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商品房开发过程中,因地下存在文物、古遗址等特殊情况被政府责令停止施工,从而导致商品房迟延,甚至无法交付的事件,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现实中,无论是开发商,还是购房者,普遍认为政府行为属于不可抗力。可是,就有这么一个较真的购房者,违背常理,认准此类事件不属于"不可抗力",与房屋开发商打了一场官司。  相似文献   

2.
作为消费者,我们时时刻刻都要学会保护自己、消费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那么消费者权益更是需要受到保护。本文指出保护消费者权益是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重要职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政府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职能部门,应发挥其作用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是与中央政府相对应的术语,是一个国家结构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中央政府对地方实施管理。对于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政府而言,一个重要的管理职能就是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地方政府应是文化发展的主导者和管理者。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我国航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现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知识产权的权利归属问题,并从政府管理和企业管理两个层面提出了加强航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的措施建议,从而对育种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检察风云》2015,(4):89-90
2015年3月16日为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规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等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财政部印发了《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近日,财政部国库司有关负责人就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管理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问:《办法》制定的背景是什么?答:新《预算法》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  相似文献   

6.
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有着司法保护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优势在于政府可以运用多种行政手段保护知识产权,加强保护力度,提高保护效率。从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基本概念、法律特征等理论问题看,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应该是政府为保护知识产权所进行的行政管理或行政执法等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的总和。从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制度及其执行现状看,存在制度缺陷和执行失范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制度缺陷和执行失范,有必要完善法律制度,融合执法资源,改善执法环境,开展综合执法,改变执法方式。  相似文献   

7.
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必定会消耗大量的能源资源,特别是当政府正处在经济转型期。而保护生态平衡这一社会大众赖以生存和共享的和谐环境,也是政府管理社会的基本职能。绿色建筑提倡的节能、环保和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不该因市场的失灵而进行缓慢,政府除了用行政手段外,还应结合先进生态理念和高新技术对环境进行科学而主动管理。  相似文献   

8.
据初步统计,在三峡工程淹没区内,已发现文物点1208处,其中地面文物441处,地下文物767处,包括古遗址460处,古墓葬(墓群)307处,地下文物的埋葬总量达2200余万平方米。地面文物的保护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就地保护。如白鹤梁枯水题刻、忠县石宝寨、白帝城等。第二类是搬迁保护。如张飞庙、屈原祠、秋风亭、大昌民居等将进行整体搬迁。对大量的石刻、题记、石窟、造像等可将其切割下来,凿石搬迁。第三类是取齐资料。对一些不需要搬迁的文物,取齐资料,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原始依据。按计划,1995年至2002年,完成135米水位线下的文物保护工作;2003年…  相似文献   

9.
行政许可、认证与标准化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标准化管理是政府管理市场的方法之一 ,通过规范产品、服务的质量、环保性、某些通用要求等 ,保障个人安全和公共安全。在行政执法行为中 ,应当以保护个人安全、公共安全为目标 ,将相关标准纳入许可、认证、监管的内容 ,体现理性、人本化管理的精神。在其他行政领域 ,在行政管理的方法、程序中 ,适用标准化管理可以进一步推动政府行政的科学化、法治化  相似文献   

10.
版权产业与版权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梅 《知识产权》2006,16(3):12-14,15-17
版权产业是文化艺术创意和科技尖端产品结合的新兴产业。文化的管理,包含版权的管理。文化产业机制的运行,需要将版权盘活。版权制度是对人类智力创造活动从产权角度进行激励的制度。促进版权产业发展,要调整好作者、传播者、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要处理好版权的国内保护与国际保护的关系;要处理好政府引导推动与企业自我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是一种常见的犯罪 ,主观方面 ,本罪表现为故意 ,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侵犯的客体为复杂客体 ,即同时侵犯了国家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管理秩序和所有权 ;客观方面 ,盗掘行为原则上是单一的危害行为 ,行为人在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后 ,又把从中窃取的珍贵文物出售给外国人牟利的 ,应实行数罪并罚。窃取古文化遗址、古墓葬中埋藏的可移动文物 ,不应定盗窃罪而应以本罪论处。文物鉴定专家应来自中介机构或与文物行政部门无隶属关系的教学科研机构 ,以保证鉴定意见的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12.
私有历史文化建筑是具有文物价值的文化财产,在被指定、登录为文化遗产或文物前后分别为事实上的文物和法定的文物,因为前者缺乏保护的正当性,后者则面临私有所有权和公共利益的博弈,而均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要加强对私有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从法政策学角度需要完善我国的文化遗产指定、登录和保护程序,设计出行之有效的私权保护和权利救济模式,优化良好的管理架构和资金拓展渠道,平衡私权所有人和公共利益的关系。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构建私有文化建筑文化、产业和权利政策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13.
李玉雪 《法律科学》2009,(3):106-118
最近,圆明园兽首拍卖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与文物和文物保护有关的法律问题的思考。文物所具有的突出价值及其面临的危机使许多国家都通过制定法律对文物实施特别保护。随着文物危机的国际性因素的增多,国际文物保护法得以兴起和发展。在国内文物保护法和国际文物保护法的共同推动下,兴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文物保护运动,在此过程中,国内文物保护法和国际文物保护法相互影响,形成了在协调中相互发展、在冲突中寻求妥协的发展进路。  相似文献   

14.
岳小花 《河北法学》2020,38(1):165-182
自然与人文遗迹保护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与人文遗迹”与“自然与文化遗产”、“文物”以及“自然与文化景观”等在内涵与外延上有所不同。我国现行环境法、文物与遗产保护法体系中的相关规范虽然数量庞大,但在体系化、调整范围、保护理念与功能定位、内容的完备性与可操作性以及时效性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正在制定中的《国家公园法》对于调整和规范自然与人文遗迹保护有积极意义,但存在诸多客观局限。建议我国将来除完善现行立法外,整合自然与人文遗迹保护的基本价值理念,适时出台专门性立法,明确将保护优先、科学保护、预防原则、公众参与作为基本原则,并规定调查登记和监测、经营与收益权分配以及责任追究等制度。  相似文献   

15.
陈茜  高升 《政法学刊》2009,26(1):81-85
在文物返还国际争议诉讼中外国文物立法的承认与执行问题上,由于受“外国公法不予承认和执行”传统思维的影响,一国的文物国家所有权立法或出口管制法一般很难得到其他国家的承认和执行。但外国公法原则和强行法理论的现代发展、典型的司法判决、文物保护国际公约的签订、文物市场国的实践都对文物立法的承认与执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可喜的变化表明,没有理由从表面上排除与文物保护相关的外国法规则,尤其当这些规则与保护文物的国内及国际立法与政策保持一致时更应如此。  相似文献   

16.
文物的私法问题研究——以文物保护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雪 《现代法学》2007,29(6):136-146
文物作为一种稀缺的文化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应对文物危机需要采取公法调控方式和私法调控方式,其中私法调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文物保护视角下,文物私法关系的法律调整需要在遵守普通私法规范的基础上去契合"保护文物"这一最终目标的实现,因而文物保护在私法调整上呈现出一些自身特点,表现为对文物的私法规制主要通过对文物所有权的法律构造作出特殊的安排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书画类鉴定古之就有,主要集中于文物鉴定,鉴定的主要目的是判断被鉴定文物是否为某某的真迹还是赝品。此类鉴别一般都是由文物专家或考古专家进行甄别,鉴别时往往拥有供参考的真品或文献。本文通过对两份绘画类试卷是否同一人绘画的检验,从文件检验的角度鉴别绘画是否为同一人所为。  相似文献   

18.
文物修复引发的著作权纠纷实质是修复主体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其核心问题在于判断修复成果是否具备独创性。借助独创性层次理论可以科学建构作品的概念,却得出文物修复成果不可认定为作品的结论,引发狭义著作权难以保护文物修复成果与修复方智力劳动之困境。尝试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版权的立法制度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分析引入制版权的正当性,从词义、制版权建构的法律关系等角度考察,可将其纳入邻接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9.
杨树明  郭东 《现代法学》2005,27(1):91-97
文物作为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统一体,极易通过多种途径流失。在流失文物的返还问题上一向存有“文化国际主义”与“文化国家主义”两种对立理论,本文从对这两种理论的评介出发,认为文化国家主义才是国际社会应有的正确理论态度。同时通过对两种理论在现有国际公约中的各自体现的讨论,最终揭示出国家主义所处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了摆脱这一困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先辉 《时代法学》2013,11(4):36-42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自我认同和身份的象征,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法律的角度厘清它的内涵与外延具有重要意义。应当从法律角度解释文化遗产的概念,梳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历程,阐述该法律部门体系化的构建,并以“生态人类中心主义”价值理念为指导,在立法上完成向非物质、整体、动态文化遗产保护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