者是有机联系的系统,但是我国现有的刑法理论却是重罪轻责、重罪轻刑,存在着严重的理论失衡。笔者主张将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作为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将刑事责任能力和排除刑事违法性的行为作为构成要件纳入到刑事责任的构成体系当中并还原制度意义上的刑事责任构成理论。  相似文献   

13.
服刑人员刑事法律援助,是我国法律援助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律援助事业不断完善和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罪犯人权,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同时对于刑罚目的的实现,监狱惩罚与改造罪犯任务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在对于服刑人员法律援助的制度规范、做法的统一以及申诉的处理等诸多方面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4.
张青山 《山东审判》2013,(3):110-112
一、虚假诉讼的特点(一)从当事人主体情况来看,虚假诉讼多发于关系较为密切的当事人之间原、被告关系多为夫妻、父母与子女等近亲属关系,或者是朋友、同学关系。当事人往往用亲情和人情关系为自己编造虚假事实,进行虚假诉讼提供便利的条件。如李某为了自己公司  相似文献   

15.
黄頔 《法制与社会》2013,(15):29-30
新《刑事诉讼法》已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对于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作出了较大修改,现通过对于相关规定的简单梳理,评析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变革,并预测制度变革带来的各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的政治法律制度决定了刑辩律师和刑事辩护的艰难起步。这是因为:它长期处于历史发展过程中时代定位的缺失、刑事审判议论席上应有角色的缺席和面对大量刑事被告人急需要刑事辩护而它却面临着自身数量、力量和能量缺乏的状态。在进行现代化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如何看待刑事辩护制度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法治成熟程度的一个重要参照系数。尽快建立和确认刑事法律关系新概念,从而使刑事辩护的价值能够在平等、公正的刑事法律关系确立和追求正义的过程中得到体现。审判机关被要求必须跳出刑事法律关系的冲突范围,只是居中审理发生矛盾冲突的刑事法律关系,而不与其中任何一方发生直接的对立或者结盟。在这种刑事法律关系的结构中,刑辩律师的社会价值就会随着其法律地位的确立而得到有效的反映和体现。  相似文献   

17.
赵妍 《法制与社会》2013,(10):77-79,85
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在刑事法律援助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提前了刑事法律援助的介入时间,扩大了刑事法律援助范围,明确了法律援助机构的责任等等,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契机。这对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体现程序正义,促进实体公正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也使实践中的刑事法律援助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为确保刑诉法相关规定得到有效实施,本文在研究全国典型城市、江苏省和扬州市法律援助总体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扬州市刑事法律援助现状,结合新的刑事诉讼法实证地分析扬州市刑事法律援助存在问题,并提出关于刑事法律援助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任俊 《法制与社会》2010,(22):255-256
9.11恐怖袭击事件使得恐怖主义获得了国际上前所未有的关注,这种暴力活动方式随着人类政治生活产生而随之变化,以国家为主体的恐怖主义犯罪成为国际反恐进程中的棘手难题。由于国家是抽象主体,导致在国家恐怖主义犯罪的理论与实践中,存在很多围绕国家主体的问题。本文认为有必要从国家刑事责任视角出发对国家恐怖主义犯罪的主体要件进行一个重构。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刑事法律援助制度被世界上绝大多数法治国家所确立,在多次《刑事诉讼法》改革过程中,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在维护公民权利方面有很大的提高;但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在立法上和实践中均存在不少问题,与发达国家已成熟的制度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从物质基础保障到法律援助服务能力,从缺少刑事法律援助实施主体到供需矛盾过大,从援助质量不高到援助制度呆滞僵硬,是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瓶颈严重,制约了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民主的不一定就是善的,即便是民主的刑事立法,也有其合宪性的根本诉求与制约。对于刑事法律来说,其合宪性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是刑事法律不能进行立法的。在中国,民主语境下的刑事法律的合宪性的基本要求是,宪法规定的基本人权,应当受到刑事法律的敬畏与敬重;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乃至罪犯,作为法秩序的主体,刑事立法对于他们必须有着制度的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