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不会用人是关系到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古今中外都是这样。刘邦在战胜项羽之后总结经验说,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张良、萧何、韩信,但是能够很好地使用他们,就夺取了天下;项羽有一个范增而不能信用,是他失败的原因。毛泽东说:“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  相似文献   

2.
刘腾 《前线》2020,(3):86-88
秦汉之际,群雄并起,其中以刘邦和项羽两支力量声势最大。最终,布衣出身、文不能书、武不能战的刘邦竟然打败了出身将门、深谙兵法、身经百战的项羽。刘邦在总结战胜项羽的经验时说:“能够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能够镇守后方,安抚百姓,提供军饷,使粮食源源不断供给到前线,我不如萧何;能够带领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只要发挥他们的长处,就能夺得天下。而项羽呢?他手下仅有一位谋士范增,却既不信任也不重用,这便是他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江淮》2011,(8):16-17
世间万物中,人才最宝贵。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刘邦建汉称帝,曾在洛阳南宫宴请群臣。酒过数巡,刘邦踌躇满志,问道:"为何我能得天下,项羽却失天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刘邦笑道:"在我看来,得失的原因主要在于用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供粮饷,我不如萧何;统百万之兵,攻必克,战必胜,我不如韩信。此三人为当世人杰,我能量才重用,所以我得天下。项羽只有一个范增,尚不能使用,所以为我所灭。"看来刘邦深谙"得人才者得天下"的道理。  相似文献   

4.
霸王,即楚霸王项羽(前233-前202).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西七里)人.楚将项燕之孙.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项羽24岁时,跟随叔父项梁斩会稽守殷通起兵反秦,为裨将.前208年,楚王任命项羽为次将、封鲁公.与末将范增在上将军宋义的统率下救赵.行至安阳,宋义逗留46日不进.项羽斩宋义头,拜上将军.悉引兵破釜沉舟救赵钜鹿,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击破秦军,项羽威名天下,始为诸侯上将军.率各路诸侯军西进消灭秦军有生力量,收降秦大将章邯后,直取秦都城咸阳.大军走到函谷关时,刘邦已占领咸阳,并派兵守关阻挡项羽入关.项羽大怒,破关而人,率40万大军在新丰鸿门安营下寨,准备第二天早晨一举消灭刘邦驻在霸上的10万军队.由于项羽的叔父项伯为报张良活命之恩,走露了消息.张良为刘邦出主意,解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止"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喜欢谈论刘邦的文武大臣,尤其是陈平和周勃。陈平是刘邦的主要谋士,与张良并称为“良平”。他原是项羽的人,后来投奔刘邦,刘邦摒除谗言,对他很信任,陈平也多次为刘邦出好主意。1965年8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听取罗瑞卿总参谋长汇报关于诱敌深入的备战方案时,他非常高兴地说:就是要诱敌深入。毛泽东即兴谈起自己的读史感受:“我最近研究历史,古今中外,凡是诱敌深入的,就把敌人歼灭了;凡是开始打了胜仗,兴高采烈,深入敌境,就打败仗。”又说:“刘邦也是轻敌冒进,被打得大败,差一点被敌人捉住。一次是…  相似文献   

6.
汉高祖刘邦算不上高尚。然而,他为了成就帝业,懂得“拒绝”,还是很高明的,正如范增所说的那样,刘邦对占领地区的库府银两不过问,美女也不接触。刘邦的“拒绝”是值得借鉴的。 所谓“拒绝”,就是“拒绝”你不该做的事和不该得的物。这常识,连新生儿也“明白”,他吃足了奶,便吐出奶头,任你怎么“哄”也不“接受”。所以新生儿不会因贪吃而闹肠胃病,在这一点上,现在的一些大人却不如新生儿,他们贪得无厌,胃口无底。比如“公款吃喝”、“公款旅  相似文献   

7.
广武古战场遗址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东北的广武山巅,北靠黄河,东与郑州黄河游览区接壤,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也许是中原名胜古迹太多广武又偏于一隅的缘故,即便是郑州人,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里曾是刘邦项羽荥阳大战中的关键之所在,不知道中国象棋棋盘中的“楚河汉界”说就由此而来,当然更鲜为人知刘邦和项羽截然不同的个性在是役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楚汉荥阳大战爆发于公元前205—公元前202年。鸿门宴后,项羽屠咸阳、杀子婴、焚烧秦宫室,并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徐州)。面对强大的项羽,刘邦万般无奈,只得接受了项羽的汉王分封,回马定都南郑(陕西西南),但他片刻都未收去为王称帝的野心,他卧薪尝胆养精蓄锐,终在公元前205年率五路诸侯五六十万兵马浩浩荡荡向东杀来。他趁项羽提兵在外,打破彭城,席卷了珍宝美女,可须  相似文献   

8.
公元前206年。楚汉战争爆发。一方是西楚霸王项羽,拥兵40万,坐拥西楚富饶之地。一方是汉王刘邦,拥兵仅10万,根据地也很清寒贫瘠。力量对比如此悬殊,胜负似乎已见分晓。但最终结果让人震惊不已——项羽自刎。刘邦称帝。项羽自刎前长叹:“天亡我也,非战之罪。”真是天亡项羽吗?非也。刘邦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伺;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相似文献   

9.
正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洛阳南宫的庆功宴上发话说,大家实话实说,我为何能得天下,项羽为何会失天下?部下回答不得要领,刘邦干脆点破说,"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这番话,后来就成为"得人才者得天下"的最好注脚。但是,这里说的还只是"得人才"的功利  相似文献   

10.
报刊文摘     
1960年,周恩来总理在总政排练场审查出国文艺演出节目,对京剧《霸王别姬》及项羽其人,有过一针见血的评语。有趣的是,每句评语都不过三四个字,而且皆以“一”字打头。当戏演到项羽不顾形势,不听劝阻,决意出战时,周恩来评道:“一言堂。”项羽回到后宫,虞姬继续规劝:千万不可发兵,以免中了周恩来“一”字评霸王。刘邦奸计。但项羽不容分说,回绝道:“孤意已决,明日发兵!”周恩来评道:“一家之长。”演到项羽孤军深入,落进了刘邦设计的埋伏圈时,周恩来评曰:“一意孤行。”项羽终于被困垓下时,周恩来评曰:“一筹莫展。”当虞姬备酒,项羽吟唱“力…  相似文献   

11.
漫画幽默     
漫画精品把某些不合理的规定称作“霸王条款”真是没什么根据。项羽是个粗人,大概想不出“最终解释权在本公司”那种小伎俩。秦朝末年,诸侯纷争,本来大家有约在先:谁先打进咸阳谁为王。刘邦首先攻进了秦都咸阳,结果项羽不仅不让人家当大王,还差点杀了人家,这就太霸道了。而刘邦  相似文献   

12.
正1960年,开国总理周恩来为审查出国节目,来到北京新街口总政排演场观看演出。观看节目时,他曾对《霸王别姬》及项羽其人作过精彩的即时评论。为我们留下了精妙的"一"字评。全剧开始刘邦发兵攻打项羽,接下来是项羽金殿议事。群臣根据不利形势纷纷谏阻项羽出兵。项羽不听劝阻,决意出战,宣布"退班!"戏演到这里,周总理说:"一言堂。"待项羽回到后宫,虞姬继续规劝,千万不可发兵,以防误中刘邦奸计。项羽不容分说:  相似文献   

13.
说"摆谱"     
陈鲁民 《唯实》2004,(10):95
“摆谱”,意思是显示、炫耀。“摆谱”,多系官员显贵、阔佬大款之所为,摆的是排场,比的是阔气,斗的是财富,就为了让众人看,使天下知,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所谓“成就感”。项羽就是个爱摆谱的人,他有句名言:“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可惜他没有笑到最后,反倒是无赖刘邦做了皇帝后,风风光光地回乡摆了一回谱。不料又被睢景臣在元曲《高祖还乡》里挖苦个痛快。你看那排场:“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西晋时有个石崇,官不算大,居荆州刺史,但却是个特爱摆谱的主儿。平时生活,“…  相似文献   

14.
为政离不开用人。我国浩繁的古代典籍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用人思想和生动的用人案例。本文拟以苦于历史案例来阐述我国古代为政者的用人之道和人际关系处理艺术。知人善用为政者不仅要用人,而区要善用人,唐太宗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清人魏源讲:“用人者,取人之长,避人之短。’局长避短,就没有不能用的人。弃长用短,就无可用之人。楚汉相争,刘邦知人善任,因而夺得天下。在洛阳南宫设宴时,刘邦让各位大臣谈自己得天下及项羽失利的原因。高起。王陵说:“陛下能与天下同利,项羽则不能。’创邦说:“这…  相似文献   

15.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一介草莽,提三尺之剑,兴兵以取天下。其时群雄并起,在他之前的陈胜、吴广和项羽,虽然一度呈风卷残云之势,但最终还是没有逃脱众叛亲离的命运,只有刘邦才让那么多乱世枭雄誓死追随。刘邦深知自己本是一介草莽,大家跟着他打天下,必然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谁也没有把他刘邦当神来看。  相似文献   

16.
汪金友 《唯实》2011,(7):96-96
谁都知道,萧何是帮助刘邦夺取天下的大功臣。而且多年忠心耿耿,尽心效力。但后来有一天,刘邦却把身为相国的萧何逮捕入狱。原因是萧何写了一个奏折,希望把上林苑中的荒地分给百姓耕种。有一位侍卫探问刘邦:“萧相国犯了什么大罪?”刘邦怒气冲冲地说:“吾闻李斯为秦相时,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为民请吾苑,  相似文献   

17.
虽然早就知道瑞典是一个廉洁度很高的国家,但是,当我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听瑞典的一位检察长说,她当检察官32年从未受理过一起官员腐败案件时,我还是有些吃惊。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被腐败困扰的今天,瑞典有什么样的“秘方”使它的政府如此廉洁?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瑞典前议会监察总长克劳兹·埃克伦德。  相似文献   

18.
刘邦入关后来到秦皇宫,禁不住金银财宝、香车美女的诱惑,在纵情享受中把军中大事置之脑后。大将樊哙忠言劝之:主公你不能住在此处,这是何地?是以前暴君秦王享受的地方,你如果想得天下,就赶快离开这迷人之地!经多人劝说,刘邦幡然醒悟,立即搬离秦宫,屯军灞上,厉兵秣马,最终打败项羽。  相似文献   

19.
扛鼎与拔山     
在我国历史上,有个楚霸王项羽。据说他力大无比,一人能打得起一个鼎;他曾打过七十余次仗,从来没有人能胜过他。后来,他被刘邦的军队围困在垓下,还单枪匹马杀了百人,冲出了重围。他虽然这样勇敢善战,武艺超群,但是他不会团结人,不会使用人。在他手下,人才不少,却什么作用也都不能发挥。如有一个很有才能的陈平,曾提出过一些好点子,然而楚霸王置若罔闻,当成“耳边风”,气得陈平跑到刘邦那里去  相似文献   

20.
具圣姬 《世纪桥》2010,(17):32-32,37
汉高祖刘邦具有着很强的领导能力,具有领导者的素质。他信任人才,重用人才,能充分动员他们的积极性,又能暗暗警戒和统领全局。于是当时天下英雄豪杰都投奔到他手下,组成了最优秀的团队,并且最终打败了项羽,走向了全面的胜利道路。刘邦也认为自己成功的根本原因是"知人善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