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经过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到民主革命运动,贯穿其中始终有一条主线,就是推实思想。惟实,顾名思义,就是面对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惟实的出发点乃是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惟实的内容虽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但也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对传统思想文化的批判,即“非古”,一是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师法,即“师夷”。“非古”与“师夷”在不同时期各有侧重,“师夷”又有由低到高层次的演变过程,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非古”与“师夷”交叉叠印,构成了近代中国的推实画面。近代中国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2.
论魏源的军事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源在鸦片战争之后 ,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战略思想和“以夷攻夷”、“以夷款夷”、“悉夷情”、“筹海防”等策略原则 ,并就军队建设、作战方法、军民结合等方面提出了诸多正确意见 ,从而为中国军事近代化提供了一个初步的蓝图和正确的方向。因此 ,魏源的军事思想 ,成为中国军事思想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相似文献   

3.
近代湘籍思想家和外交家郭嵩焘之所以称为湖南人"独立之根性"的典型代表,是因为浸润着湖湘文化元素的家风和地方风气培养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反思精神,影响着他数十年如一日,始终以湖南人特别独立之根性读书、为官、做学问。特别是他继承和发扬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实学精神,最早将中国传统实学与西方近代科学结合起来加以理解,提出向西方学习不仅要"师夷之长技",而且要师夷之根本政教制度、民情风俗的见解,大大超越了前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和湖湘文化向近代化的转换。  相似文献   

4.
在现今,“中国特色”一词几乎无所不在。所谓特色,就是别国没有、只有咱中国才有的东西,以前也叫“国粹”。那些原本是外国做的东西,“侵入”了或被“引进”了中国后,也往往会被涂上一层“中国特色”,被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同化”了。即使是外来的思想,“也立刻变了颜色,而且许多论者反要以此自豪。”但是现在,来自西方的“物质文明”在中国已  相似文献   

5.
《上海人大月刊》2011,(10):47-47
重庆市委、市府不久前提出“共富12条”,就是希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具体实践上作些探索。我们经常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本质和核心到底是什么?简言之,我看就是共同富裕。这是区别于西方的道路,是中国人要走而且能走出来的道路。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博采众家之长,吸收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是正确的、必要的,包括西方一些先进的思想文化,我们也要虚心学习。但中国有自己的特点,中华民族有自身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概括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三个主要因素,三个方面协调发展,统一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先进文化联接经济和政治,共同组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六个基本特征,才能驾驭好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全面认识、把握“三个代表”思想统一性的基础上,增强“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正确总结党领导思想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用“三个代表”思想武装全党,努力提高自身思想文化素质和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概括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三个主要因素,三个方面协调发展,统一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先进文化联接经济和政治,共同组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六个基本特征,才能驾驭好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全面认识、把握“一个代表”思想统一性的基础上,增强“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正确总结党领导思想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用“三个代表”思想武  相似文献   

8.
魏源(公元1794—1857年)字默深,湖南邵阳人。他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急剧转变时期的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家。时代的特征决定着其爱国主义思想的精华是其经世致用的思想。魏源经世致用思想作为一种崇实求治的政治思想,有其自身的特点,且为近代湖湘文化所继承和发扬,从而对五四前期青年毛泽东的  相似文献   

9.
孙丽娟  卜祥记 《求索》2010,(4):211-214
延历千年,与湖湘文化心脏一起跳动的精神脉搏,就是湖湘学人挥之不去的独特的"春秋情结"。从湖湘学派奠基人胡安国到清末经学大师皮锡瑞,举凡王夫之、魏源、曾国藩、王闿运、王先谦等几乎所有有影响的湖湘学人都曾将注意力聚焦在《春秋》上。这一现象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都极为罕见。他们的思想如此一致地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夷夏之辨,二是革新变法,形成了湖湘学人"教治并重"的精神传统。湖湘学人的"春秋情结"及其与时俱进的"春秋学"研究,形成了湖湘学术延历千年的一大传统,给湖湘社会带来了开放与保守两派并流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雷锋精神实质与湖湘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绍菊 《湖湘论坛》2009,22(5):72-75
1964年,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事迹家喻户晓,雷锋精神促进了一代代人的成长。雷锋是从湖南走出来的,当然其身体里也流淌着湖南人的血脉。湖湘文化就是在湖南这块土地上经过几千年繁衍滋生的文化,也就是湖南文化的精神和内涵。而从各种研究和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雷锋精神和湖湘文化有着切不断的联系,甚至可以说雷锋精神也是对湖湘文化中优秀品质的传承发扬。  相似文献   

11.
凡一个时代,一个地方大批人才的出现,除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外,必须有一个出类拔萃的领袖人物,并在斗争中获得胜利,得到发展,才有可能出现群星璀烂,英才济济的群体。 在中国近代百多年的历史上,湖南曾出现了五大人才群体。第一个人才群体是陶澍、贺长龄、贺熙龄、魏源等政治改革的启蒙派,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从而成为中国学习西方文化的先行者。第二个人才群体是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  相似文献   

12.
彭宏杰 《湖湘论坛》2004,17(5):31-33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思想 ,因其丰富的、科学的内涵 ,在引起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广泛讨论并产生许多优秀成果的同时 ,也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它的提出 ,不但为新世纪党的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而且揭示了先进文化与党的建设的内在联系。在党的建设处于“全面推进”时期 ,这种内在联系的要求 ,就是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先进文化推进党的建设”是二者最科学的结合方式 ,既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以改革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的具体体现 ,又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的重要体现 ,并能够加快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湖南电视在全国独树一帜,被誉为“湖南电视现象”。这是湖南电视人的自豪,也是湖南人民的骄傲。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思想,从文化的层面上,审视一下湖南电视现象的内涵、产生的深层原因以及这一现象的人文效应,对探求湖湘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不无裨益的。   一、湖南电视是湖南文化的载体,又是湖湘文化的组成部分。   电视是文化传播。湖南电视立足湖南,面向的受众和服务的对象首先是湖南的父老乡亲。按照接近性的原理,湖南的父老乡亲最关心的是其周围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环境。受众需求是电视赖以立身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朱爱民  ;彭先国 《求索》2008,(3):227-229
湖湘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脉络相通,两者都推崇拼搏到中流击水。湖南人的拼搏精神根植于湖湘文化,随着近代湖湘人物之活跃崛起,这种湖湘思想亦耀眼于历史长河,历久不衰。湖南人懂奥林匹克,这种懂是一种大悟,是一种思想。既悟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本质,也悟到了超越奥林匹克精神之上的东西。湖南人擅拼搏,一旦发轫就会惊天动地,历史与现实,似乎都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近代湖湘文化是一个与外界文化不断交融汇合的时时处于流变中的系统,既有它的独特性,又有她的交融变动性。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王先谦等作为湖湘文化的代表,以湖湘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为基础,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提出了近代企业管理的新思想,这些思想对现代工业企业管理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海国图志》为主要载体的“魏源方案”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精英为应对由鸦片战争所导致的国家主权危机而提出的匡国济时之策,是晚清考据学向今文经学转向的重要成果。“魏源方案”在魏源生前遭遇冷落,是宏观社会环境、创新方案本身的性质以及方案传播的社会网络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根本上说是制度衰朽的问题:含有“制夷”内容的“魏源方案”不仅在政治上不合时宜,也与政府既定的扶夷策略根本冲突;其“师夷长技”的文明史观挑战了当时华夷大防的主流意识形态;方案向上传播有阻力,向下传播无动力,主要通过熟人网络在有限的知识精英中传播。“魏源方案”的传播困境,也是当时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由于科学地理知识的贫乏 ,我国自古就有“中国者 ,中央之国也”的传统观念 ,这种妄自尊大心理成为有清一代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所在。明清时期 ,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所带来的地图、地理著作及创办报刊对天文地理知识的介绍 ,挑战了中国自古有之的“天朝中土”观念。另一方面 ,鸦片战争前后 ,一批具有先进眼光的志士仁人如林则徐、魏源等 ,在传教士所带来的新信息新观念的影响之下 ,也开始从地理图志入手 ,寻求中国的自强之策。他们从注意地理、历史的差异进而反思政治体制的不同 ,向国人灌输了一种迥异于中国传统的西方政治制度 ,由此 ,西方的“国家”观念开始动摇中国传统的“王朝”思想。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 ,为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准备了思想观念层面的变革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所谓先进文化就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具有导向价  相似文献   

19.
和龚自珍齐名,可称为维新思想先驱的,是魏源。他比龚自珍晚死十多年,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其著作的内容,在“学习西方”方面,确较龚自珍发展了一步。魏源的“变易”思想,受今文经学影响也较明显,他对经籍专书进行了缜密研讨,写了《诗古微》和《书古微》。  相似文献   

20.
卢如华 《湖湘论坛》2009,22(5):68-71
地域文化对李白思想与创作的影响很大。从李白出川路径选择策略来看,血性传承、经世济用等南楚湖湘文化特质对李白最终形成“济苍生”社会政治理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