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的存在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保证,但是国家也常常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从成功的典范到面临严峻的挑战,东亚经济的变迁史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再次验证了美国著名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斯·诺斯的这一经典性论断。对于大多数处于赶超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继续给予东亚模式,尤其是东亚模式中的政府以必要关注.仍是极具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强政府的历史溯源林德布洛姆认为.世界上各种经济体制之间的区别不在于它们是民主的还是专制的,而在于政府代替市场或市场代替政府的程度不同、东亚模式最具代表性的特征莫过于政府在东亚(包括日本…  相似文献   

2.
浅谈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宋建元市场经济秩序是指由于国家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干预而逐渐形成的市场主体的行为规范和道德风尚。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让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为规范和道德风尚得以实现,是保持国民经济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高速发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社会福利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福利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指出核心问题是,在福利多元化的思想指导下,国家在福利改革中把福利责任推向市场和个人,而国家的管理在退位。本文通过回顾西方发达国家福利理论的发展和实践,并且借鉴近期东亚发达地区的反思和强化国家福利的经验,明确一个被社会政策学科已经确立的思想:国家福利是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补偿并成为国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中国应该在福利多元化中强化国家福利主导的作用,重构中国国家福利。  相似文献   

4.
东亚仍然是世界上最稳定的地区之一,地区大多数国家关系正常,政治对话已成为解决该地区国家之间问题的主要形式;大国和如.国家集团的相互制约构成东亚特定的安全格局;美日仍是影响东亚安定的最主要因素,东亚尚未完全具备建立全地区安全机制的基本条件。东盟的崛起东盟作为一个中小国家集团迅速崛起,使东亚政治力量对比发生明显变化,这个集团在东亚安全领域的创举有助于东亚形势的稳定。(-)东盟地区论坛(ARF)为东亚和平做出了贡献东盟地区论坛的诞生有其较复杂的冷战后地区现实背景和东盟希望自己能在东亚发挥更重要的政治作…  相似文献   

5.
学习与知识创造是东亚模式的精髓,这是我国创造“中国模式”需要借鉴的最重要的经验。但学习并不是简单的模仿,知识创造更是因时因地而异。由于东亚模式是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产物,作为其潜意识结构和无意识技能,虽然其精髓对东亚地区具有普适性,但其具体架构无疑具有历史局限性。事实上,作为熊彼特意识上的“创造性毁灭过程”,东亚模式正处于重大转折时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表明,任何时期都不存在某种固定不变的经济发展模式,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体制发展模式调整滞后的结果。正如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欧经济…  相似文献   

6.
在向先发国家追赶的过程中,后发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历史渊源、国家与市场的关系、战略地位、资源禀赋、发展理论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东亚、拉美和非洲三种主要的发展模式。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及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相似文献   

7.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对两岸经贸合作的影响 东亚经济发展的多层次性为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内部环境,但由于东亚地区的复杂胜和多样化,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能够带领和协调东亚各国(或地区)经济合作的主导国家。中国大陆人口多、增长快,处于区域经济和安全形势的重要地位。随着经济实力和贸易实力的增强,大陆已经开始成为支撑东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柱石,大陆巨大的市场已经成为引领东亚经济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东亚崛起的文化背景分析●戴激波一东亚的崛起及其影响近代历史上,东亚就整体而言是一个处于世界体系“边缘”的地区。自19世纪中叶起,面对西方国家的冲击,该地区只有日本通过强制措施,在“殖产兴业”、“富国强兵”以及“文明开化”的旗帜下,摆脱了深重的民族危机...  相似文献   

9.
自六十年代末期开始,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持续而迅猛地发展,年平均增长率达到8%,被誉为东亚经济奇迹,并被视为全球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有人甚至断言“东亚世纪”已经来临。而去年自泰国爆发并迅速蔓延的金融危机给这些“希望之星”蒙上了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10.
在探究这场始肇泰国、继而波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再蔓延到新加坡、韩国及中国香港及台湾地区,甚至祸及整个世界经济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诸多成因中,有一种观点认为:这场危机是东亚模式的危机,东亚模式已是历史的终结(见《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年第5期第31页)。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所引发的该地区国家或地区连锁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仍在发展,使关于东亚模式的争论频频公诸于众。对这一模式持否定态度的人士以东南亚金融危机为佐证,以证实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保罗·克鲁格曼教授早几年一番论断:东亚经济的增长没有什么…  相似文献   

11.
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中国市场经济,不仅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着质的区别,而且由于中国的社会历史、政治、文化等因素,以及发展市场经济进程的内外经济环境的特殊性,它在模式上也必须具有自己的特点。中国不仅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且最终要形成独具特色的市场经济模式。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一、经济内容与经济模式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历经二百多年曲折、痛苦乃至罪恶的发展,到本世纪后半叶才逐渐形成了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美国的消费者导向型模式,法国、日本的行政管理导向型模式,德国、北欧一些国家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的基础是人们因分工而用生产的产品进行交易的相互需要。尽管商品交易是人类生产活动因分工带来的自然结果,但更是公民权利发展的法治结果,因为交易并不只是物物转移而且是权利转移。当交易成为社会的普遍行为,就必然要求发展人们之间的契约关系,促使交易机会的范围不断扩大,公众有了愈来愈多的选择,并形成了各种市场秩序与自由。商贸成为了市场经济的核心,商贸的发展推动着一个国家的强大和社会的稳定。贸易是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起飞的重要支撑。无论是因东亚奇迹被人称道的南朝鲜、台湾,还是以小搏大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挪威、以色…  相似文献   

13.
朱虹 《新东方》2010,(5):68-70
一、文化是重要的国家基因 国家基因是指国家相对恒定的人文、自然条件,是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人文环境和自然背景,国家基因对国家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中国的国家基因是东亚大国、汉字文化圈中的文明古国和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儒家提倡“道德”普世价值,讲求以德服人和以德治国。近代东亚地区秩序变动,  相似文献   

14.
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企业制度冯雷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杜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是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经济关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上百年的进化,已经形成了适合各自国家经济状况的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5.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讲,金融全球化是一个市场经济制度范式扩张和制度替代的过程,加入金融全球化进程是东亚经济的必然选择.由于后发劣势、路径依赖和政府俘获等问题,东亚经济未能成功应对金融全球化的要求,陷入了制度困境,增加了金融领域的不稳定性.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我国应在渐进式金融开放的同时积极推进金融领域尤其是微观层次的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下的农业保护问题安徽农业大学罗妮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市场经济中的特殊产业,世界上许多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都对农业实行了不同形式的保护政策。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重新抉择的十字路口,促使它进行抉择的宏观环境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内经济体系自199...  相似文献   

17.
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儿童发展问题部 长级磋商会议是本地区儿童发展领域重要的磋商机制,往届会议通过的“马尼拉一致意见书”、“河内宣言”等文件已经成为本地区儿童发展的指导性文件。2001年 5月14-16日,中国政府承办了第五届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儿童发展问题部长级磋商会议。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官员参加了会议其中还有来自非政府组织和儿童的代表。会议评估了过去十年来本地区各国儿童发展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了新的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儿童发展问题的纲领《北京宣言》。为九月将在纽约举行的儿童发…  相似文献   

18.
东亚新学说理论认为,曾经创造了“东亚奇迹”的东亚模式是有特点的创新体系,但任何时期都不存在不随时代变化而因应变革的发展模式。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与国际经济环境变迁有直接的联系,同时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东亚发展模式调整滞后的结果。以此理论视角重新审视60年来台湾经济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作为东亚模式创新体系基本要素的“出口导向”、“政府作用”等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是在时空背景发生巨大变化时,台湾当局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变革,甚至反向作为,才使得台湾经济发生了由“奇迹”到“困境”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将是具有健全民主法制的泱泱大国。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中国军民八年的浴血抗战,使一个长期被讥为“东亚病夫”的国家,有资格作为一个大国,与美、英共同参加了开罗会议,并在战后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近年来,由于国力日增,香港的回归和...  相似文献   

20.
曾凯 《前沿》2010,(11):91-94
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科技革命的当今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于其推动生产力方面的高效率,直面的回答了传统社会主义能否适应新科技革命需求和市场经济能否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坚持走下去的追问。但与此同时它又衍生出另外两个问题:第一,面对资本主义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衍生出来的能源危机、生态危机等弊病,社会主义能否利用市场经济完成对资本主义的超越?第二,社会主义中国在利用市场经济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阶段性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如何发展,如何创新,从而完成对社会主义自身的超越?前一个问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共性问题,后一个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性问题,前一个是外部问题,后一个是内部问题。两个问题共同指向的是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发展与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而破解该问题还必须依赖与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思想的解放进一步发展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