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各领域都面临着深刻的危机,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教育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也产生了激烈的交锋.在中国近代文化教育转型过程中,"中体西用"文化教育思想是中国近代文化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和指导思想.对"中体西用"文化教育思想内涵认识的深化,以及中国近代文化教育"采西学"内容的拓展,客观上加速了中国文化教育近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
湖湘文化的近代转型不是以1840年的鸦片战争爆发为起点,而是以1895年的甲午战争失败与湖南维新运动的兴起为开端。其标志是从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各个层面都表现出时代和社会的近代化特色。但是在从1840年开始为湖湘文化的近代化转型积蓄力量以及1895年湖湘文化开始实现从传统向近代化演变的历史进程中,这种社会与文化的变革彻底扭转了湖南区域文化在古代和近代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而其最突出的表征就是湖南近代出现了影响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五大人才群体。他们的出现是中国近代社会大局以及近代湖湘文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且,也反映出近代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 ,西方列强借助军事上的优势 ,在中国取得了治外法权 ,由此带来中西方文明在法律领域内的碰撞 ,这种碰撞促使中国传统法律开始近代化建设 ,试图构建与西方世界一样的法律体系。中国近代民事法律体系的建立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法作为部门法在近代中国的建立 ,始自光绪三十三年(190 7年 )的清末修律 ,终至 1931年《中华民国民法》的颁布、实施。就其立法精神、编制风格乃至法条内容而言 ,始终是近代中国吸收西方法律体系的产物。但作为一种与中华法系毫无联系的新型法律制度 ,它同在此时期其它的“舶来物”一样 ,与中国社会生…  相似文献   

4.
留学生作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以他们的思想言论和行为手段影响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他们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是个不争的事实。本文着力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几个方面简要分析了近代中国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留学生们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作霖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在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上留下浓重一笔。在日俄包围的国际环境下,张作霖步步为营,通过在农业、工业、军事、经济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了东北政治经济。虽然张作霖的一系列措施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阶级属性,但是一定程度上又保存了中国领土的完整,为东北地区经济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东北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需要从历史的角度把握江泽民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思想的内在蕴涵及历史价值。中国的近代屈辱史和防止这种屈辱史的重演,是江泽民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思想的一个重要触发点;对于世界军事变革历史规律的深刻认识,是江泽民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在思考世界格局发展的基础上谋求中国的和平崛起和世界的持久和平,是江泽民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思想的一个重要价值依归。  相似文献   

7.
船政精英主要来自中国的广东、福建省份,包括了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的各方面人才,可以说,他们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精英;在中国近代三次海疆危机中,以沈葆桢为首的福建船政精英对台湾岛的防卫与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英雄无畏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社会要求女性以家庭为中心,围绕“父子轴”,努力扮演好贤妻良母的家庭角色,即女性的“三个自我”:女儿、妻子、母亲。近代西力东侵、西学东渐引起中国社会的变革,传统家庭运作模式以及两性社会分工和权力关系出现新的变化。这些刺激了传统女性走出家庭中心,家不再成为女性的场域边界和道德束缚。近代女性走出家庭中心有3种途径。近代以来女性在解放和发展历程中,走出传统家庭相对容易,走出以家庭为中心的传统角色难;摆脱对男性的依附容易,实现社会自立、人格独立难;拓展社会领域容易,维系公私领域中角色的平衡难。  相似文献   

9.
我国近代体育学科留学研究生教育发源于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需求中,是从走出国门的学科教育以及普通高等教育中分化出来的.官方力量和民间力量都成为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的体育学科留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近代我国体育学科留学研究生教育伴随中国近代社会摆脱蒙昧、开启民智的全过程,为近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在与世界的碰撞中以对西方器物的认识为突破口,慢慢地波及到整个思想体系上,进而触发了思想界的风暴——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中举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作为中国社会进入现代性启蒙的因素,省思百年,以启当下,我们再去看看新文化运动的来龙去脉,并尝试从民主、科学、文学三个方面入手,来剖析它们对近代中国现代性的启蒙和对当代中国的影响以及值得反思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历史问题是横亘在中日之间长期难以解决的敏感话题。自明治维新后,日本侵略野心爆涨,中日关系恶化,日本对中国实施了步步紧逼的军事策略,欲变中国为其殖民地。台湾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为日本觊觎良久,终于在甲午战后吞入囊中。日本侵台策略在日本对华军事政策中具有代表性,对于研究日本近代对华政策、日本亚太政策、日本战争思想有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代社会初期,魏源较早意识到中国政治、经济格局平衡被打乱的现实,认识到"外宁则内蘖"、内忧而外患共存的不和谐现象.鸦片的输入与西方的"船坚炮利"是以英国为首的西方殖民主义者打乱中西方平衡的主要原因,是造成中国社会不和谐的罪魁祸首.魏源力主禁绝鸦片,力倡"师夷长技以制夷",积极谋求近代中国社会的和平及和谐发展.魏源的和谐社会理念就集中体现在其政治主张中.  相似文献   

13.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脚步,在近代工业化起步的同时,中国的政治制度、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转变,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为开端,近代国家政府的职能开始转化。近代中国政府在对外职能上,从"闭关锁国"转向全面外交;在对内社会职能上,从传统的阶级统治职能为主转向近代"求富"、"求强"发展社会经济为趋向。这种转化是中国由古代国家向近代国家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让清政府得到了教训,也深深刺激了中国的有识之士,迫使他们反思中国传统的外交理念,并开始探讨新形势下的御敌之策,觉悟到"除非以武力作后盾,外交是不足恃的"。在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那些识时务的官员把学习"夷务"当成"要务",把传统的"夷夏"观打开了一个缺口。以"师夷"观念为先导的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和编练了新式海陆军,为近代中国外交提供了国家实力支持,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5.
军事法理是关于军事法制度和军事法实践的价值、认知和评价的理论体系。它以古今中外的军事法规范、军事法制度以及从军事立法到军事法实施的整个法制过程为研究对象,阐释军事法的基本规律、特点和运行原理。当代中国的军事法理,重点研究当代中国的军事法学理论前沿问题以及依法治军的战略性、全局性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军事法理为军事法学的深入发展建立厚实基础,为军事法制建设和军队各级指挥干部、司法干部日常工作和作战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封建主义的各种痼疾,在半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这个障碍,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缓慢、都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继续发展和恶化,成为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使近代中国社会每前进一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大同理想与和谐社会之间有着传统文化上的内在传承关系。康有为的大同理想中展现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以及个性解放等体现了近代资产阶级的要求。《大同书》是对中国近代历史和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思想宝库是重要的贡献。康有为的大同思想本身代表的就是一种和谐,弘扬敢为人先的有为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在创新中发展,才能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通过考察省在中国历史上的变迁,探讨了近代中国地域社会政治发展与国家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认为地域社会在近代中国产生了异于传统社会的政治意识和地域认同,并在实践中形塑出一种思想和行动,是近代中国国家建设中一个重要现象.由于地域社会政治化与中国传统地方主义观念、国家建设的总体性追求和政党集权化的冲突,最终被国家主义话语覆盖.地域政治化的历史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政治转型的视角,地域政治的自然生长和发展,是推动政治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侦查体制的创立,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在这种侦查体制的萌芽与发展过程中,对清王朝封建侦查体制的承袭和对外国近代侦查体制的借鉴都与中国近代的社会发展、内外矛盾的加剧紧密联系。因而,中国近代侦查体制的创立过程,深刻地打上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烙印。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早期教育思想是在保持传统与学习西方的两难选择中产生和发展的,"中体西用"论从其根源到理论成型都是以这种两难选择为核心的,中国近代早期"采西学"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也充分体现了"中体西用"论这个核心命题.从中西学观、御侮图存、开放思维和制度规范四个方面深入探讨了中国近代早期"采西学"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这对我们正确、全面理解中国近代早期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轨迹,以及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