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起红25军,人们自然会想起大名鼎鼎的徐海东、吴焕先、徐宝珊……但是提起徐海东让“位”.不当军长当副军长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2.
杨燕杰 《求实》2000,(1):45
抗日战争始于何时?通常的说法是“八年抗战”。不错,我们说,从日本侵略者在1937年7月7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算起,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经过了8年的浴血奋战的。可见,“8年抗战”是站在关内角度来说的。如果包括关内关外的全中国角度来看,情况就不一样了。还在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围攻东北军的沈阳北大营,受到东北军将士英勇反击的时候,中国人民的抗战就已经开始了。虽然后来东北军将士服从蒋介石的“绝对不抵抗”命令,含恨撤进山海关里,但是属于东北军的马占山旅官兵却继续在黑龙江的泰…  相似文献   

3.
余佩英 《党课》2011,(18):73-75
冯玉祥是我国现代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旱年倒戈反袁,不久又率西北军粉碎了张勋的复辟阴谋。1924年,发动“首都革命”,将废帝溥仪逐出故宫,并迫使贿选总统曹锟下台。“九一八”事变后,组建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抗战胜利后,反对蒋介石内战独裁政策,  相似文献   

4.
<正>在长达14年的抗战中,参加东北抗联的5万多名将士大部分血染疆场,其中有40位军级以上干部为国捐躯。东北抗联军级以上高级将领牺牲的比例远远高于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游击纵队及其他抗日武装。东北抗联在统一建制前牺牲的7位军级干部东北抗联在统一建制前先后经历了红军游击队、反日游击队、抗日同盟军、反日联合军和东北人民革命军等阶段,  相似文献   

5.
目击二十九军追杀日军王德山我是丰台区卢沟桥乡大井村人。“七七”卢沟桥事变那年我12岁,我亲眼目睹了29军士兵在大井树袭击日军的情景。“七七事变”时,大井村是丰台通往卢沟桥的要道,村里驻上了日军,在7月27日夜间突然撤走了,听说南苑那边仗打得很激烈。2...  相似文献   

6.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曾有五支能征惯战的抗日“王牌军”(也是国民党引以为豪的五大主力)。他们作战顽强,屡屡挫败日军的疯狂进攻,打得日军闻风丧胆,为抗战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时也令盟国刮目相看,赢得了世人的尊敬。这五支抗日王牌军就是新编第1军、新编第6军、第5军、第74军(即整编74师),第18军。他们中,建军最早的是第18军,建军最晚的是新1军和新6军。然而抗战胜利后,他们被蒋介石当作发动内战的本钱,再也没能续写辉煌,先后被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歼灭。其中,被歼灭最早的是整编74师,最晚的是第5军和第18军。“种子军”——第18军第18军…  相似文献   

7.
1945年“八·一五”光复之后,我党我军迅速出关,配合苏军解放东北。1946年2月,蒋介石急令滇军来东北抢地盘,打内战。滇军原为云南地方部队,抗战初期被编入国民党军非嫡系部队。抗战胜利后,卢汉率滇军九十三、六十两军前往越南,受降日军。之后,奉调东北。六十军开往抚顺、长春;九十三军及第一集团军司令部进入辽西锦  相似文献   

8.
曾集国民党党政要务于一身的蒋介石,给世人的印象是不苟言笑,其实不然。请看下面两段轶事:“五个军?第五军?”某日,一战区有电文驰来,蒋介石看后大惑不解。原来电文是这样写的:已派五军增援。蒋介石认为电文语意不明,便大笔一挥,写道:“五个军?第五军?”然后退回。一字之关,文意相迥,战争之事,岂同儿戏!“我非字纸篓”抗战胜利后,有部属呈上《抗战胜利之建军计划》一文。蒋介石看到这洋洋数万言、内容冗长的文章,在附件上提笔批道:“我非字纸篓。”公文发还后,幕僚们不禁汗颜。于是,重新研读,并择其重点, …  相似文献   

9.
在纪念中国抗战胜利 60周年的日子里,我想起 67年前,即1938年7月, 365位义勇军在广东南澳岛上与日寇血战的悲壮事件。陈诚曾代表政府向中外记者作过介绍,武汉《大公报》誉之为“南澳抗战精神”。在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孤岛喋血中, 殉国者逾265人。今撰其中为国捐躯首要七壮士传,以悼忠魂。  相似文献   

10.
剿灭土匪“九路军”周树清1949年7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常德城。8月由解放军第十三兵团四十七军一六○师进驻常德,不久由此部队组建常德军分区,所属四八○团负责清剿县内匪特。解放前,常德县是湘西门户,又是湘西国民党政治经济的中心,军队云集,特务活...  相似文献   

11.
皖南事变发生后,新四军丧失了在全国抗战中的合法政治地位,华中国共两军关系从此破裂。但新四军仍坚持不懈地开展对国民党军的统战工作(又称“友军工作”)。本文侧重探讨了新四军“友军工作”的特殊环境、工作方针的确定、实施情形,并论述了这一工作的特点。关于皖南事变后的新四军“友军工作”的研究,历来为人们忽略,本文通过对这一特殊问题的探讨,揭示了新四军在抗战中,顾全大局,对国民党军所一贯坚持的团结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2.
娄晶  崔宏 《新长征》2011,(7):19-20
杨靖宇指挥东北抗联第一路军为配合全国抗战,在东南满积极开展游击战争,使日伪统治当局不得安宁。因而,日本侵略者视杨靖宇领导的抗联一路军为满洲“治安之癌”。  相似文献   

13.
王艳梅 《新长征》2011,(7):26-27
争取国民党第60军起义,是党中央在内战爆发前做出的决策。60军是国民党云南地方部队,又称“滇军”。“滇军”在清末民初拥护共和,发起反袁起义;抗日战争中参加台儿庄战役,令日军闻风丧胆;抗战胜利后,被迫到东北参加内战,与国民党嫡系部队矛盾较深。1946年4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争取或迫使滇军起义,派刘浩负责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14.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二十九军的弟兄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 把它消灭! 把它消灭! 冲啊!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杀! 这首流传甚广的抗战歌曲——《大刀进行曲》,是当年作曲家麦新为第29军大刀队创作的。它曾激励了全中国的抗日军民,尤其是最后一声“杀”,强烈抒发了中国军民对  相似文献   

15.
淞沪抗战爆发前。我隶属胡宗南部第一军第一师第二旅(旅长严明)第四团(团长李友梅)二营(营长姓黄,广东人)四连(连长邓仪元,湖南人)二排(排长顾先芝,山东人)任上等兵。 1937年春季,胡宗南的第一军由甘肃陇东开至江苏徐州一带整训、补充。同年8月底,“八·一三”淞沪抗战打得十分激烈时,笫一军奉命从防地开进  相似文献   

16.
“七路半”毛泽东与傅作义早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就开始交往了。那时,傅作义任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国民党第35军军长。为了联合傅部抗日,1936年8月14日,毛泽东写信给博,说:“琢州之战,久闻英名……先生北方领袖,爱国宁肯后人?保卫绥远,保卫西北,保卫华北,先生之责,亦红军及全国人民之责也。……先生如能毅然抗战,弟等决为后援。亟望互派代表,速走大计,为救亡图存而努力,知先生必有同心也。”以后,毛主席又派彭雪枫等人,多次去与傅商谈抗战的事情。1937年8月,红军改编的八路军开始奔赴抗日前线。为争取友军共同抗战,毛…  相似文献   

17.
每一位将军都有自己的看家绝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首任军长刘金轩有两个看家绝活:一是,会出“饿不死”的主意,从而在陕南组建了一支“饿不死”的奇军,让国民党军头痛不已。二是,爱“侃大山”,用他自己的话讲,“侃大山”是知兵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与延安时期的党报党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8年9月29日,延安桥儿沟天主教堂被装饰一新,扩大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就在这里隆重举行。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于10月14日向与会代表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报告分析:在新的抗战形势下,“必有一部分人,因为主要大城市与交通线的丧失,财政经济的困难,国际援助的不及时,因而发生着与增长着对抗战前途悲观失望的情绪。而日寇、汉奸、亲日派,必将利用这种情绪,大放其和平妥协空气,企图动摇我抗战的决心”。因此,高度发扬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克服悲观情绪,拥护抗战方针,反对投降妥协,坚持抗战到底,显然成为全…  相似文献   

19.
赵建军 《党史博采》2004,(12):20-25
项英和叶挺,是抗战前期新四 军里两位重要人物。一位是著名的工人运动领导者、中华苏维埃共和 国副主席、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新四军副军长;一位是大革命时期 的北伐名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 的领导者之一、新四军军长。在领导新四军抗击日寇和国民党顽军 的斗争中,他俩曾密切合作,携手 并肩;但又因各自的性格不同,加之体制的原因,彼此也发生过矛盾并有过多次争执,互不相让。后来,他们在国民党制造的“皖南事 变”中,一个被身边的叛徒杀害,一个则被国民党扣押,留下了令人扼 腕叹息的悲剧。项英和叶挺,是抗战前期新四里两位重要人物。一位…  相似文献   

20.
1937年“七七”事变后,社会各界都要求蒋介石释放张学良将军,让其出来领导东北军抗战。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也放出了可以释放张学良的风声。于是张学良的四弟、共产党员张学思,按照党组织和周恩来的指示,积极开展营救张学良的工作。张学思虽然出身于封建军阀家庭,但在青少年时代就追求进步,探寻真理,积极投身于民族解放斗争,最终背叛了封建军阀阶级。1933年4月,由王金镜同志介绍,张学思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接着,受党的指派,同王金镜等一道河入东北军六十七军特务队做“兵运”工作,准备等时机成熟时把队伍拉出来,组建华北工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