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十月革命胜利后,美国参与了协约国对苏维埃俄国的武装干涉,并试图借此机会推翻苏维埃政权。由于美国的干涉遭到国内外民众的反对;参与干涉的各国,特剐是美日存在明显的矛盾;俄国反布尔什维克派别自身的腐败;俄国广大民众的英勇抵抗等因素,美国和协约国的武装干涉最终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2.
本文力图描画出苏联学在美国产生的历史脉络,时间跨度是从19世纪末期到1950年代初期.一战以前,除了大学里极少量有关俄国的课程之外,俄国研究在美国的发展十分缓慢.两次大战之间,通过出版物和研讨班等形式,美国人对俄国有了初步了解.当时苏联国内开展的大规模"社会实验",令一些美国学者对这个国家产生了兴趣.二战期间的战争需要...  相似文献   

3.
本文力图描画出苏联学在美国产生的历史脉络,时间跨度是从19世纪末期到1950年代初期。一战以前,除了大学里极少量有关俄国的课程之外,俄国研究在美国的发展十分缓慢。两次大战之间,通过出版物和研讨班等形式,美国人对俄国有了初步了解。当时苏联国内开展的大规模“社会实验”,令一些美国学者对这个国家产生了兴趣。二战期间的战争需要催生了以苏联学为代表的地区研究。战后美国政府一改往日的冷漠态度,开始支持对苏联的研究。在大型基金会资助下,1940年代后期,以哥伦比亚大学俄国研究所为代表的专业研究机构应运而生,有关学术团体和学术期刊也相继建立。从此,苏联学在美国逐步兴起。  相似文献   

4.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石油业在先发性与相对滞后性的矛盾中发展。先发性指俄国是世界石油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相对滞后性指与美国相比,俄国石油业在组织方面存在着差距。俄国因其石油资源丰富、利润丰厚成为国际石油资本角逐的场所。俄国外有美国石油资本的竞争,对内则引进欧洲石油资本。以诺贝尔公司为代表的欧洲石油资本不仅资金雄厚、技术先进,还得到俄国政府的支持。欧洲石油资本既推动了俄国石油业的发展,但又并非总能与俄国保持利益上的一致。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蓬勃发展的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中,工人运动占有重要地位,发挥了巨大作用。研究工人运动作出的贡献,对我们深刻了解拉美民族民主运动的全局颇有意义。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支重要为量工运是拉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一支举足轻重的社会力量,七十年代以来有了迅速发展。一、工人阶级队伍  相似文献   

6.
苏维埃是俄国工人阶级在1905年革命中创建的,到二月革命后它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成为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论证了苏维埃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间的联系,并论述了列宁是从什么意义上高度评价苏维埃这个新生事物的。  相似文献   

7.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叶利钦时代美国对俄罗斯政治的影响深远。这种影响经历了美国帮助叶利钦巩固政权、支持叶利钦确立俄罗斯发展方向和维护叶利钦政权延续3个阶段。叶利钦时代美国推动俄朝西方民主制度转变是美对俄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每当俄罗斯国内经济和政治危机加深,美国就会加强对俄罗斯内政的干预。俄罗斯国内政治进程遭受挫折反而会加强美国内反对把俄作为战略伙伴的趋势。美国对俄实施经济援助是基于经济市场化对政治民主化具有促进作用的构想。美国把援俄当作影响俄国内局势、增强叶利钦政治地位的重要手段。美国对俄国内改革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对叶利钦的支持上,并对俄罗斯人事变动施加压力。  相似文献   

8.
一 2006年3月,美国两位学者利伯和普雷斯在影响较大的美国<外交事务>杂志发表题为<美国核老大的崛起>的长文,大言不惭地声称美国现在有能力先发制人地对俄国和中国实施第一次核打击,摧毁俄中所有的远程核打击力量,并可保证其本土不遭核报复.①此事在俄国朝野激起轩然大波,一片哗然.实际上,俄罗斯拥有庞大和先进的核武库及航天力量.譬如,全球卫星地面定位系统在现今航天力量各系统中当属与军事联系最密切的系统.这方面美国有GPS,俄国则有"格洛纳斯"(ГЛОНАС),而欧洲的"伽利略"还在研制筹建之中.又如,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和俄国合作研制建设的国际空间载人轨道站在资金上以美国为主,但技术上则以俄国为主.美国航天飞机再次失事后,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对俄的技术依赖更重.俄国国土又最为广袤.因此,实际上美国是无力一次性地摧毁俄罗斯所有的甚至主要的远程核打击力量的,俄罗斯完全有能力在美国发动第一次核打击后进行致命的核反击,把美国(以及伙同美国对俄攻击和参与美国拦截俄反击核导弹的盟国)毁灭(当然自己最后也毁灭).  相似文献   

9.
今年来,因美国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而引发俄美各种矛盾骤然激化,俄美关系降至冷战结束后的冰点。美国对俄罗斯持续不断的挤压使俄国内反美情绪上升;俄综合国力的提升使它敢于同西方针锋相对。然而,俄美关系不会重新回到冷战,而正在形成非敌非友、对抗加合作的模式。俄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俄国内政治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外史学界对早期苏美关系研究兴趣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十月革命后美国资产阶级敌视苏维埃政权的原因,二是美国对苏维埃俄国进行武装干涉的原因,三是20世纪20年代苏美经济关系,四是1933年苏美建交问题.  相似文献   

11.
1991年12月25日,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为标志,建国近70年的苏联解体了。十多年来,关于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东西方学者从政治、经济、历史、民族和对外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且各持己见。有人认为政治上的理想主义和专制主义、经济体制上的教条主义、民族关系上的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及对外关系上的霸权主义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有人认为苏联的解体是联邦制不适合国情及各民族之间的利益冲突所导致的结果;有人认为这是西方施压的结果;也有人认为这是当时苏联领导层决策不当造成的后…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80年代末,俄罗斯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戈尔巴乔夫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出现私有化。叶利钦时期,私有化制度由隐形到公开。在私有化过程中,各行各业的商业精英不断涌现。他们多数来源于各个部门的领导阶层,利用手中的特权或直接把国有资产据为己有,或通过从事商业活动,迅速暴富起来。  相似文献   

13.
远东与后贝加尔发展前景将取决于对发展战略的选择。在俄罗斯的东部地区原则上可以选择两个发展战略。一是国家不对该地区采取任何政策。也就是说在没有国家任何形式的支持下让该地区经济自我增长。在这一条件下,地区经济将发生不可逆转的衰退,并完全变成国际原料产地,不可避免地造成对自然环境和国界进行监控体系的崩溃,打破亚洲在军事战略上的平衡。地区将不可避免地被“蚕食”。支持俄罗斯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更无从谈起。二是远东在开始阶段就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依靠对地区经济的结构改革为加速发展创造前提条件。国家的支持可以为远东…  相似文献   

14.
乔光汉 《西伯利亚研究》2001,28(3):17-19,29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条件下,为加强中俄区域性合作宜在黑龙江省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组建一个自由贸易区。要实现这一设想,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克服一系列的障碍和困难。为此,提出了5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布尔什维克党民族政策的纲领出发等,远东共和国制定并执行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正确的民族政策。它宣布各民族一律平等,赋予土著民族,包括北方小民族以自治权,建立了民族事务部。民族事务部和地方政权机关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拯救濒临绝境的北方小民族,并在一些地区通过选举成立了北方小民族自治机构———土著人管理局。  相似文献   

16.
独联体或俄联邦的标准,就是经独联体或俄联邦的标准化机构批准的规范性文件。现行有效的独联体跨国标准都是逐步由前苏联标准转化而来,还有一部分是由国际标准"修改"后转化的标准。俄联邦的国家标准是俄罗斯联邦标准化委员会制订的标准。大体上有10000多件标准。  相似文献   

17.
十月革命是20世纪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一直是学术界经久不衰的争论焦点。从世界研究的范围看,关于十月革命的评价,主要有四个代表派别:苏联派、自由派、自由意志派、重评派。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大国关系也处于全新的构筑之中。其显著的标志是美、俄、中、日、欧盟世界五大力量的相互关系带有根本性的调整。在这种国际环境背景下.中俄两国关系在以往中苏关系的基础上继续发展。逐步确立了中俄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冷战后的两国关系呈现出三大特点两国关系稳定迅速发展;政治关系重于经济关系;变与不变同时存在。对于中俄关系。在发展趋势上我们要在努力争取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同时.关注两国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做到有备无患、未雨绸缪、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9.
当前,俄罗斯正处在一个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大力开发远东地区的自然资源对于其经济振兴和国家安全来说既是必由之路,又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20.
张凤鸣 《西伯利亚研究》2002,29(2):40-42,55
19世纪中叶俄国占领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并向该地派遣驻军和移民后,俄国远东地区所需物资、尤其是农畜产品极度缺乏,所缺农畜产品中的相当大部分需从相邻的中国东北购买。19世纪后半期中国东北农畜产品的对俄输出,一方面满足了俄国远东地区对粮食、肉类和畜力的迫切需要,从而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另一方面,对中国东北农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