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现行的财政体制存在着不少弊端,使腐败行为有条件得逞。大量事实说明,这里的问题关键之一,是我们仍然没有形成一种民主的财政体制,财政活动缺乏人民民主的监督机制。社会主义民主财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个原则,贯彻在整个财政活动的全过程。真正切实贯彻这个原则,必须使全部财政活动公开、透明,并且随时接受社会监督。这样的民主财政是遏制腐败的利剑。  相似文献   

2.
财政本质上是国家与人民的利益分配关系,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活动,应当是由一国的国民,通过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来保证国家财政活动的有效运行。财政以民主为基础,天然地需要法治的保障,同时,财政法治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剖析我国财政法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讨论了我国财政法治化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正在推进的部门预算改革是建立公共财政、法治财政的关键步骤。部门是最基本的预算主体,明确部门财政责任至关重要,这是部门预算改革的根本所在。财政责任必须落实到个人才有意义。预算的本质是法律,预算的职责是控制与监督财政活动。预算必须对所有部门及其责任人产生同等的法律效力。部门作为双重利益主体和官员个人谋求利益的场所,必须有完善的预算约束。  相似文献   

4.
我们要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在法治问题上理论成果;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路径,道路问题不能含糊。必须向社会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的"特色"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2]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财政改革的总体目标要用三至五年时间,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公共财政基本框架。今年年初以来乐山通过近半年的改革实践,全面推行乡镇“零户统管”、编制部门预算、推进政府采购、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等各项工作,使财政改革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由于财政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特别是关系到各种利益的调整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积极的姿态,搞好这项工作,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一、充分认识深化财政改革的积极性的紧迫性 深化财政改革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的客观需要。财政是经济的综合反映,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树立全新的财政观念,也就是公共财政的观念。财政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就目前全市财政管理的现状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公共财政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财政收入的基础不牢,增长后劲不足,支出范围没有完全按照满足社会共同需要和纠正市场失  相似文献   

6.
公共财政是国家权力公共化的基础,失去了公共财政的公共性,就不能保证国家权力的公共性,更不能确保国家权力仅用于提供公共服务。为此,必须确保公共财政体制具有正义品性、民主品质和法治品格。财政正义体现为国家与公民财产征收关系的合理、适度。财政民主就是政府依法按照民众意愿,通过民主程序,运用民主方式来理政府之财。财政法治要求遵循法律保留原则,实行财政法定。  相似文献   

7.
贫困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历史概念。所谓贫困指的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社会成员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源而在一定程度上被剥夺了正常获得生活资料和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权利,并使他们的生活持续低于该社会公众所认可的最低标准。贫困是人的一种消极存在状态,任其发展必将使整个社会的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作者就解决国内贫困问题,从财政法治角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社会层面价值取向的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法治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进行法治建设关乎完善民主政治、健全经济体制、促进文化繁荣和和谐社会建构等重大意义,是当今必须重视的时代课题;其实践策略是:加强法治教育宣传,树立"以人为本"法治理念;完善法制体系建设,促进法治体系建设;社会共同力量支持,促成法治社会形成。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先进理念,这标志着我党已经完成从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到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指导思想的转变。和谐社会必定是一个运行有序的社会,是一个通过法治建设来解决和化解利益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最大化均衡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法治作为保障;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建设,需要社会主义和谐作为其灵魂指引。我们必须建设和谐法治,用法治的手段来构建、巩固和谐,用和谐精神统领法治,将和谐精神融入法律规范体系,用和谐精神指导法律运行实践.使我国法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精神。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先进理念,这标志着我党已经完成从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到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指导思想的转变。和谐社会必定是一个运行有序的社会,是一个通过法治建设来解决和化解利益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最大化均衡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法治作为保障;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建设,需要社会主义和谐作为其灵魂指引。我们必须建设和谐法治,用法治的手段来构建、巩固和谐,用和谐精神统领法治,将和谐精神融入法律规范体系,用和谐精神指导法律运行实践.使我国法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精神。  相似文献   

11.
宪政下的公共财政与预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财政已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财政转型的目标定位。宪政下公共财政问题的实质,是公民财产权与政府财政权的互动。公共财政应当体现以保障人权为宗旨,以充分实现财政民主为核心,以财政法治为保障。公共财政是建立在现代政府预算基础之上的财政制度,预算制度是关于民众赞同和监督国家财政活动的法律规范。在推进公共财政体制建设中,我国应坚持财政法定原则,尊重和保护纳税人权利,完善预算法,加强预算监督。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发生的“杨佳案”震惊全国,再次将警察权益保护问题推上风口浪尖。由于当前执法环境日趋复杂、法律规范不够健全、执法行为较为混乱等原因,警察在执行盘查过程中的生命健康、人格尊严等切身利益时常受到侵害,如违法犯罪分子反抗、被盘查对象拒绝配合、对警察侮辱谩骂、恶意投诉。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对警察进行技能培训、保障装备,并完善相关法律,优化执法环境.以切实保障警察在盘查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浅议公安民警的执法权益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民警依法行使职权得不到法律保障的问题在我国相当突出,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通过不断强化民警执法权益受法律保障的意识,保障民警执法权益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及努力提高民警的文明执法水平,争取更多群众的支持,才能使公安民警的执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4.
2012年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将刑事和解制度正式纳入规范条款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刑事和解无法可依的局面。文章认为其所规定的适用范围仍有拓展空间,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程序中对检察职权的运用尚需规范和完善。文章结合刑诉法的有关规定及检察机关的职权对刑事和解适用范围及依检察职权进行的司法处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范围从私法领域扩展到公法领域,并发展成为君临全法律领域的最高指导准则。刑事诉讼领域中同样存在权力与权利的平衡、司法自由裁量权的规范和约束、诉讼权利合法合理地行使等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基础。刑事诉讼中引入诚实信用原则,有利于减少、消除刑事诉讼中权力、权利的滥用。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及经济法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通过大规模融资推动城市化建设,为中国应对危机和扩大内需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潜在的体制问题和操作风险。我国应提高投融资平台的透明度,完善平台公司治理结构;依法规定投融资平台的投资范围,推动平台融资项目管理规范化;规范贷款担保程序,完善还贷保障机制;完善投融资活动审查监管体系,健全地方政府投融资责任制度;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健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则,确保整体金融秩序的持续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利来合理地制约权力.但在我国当前的现实生活中,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民与官的关系被倒置和互相对立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是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大忌.所以说,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实行法治,不仅要看公民之间是否依法解决彼此间的冲突与纠纷,更重要的是看国家与公民是否依循宪法和法律来解决相互间的博弈.因此,行政权力如何在公民权利合理制约下恰当行使,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如何相辅相成、和谐互动,就成为当前我国理论与实践急需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黑龙江省金融生态法律环境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金融生态环境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还未从法律制度的层面加以解决,将金融与法律相结合,树立"法律至上、依法运作"的观念并指导实践,是当前推进金融法制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联邦检察机关作为护法机关之一,其参与民事诉讼活动以新修订的《俄罗斯联邦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通过在民事诉讼活动中职权与职责的运用,体现其既作为原告或原告代表人或代理人,又发挥法律监督职能的护法机关的双重身份.我国检察机关作为独立的司法机关,参与民事诉讼活动也有充分的法律依据,这不仅是对检察监督的完善和补充,也通过检察官作为当事人或诉讼参加人身份参与民事诉讼的特殊方式,遵循了"意思自治"原则,经职权法定化和职能设置后,对我国司法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已有观点对票据诈骗菲犯罪客体的认识,圃于"纯刑法"或者"纯公法"的思维方式,认为本罪的主要客体是票据管理秩序,具有局限性.对此问题要从整个法律体系(刑法与其他部门法或者公法与私法的关系)的角度,并结合刑法分则的体系结构进行整体把握.本罪的主要客体应该是"票据流通秩序",而非所谓的"票据管理秩序",二者分剐代表了"讼"和"私"两种不同的法益.分则第三章第四节"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和第五节"金融诈骗罪"的同类客体是不同的前考如该节罪名所捞述的,是"金融管理秩序",而后者则是金融流通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