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史学界就新民主主义社会应不应该作为"独立的历史阶段"来认识和对待,存在着两种不同意见,本文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历史必然性、新民主主义社会本身质的规定性、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向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必经阶段等方面,论述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任何其它社会形态所不可包容的独立的历史阶段,同时也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阶段。  相似文献   

2.
(一)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的显著特点。 社会主义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上,都有其不同的显著特点。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阶段、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阶段、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为社会实践的阶段。空想社会主义是以“乌托邦”为其思想理论特点的,它从理性、人性出发,来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构想理想社会的方案。社会主义从空想成为科学,把徘徊在乌托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过程也即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共同富裕规定了其前进方向。在这一阶段,特别是当前我国贫富差距和发展差距问题凸显的情况下,必须把社会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体现共同富裕建设的内容,防止两极分化。这就要求逐步构建起推进共同富裕建设机制,适时加大共同富裕的政策含量,不断加强共同富裕建设。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和发展处于关键时期.解放思想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的法宝,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法宝,进而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法宝.我们必须把解放思想作为求真务实的着力点,用求真务实的作风来解放思想,真正把解放思想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社会动员是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策略,也是政党的固有功能之一。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社会动员,纵观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党曾把社会动员视为一种基本的工作方法,并积累了宝贵经验。当前我国已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新时期我们更应该提升社会动员能力,以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一词是未来美好社会的象征。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视为同义语,并提出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论。列宁把社会主义理论建立在现实之上,赋予社会主义以蓬勃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社会主义概念和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构建了社会主义的新语义,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存在的过渡时期都具有一定的特征和特定的历史任务。而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准备文明条件的历史阶段,它的一般特征和特定的历史任务和“过渡时期”有相同点也有很大不同点,是不可逾越的社会主义历史发展阶段。资本主义发展起来的跨国公司、网络经济等经济全球化文明是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只有发展到了那个时候,才能携手进入标准社会主义社会。广义的共产主义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标准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共产主义社会阶段。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报告 ,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并将它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起 ,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目标。本文试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优势和特点作以下初探。“文明”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及其结果的总和 ,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状况的标志。作为一个描述性概念 ,它所揭示的是人类社会总体进程及其所处的发展阶段 ;作为一个目标模式则表征着社会在未来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政治文明是指人们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  相似文献   

9.
中共沪州市委党校徐仁义认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就是三论,即发展阶段论、横向论和纵向论。社会主义社会是由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社会之间的一个革命转变时期,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根据各个国家的具体状况,又可分为若干个小的发展阶段,这就叫做“发展阶段论”。社会主义理论有政治理论、经  相似文献   

10.
从苏联宣布成为第一个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到今天,社会主义的实践运动已有50余年的历史了。这50年的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也正是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本否认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矛盾。 这个阶段是从1936年苏联宣布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50年代初斯大林逝世前后。在这个阶段,斯大林简单地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状况完全适合”,苏联各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的产生和演变都需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形态发生改变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矛盾运动的结果,也需经过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当代社会仍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形态,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社会主义社会生产方式还没有建立起来,而社会主义中国只是历史形态中的个别国家、个别地区,它仍处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包围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过渡的一种好形式。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晚年不断追求理论水平的深化,把研究放在更高的范畴,对东方落后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答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思想结晶所在,在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等方面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3.
一 正确理解党的十三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的论述,要把握住两条:一是要把握住生产力标准这个客观尺度。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一切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任何社会的发展,包括社会主义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生产力起着决定的作用。只有坚持生产力的标准,才能揭示社会主  相似文献   

14.
十六大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过了三个阶段:十六大至十六届五中全会的酝酿阶段,提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六届五中全会至十七大之前的系统阐发和整体部署阶段,提出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大战略任务;十七大之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阶段,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三个方面相互配合、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15.
民主社会主义是二十世纪以来国际性的社会政治思潮之一,它不仅在资本主义国家盛行,而且席卷了东欧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它在东欧政局的急剧演变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也涌入我国。民主社会主义以自我标榜崇尚民主而著称,本文就民主社会主义的民主观进行一点浅显地分析。 民主社会主义提出“民主高于一切”,它把民主解释为全体社会成员不分阶级差别,可以同样拥有享用的社会权力,并且可  相似文献   

16.
当市场经济把中国社会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时,社会和谐的问题尤为重要.和谐就得有一个价值共识的导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问题自然被提到议事日程.这个价值体系的结构构成,其取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市场经济价值取向相互作用,产生碰撞乃至实现融合的机理何在?思考和分析以上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向强国之路的行动指南。在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如何理解共同富裕与同步富裕,对于改革进程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错误地把共同富裕理解为同步富裕,认为社会主义就应该人人有饭吃,而不论对社会  相似文献   

18.
人道主义是适应于市场交易和商品生产的社会意识形态.在实行"新经济政策"前,列宁也是否定市场经济并力主计划经济的,于是,当他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时,也把人道主义看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对立物;当他把当代市场经济即股份制大公司看成帝国主义经济基础时,也把当代人权视作资产阶级专利品.这是列宁的两大理论失误.问题是,作为生活在市场经济及其文化积淀中的先进知识分子,列宁又不时地以人道主义和人权作为自己的价值判据,因而,列宁在人道主义上又存在着自相矛盾的论述.这是列宁的第三个失误.列宁的失误也说明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能笼统否定和批判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标志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这个新时期里,就如何进一步为精神文明创造一个稳定的宏观体制环境、社会环境,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物质文明建设,我认为务必强化“一个认识”,实现“两个转变”——这也是加强和改善我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领导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中 ,首要的是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生产力不发达。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这也是我们在进入新世纪时面对的新形势提出的要求。当前 ,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 ,都要求我国的经济在今后五年到十年有一个较快的发展。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开好头、起好步 ,打好基础 ;才能有效地解决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 ;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