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浩 《群众》2006,(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与时俱进、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为新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欠发达地区应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前提下,认真分析研究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牢牢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坚持规划带动、发展拉动、政策推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以发展为主线,推动农民持续较快增收实现农村发展、农民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和重点所在。苏北等欠发达地区应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关键环节,努力在“产业引导、项目带动、民营激…  相似文献   

2.
在这次会议上,与会的农民代表们也许是最开心、最兴奋的一族了。这是因为,在王珉省长《关于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中,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摆在突出的位置上,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发展的难点在农村,最难实现富裕的是农民,农村问题解决得如何,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关键所在。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也就成了吉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以至今后更长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始终是新农村建设,其核心任务是农民增收。笔者认为,目前促进农民增收至关重要的是“改善一个关系,抓住一个根本,实现两个突破”,逐步建立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改善一个关系正确处理工农城乡关系,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和  相似文献   

4.
2007年,对于我省5400万农民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年头——2006年岁末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把“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民增收问题摆在重中之重;刚刚结束的省两会再次兴起热议“三农”的高潮: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城乡统筹,保障务工农民合法权益、加强扶贫开发……委员的一个个真知灼见,一句句肺腑之言,一条条中肯建议,如涓涓清泉流归大海,汇聚成推进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澎湃力量。  相似文献   

5.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今年要着力抓好的重点工作之一;在讲到“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时,又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放在了第一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增收渠道相对狭窄的河南而言,无疑是一个合乎民意、顺应民心、开启民智、激发民力的重大惠民举措,也是一个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难得发展机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始终把生产力建设放在第一位。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作为最活跃、最革命的…  相似文献   

6.
建设新农村是实现农民减负和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并能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供良好的物质与社会条件;反过来,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也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了牢固的经济基础。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妥善处理好它与农民减负增收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它们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7.
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农村小康最难的一项指标。农民增收缓慢,是当前各级党政领导都在致力解决的问题。最近,南通市政协就破解农民增收难题赴如东、海门等县(市)进行了调查研究。一、农民增收中存在的问题从调研情况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三农"工作得到加强,南通市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也较快,连续两年突破两位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同志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项重要工作是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红河州是边疆落后地区,农村人口占全州人口70%,农民收入水平很低,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是1991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42元,较之全国平均水平3255元差距就更大了。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全州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下更大决心,努力探索和构筑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着力点,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文化教育,提高劳…  相似文献   

9.
关于咸宁市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光志 《世纪行》2007,(4):19-19
咸宁市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情况以农民增收为目的,着力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实现了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前,咸宁市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态,2006年农村人均收入达到3200元,同比增加近300元,增幅约为10%。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依托资源优势,确立主导产业,发展传统产业,经营特色产业,有效的促进了农民增收。纷纷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仅通城、通山两个县,今年就完成了2万名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转移就业1.72万人,达到86%。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就是发展现代农业,其核心是农民增收。而建立现代农业的产业结构和市场体系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1.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农民群众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因此应当强调自谋发展、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倡新风,构筑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新框架。自谋发展,就是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坚持“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等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项目,扩大经济总量和规模,着力培育当地产业支撑,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建好新农村农民增收致富的“钱袋子”。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千方百计做大龙头企…  相似文献   

12.
刚刚闭幕的首府“两会”,为首府新农村建设描绘了一幅绚丽的蓝图:利用5—10时间,将首府农村100余万乡村人口降低到不足10人,实行城乡联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大转移,使农民早日享受到城市的现代文明。“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首府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坦诚交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把增强农民的幸福感作为重要内容。要带着对农民的浓厚感情,去真诚地帮助农民建设新农村,决不能把新农村建设片面地理解为新村建设,搞劳民伤财的大拆大建。要尽量结合农村实际,尊重农民的意愿,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其实,在首府农村,…  相似文献   

13.
李昌 《江西政报》2006,(24):45-4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新农村建设方针后,各省市自治区及基层政府都制订了本区域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规划及实施措施;在这样的形式下,我省制定了新农村建设“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以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为依托,培育新农民;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经济组织;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塑造新风貌;以‘三民’活动为抓手,创建好班子”的“五新一好”的具体思路,笔者经过在乡镇工作的实践,结合宜春市委新农村建设提出的“生产发展兴产业、生活富裕兴家业、乡风文明兴新风、村容整洁兴新貌、管理民主强堡垒”的“四兴一强”目标要求,对建设社会新农村实践中的主要做法、启示、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直接、最具体的目标,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如果农民增收这道“坎”跨不过去,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整个新农村建设就会延缓步伐甚至拖了后腿。要实现农民增收,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显然是个“牛鼻子”。要牵住这个“牛鼻子”,就必须优化种、养区域布局和农产品品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持“求佳不求大、求优不求全、求特不求同、求精不求多”的指导思想,走特色化、精品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学会在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之间“弹钢琴”。要学会“…  相似文献   

15.
党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五句话,20个字”,涉及新农村建设的经济、文化、政治建设三大任务。经济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文化目标是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政治目标是管理民主。实现这些目标既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又要求政府承担主要责任,更要求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在建设新农村中,如何优化新农村建设的法制环境.协调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冲突,落实政府的责任,实现管理民主,真正让农民当家作主,自己建设新家园,市、区人大代表进行了专题调研。笔者对优化新农村建设法制环境略呈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6.
《辽宁人大》2006,(4):1-1
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开好头、起好步。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和农民作为两支重要力量,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农民居于主体地位,两者是密切联系、辩证统一的。下面,笔者结合红河州实际,对政府和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进行分析阐述。一、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推动新农村建设,政府责无旁贷,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政府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8.
《江西政报》2006,(19):1-1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体制保障,是巩固税费改革成果的迫切需要,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农村综合改革的目的就是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采,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农村综合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是: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十五”以来我区“三农”工作的经验,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加快农民增收的对策措施,确保“十一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治区专门召开这样一次会议,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重视农民增收工作,通过采取更加直接、更加有力的措施,下大决心解决好农民增收中的突出问题,力争实现农民收入的突破性增长,尽快缩  相似文献   

20.
“一推双带”活动。即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带动农民素质提高、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吉林省通过开展这一活动,实现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壮大县域经济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农民素质.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