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廿四史当然不是什么供消遣的书,但其中并不少有趣味的材料。《晋书》说,孝惠皇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为私乎”,便引得不少后人发笑。其实如果将虾蟆拟人化,则人的一切活动,包括喊,叫,写文章,其动机不是为官(或曰为公),便是为私(或曰为己),总难超出这“两为”的范围,惠帝之问,也并非问得完全没有道理。  相似文献   

2.
盛夏,上海徐家汇玉兰公寓的一幢高楼里。这里就是陈彬在上海的家,一套两室一厅的居室。我们一跨进门槛,只觉得屋里琳琅满目。定神环顾,才发现内中充斥无序和凌乱。那些“古董”外表的灰尘告诉我们:主人很忙,已经无暇顾及这些不会开口说话的“菩萨”了。陈彬的确很忙。自从他那本处女作《我的上海经验》出版发行之  相似文献   

3.
最近,笔者在几家大型报刊上拜读了几篇旨在表彰司法机关在若干案件的“末端”弄清了事实、征治了罪犯的功绩文章,颇受感动。于是又翻出了自己剪辑的其他类似的文章来研读,结果在朦胧中得出结论。似乎司法机关的领导和干警要想办好案件,除了应该认真学习和认真落实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的决定,与全党的其他同志同步,加强和改进自己行业内的共产党员的作风。  相似文献   

4.
曾几何时,在民政事业费下拨中悄然出现了一种“戴帽”现象。何谓“戴帽”?简言之,就是上级单位在给下级拨款时,指定要给下级的下级安排多少。典型的行文方式就是,“甲单位(下级):经研究,给你单位分配某种款项多少元。其中,乙单位(下级的下级)多少元—…·。”文中最重要的是经过“其中”二字强调以后的内容,它反映了“戴帽”的具体情况。如何认识这一现象,笔者力求从所掌握的事实入手,对“戴帽”进行一番剖析,为公众提供一条尽可能清晰的思路。态势:“戴帽”金额直线上升。为揭开“戴帽”之谜,笔者查阅了1984一1992年的上…  相似文献   

5.
慎乎后天     
我一个中学同学,人极聪明,大学读的工科,却又擅作文,精书法绘画。毕业以后,一直在公、私企业辗转,大多是他炒老板,偶尔也有老板炒他。这后一种情况据我分析,多半是因为他的过于能干,老板拿不出高薪聘他,或担心他的僭越。其实我这个同学,人尽管聪明,又是极厚道的一个。不管在公私单位,也无论单位大小,他自甘屈居一把手之下,也就是说,他永远只会当副手,要么军师的角色。究其因,他说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一旦有什么大责任在身上,就会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活得太累。我为他的才能叫屈,却也认为他的自我分析大致不差,勉强…  相似文献   

6.
日前偶然读到胡适的一则轶事,说他晚年与老友梅贻琦诀别时,看到梅的家属唱歌祈祷,勃然大怒,大声说:“这是愚蠢!”论者认为,“这与他少年时代铸塑成的无神论思想是前后一贯的,颠沛造次,不肯须臾忘却,老而弥坚,确实难能可贵。”这使我想起鲁迅对死的态度,他在去世前四十五天写过一篇以《死》为题的文章,明言“我是到底相信人死无鬼的”,自称是对于死的“随便党”,而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始终把死看成“自然的法则”,所谓“花开花落两由之”。鲁迅和胡适两人后来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甚至颇为对立,但是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这两位大师在漫长的岁月中,却始终坚持他们早年所倡导的科学精神,至死靡他。  相似文献   

7.
俞启炜 《台声》2002,(12):48-49
往事悠悠,笔者回想起退休前从事对台工作十几年的岁月里,曾经接待过不少台湾同胞,周振华教授便是其中一位。他的人品令人敬佩,他的事迹感人至深,这正是我提笔写这篇文章的缘由。难忘故乡情周振华先生1933年生于江苏省武进县(现为常州市辖区),后赴台湾,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曾任台湾某医学院政治系主任,并兼南亚工商专科学校教授。周教授虽少小离家,但对故乡一往情深,自1991年以来,共返乡23次,夫人吴碧月(台南籍)和两个女儿在他的影响带动下,也先后踏上了寻根之旅。如果说开头两年周振华回乡的主要目的是探望八旬老…  相似文献   

8.
笔者生活在北方某市,每年花巨资推出的元宵焰火晚会。这一“娱乐嘉年华”已经连续搞了五年,而且规模一年比一年宏大热烈。这个城市,今年的燃放点,就在去年两个的基础上增加到三个。本埠有媒体报道说,“三个燃放点共燃放7800朵礼花,是该市元宵节燃放烟花五年来最多的一  相似文献   

9.
近日读报,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在某县召开的一次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一位领导同志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风中可有我乎?“让与会者思考。当然,这“风“指的是“不正之风“。据说,这个问题一提出,很是灵验,当场就有几位“长“字号把摆在自己桌面上的高级香烟和高级打火机,悄悄地收了起来,且面有赧色。道理十分简单,因为按其工资收入,他们是抽不起这么高级的香烟的,更不会从自己腰包里掏几百元、甚至上千元钱买这么高级的打火机。  相似文献   

10.
千万别提“学者”程文超朋友要约一批青年学者为“学者心态录”专栏写些文字,嘱我也写一篇。其实,我现在最怕“学者”这两个字,更怕“青年学者”字样。这年头儿,老年当学者,倒情有可原,因属“历史遗留问题”。青年而当学者,便太不光彩,不是白痴,便是神经错乱。我...  相似文献   

11.
京剧人物脸谱漫谈之十──白脸奸臣须贾霍建瀛在京剧舞台上,有许多剧目是写忠奸之争的。他们分别代表着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本期介绍的京剧《赠绨袍》中的主角之一──须贾,便是一个“奸臣”的典型。须贾历史上实有其人,他是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前221年)的魏...  相似文献   

12.
有一名干部收受贿赂被撤职。每当他想到此事,就要把那些送礼者骂一遍,觉得自己犯错误是这些人所致。自己受贿掉了乌纱帽,本是咎由自取,反而怨人家害了你,这完全是推脱罪过。难道那些送礼者都是心甘情愿送给你的?当然,对那些拉人下水的犯罪分子,也必须绳之以法,可惩治行贿者丝毫  相似文献   

13.
尼采在《苏鲁支语录》中说:“凡一切已经写下的,我只爱其人用其血写下的。用血写:然后你将体会到,血便是精义。“(商务印书馆译本,第34页)这意思很明白:一个作者,用他的全部心血,更进一步,甚至是用他的生命和鲜血,完成他的著作,这当然是极有价值的书,会得到尼采这样的读者爱重。这是尼采的一句名言,常常被人引用的。比如,鲁迅就在《三闲集·怎么写》一文中这样简省的转述说,“尼采爱看血写的书“。话说简省了,就可以发生歧义:是作者用自己的血,还是用别人的血写的?如果是用别人的血来写,我看还不如用墨水好。我怕读的,就是用别人的血代替墨  相似文献   

14.
<正>逢双休日,布置孩子们回去写第一周的生活日记。他们问道:"老师,写什么内容呢?"我说:"就写春天吧。大家利用周末时间好好地出去找一找春天,看看你们都是在哪儿找到她的?"这便是他们开学以来写的第一篇日记  相似文献   

15.
近日读报,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在某县召开的一次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一位领导同志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风中可有我乎?”让与会者思考。当然,这“风”指的是“不正之风”。据说,这个问题一提出,当场就有几位“长”字号把摆在自己桌面上的高级香烟和高级打火机,悄悄地收了起来,且面有赧色。道理十分简单,因为按其工资收入,他们不会抽这么高级的香烟,更不会从自己腰包里掏几百元、甚至上千元钱买这么高级的打火机,明眼人一看便知深浅。这个问题提得妙,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在现实生活中,不正之风可谓是“过街老鼠”──人人切齿,个个喊打。然而,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研究、谈论饮食文化之风甚嚣尘上,仿佛刚刚发现似的。其实,早在一九八三年全国烹任名师会聚北京表演时,已经提出中国烹任是科学、是文化、是艺术的观点,即认定烹任文化之存在。数年之中,虽也未间断有人在谈论烹任文化,总也零零落落,不那么热。不知为什么近两年热门起来,而且换了话题,成了饮食文化了。烹任文化,饮食文化,或许认为一而二,二而一,一回事。然而却不。例如,有人便贬烹任不过是“烧饭做菜”,即一种手艺而已,骨子里头泛出瞧不起的神情。而饮食便不同了,那是一种文化享受,或者是高级享受。饱腹美撰佳肴之…  相似文献   

17.
写《特别谍案》一书,与我写其它 作品不同。写《沧海风流》,主人公胡征是我的大学老师,与李辉与胡风案件有点相似,他是“胡风分子”贾植芳的学生,历史把两代文化人安排作师生关系,就有了后来的文化人对上一代文化人命运思索。写《百战将军·肖永银》,是因为我要替我的老师还一份历史情债,因为当“胡风分子”胡征沦落在陕西最偏僻的陇县山中的时候,他写了数百封求助信均石沉大海,是当年他在战场上被俘时的旅长肖永银救拔了他的苦难。写《黄河大移民》和《天国葬礼》,我都是追寻着一个信息很快地见到了我笔下的主人公们。吕出情报…  相似文献   

18.
妙手混混儿     
旧小说中有“妙手空空儿”这一武林人物,给我印象很深,我今借名托意,写的却是另外一种“妙手空空儿”,不,确切的说,应该是“混混儿”,这一些人在国家机关中随处可见,他们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我有两个朋友,一个是聪明好学,办事认真;一个是平庸无能,毫无政绩...  相似文献   

19.
我以我泪写英雄杜先福我哭了,为一个逝去的灵魂!这一天,许许多多的人都在为一个逝去的灵魂而哭泣。他走得太匆忙了,只有24岁!他舍下了白发苍苍的父母,他舍下了年轻的爱妻,舍下了两岁的儿子!他儿子说:“我爸爸,出差差!爸爸公安局,出差差……”他妻子说:“都...  相似文献   

20.
马丽 《政协天地》2011,(12):21-23
陈春阳是第五届莆田市政协委员。今年,他当委员整整5年了。“这5年我写了三十几个提案,都是关于文化艺术和民生问题的,全部都得到了落实。我现在写提案写出名了!”说这番话的时候,他一脸阳光,一脸自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