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判断水中尸体是生前溺水或是死后抛尸,以及高度腐败尸体的死因鉴定是法医学实践中的难点问题,硅藻检验是鉴定溺水死亡的重要辅助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硅藻检验技术的发展情况,阐述了法医学硅藻检验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法医学领域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硅藻检验是法医学水中尸体检验中鉴别生前溺水与死后抛尸、推断落水地点的重要手段,以硅藻DNA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成为硅藻检验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了较快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硅藻分类调查。本文对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其在法医学硅藻检验中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及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李延阁 《刑事技术》1998,(6):35-35,37
本文介绍一种检验硅藻时破坏有机质(简称破机罐)的工具。对于溺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教学及法医工作者的劳动保护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硅藻检验是鉴别生前溺水死亡与死后抛尸入水的一种可靠、实用的方法。特别是在尸体高度腐败或白骨化时,甚至是唯一的方法。在检验器官组织中的硅藻时要先破机,为此,我们成功研制了破机罐,为硅藻检验提供了一种理想的破机工具。  相似文献   

4.
溺死鉴定是法医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目前在相关法医学案件中,主要采用法医病理学尸检与传统硅藻检验等方法综合分析进行鉴定。传统硅藻检验存在灵敏性较低,易于污染等不足。采用PCR法检测尸体不同脏器组织中是否存在水中浮游生物的DNA标记,适用范围广,信息量丰富,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有较好的法医学应用前景,有望成为鉴定溺死的新方法。本文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相关研究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
硅藻检验是法医学溺死诊断中的主要实验室检验方法,在鉴别水中尸体生前溺死和死后入水以及推断落水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工智能自动化硅藻检验基于硅藻形态学特征,应用人工智能算法对组织器官中的硅藻进行自动化识别和分类,是法医学硅藻检验的一次技术革新。本文从形态学硅藻检验方法展开讨论,并对人工智能算法参与的自动化硅藻识别和分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可以辅助硅藻检验得到客观、准确、高效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有望成为未来法医学溺死硅藻检验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法医检案中,水中尸体的检验是工作中的难点。硅藻检验作为水中尸体检验的必须手段,因其操作简便,被广泛应用。通过实际案例,对上海地区水样中硅藻的分类、分布进行了疏理。以期为上海地区溺水死亡案件落水地点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杨河水域硅藻的数量及藻属分布,为法医学水中尸体检验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2年9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杨河水域的15处样本点的水样标本,显微镜下对水样中的硅藻分类进行鉴定。结果川杨河水域共检见12种硅藻藻属,种群中小环藻属、羽纹藻属等为优势藻属。川杨河黄浦江段、中心段及东海段硅藻藻属有所差异。结论应用川杨河水域硅藻藻属的分段研究结果,可为溺死的法医学鉴定,尤其是判断落水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溺水死亡者肺、肝、肾、骨髓等器官淡水硅藻检出率可能存在的季节性差异,为法医学解决水中尸体死因鉴定提供技术帮助与科学证据.方法 收集2009~2011年1、4、7、10月沈阳市浑河中溺死尸体每月(组)各5例;45只家兔分相应月份生前、死后入水组及对照组,分别于当月发现水中尸体后第2天入水,取人及兔肺、肝、肾、股骨骨髓及现场水样备检,应用酶消化法检测各组器官中硅藻数量、种属并与现场水样比对.结果 各组溺死尸体肺中均检出多量硅藻且种属与现场水样一致,春、秋及冬季溺死尸体肝、肾中仅可检出少量体积较小的小环藻等中心纲硅藻,夏季肝、肾及骨髓中均未检出硅藻;各组溺死家兔肺中均检出少量小环藻等中心纲硅藻,肝、肾及骨髓中未检出硅藻.结论 硅藻种群的季节性变化及不同种群硅藻体积的差异可能造成肝、肾等大循环器官中硅藻检出率的季节性差异;仅肺中检出硅藻,肝、肾中硅藻检验结果阴性并不能排除溺死可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浙江省杭州市、金华市1958~1993年,34年中尸体发掘检验资料72例(开棺56例)。通过检验能下结论的63例,占87.5%。此项检验需解决的问题集中,目的性明确,具有检验价值高的特点。其中损伤鉴定阳性率较高;白骨化尸体经骨髓硅藻检验阳性,对认定溺水有意义;疑为中毒的尸体,发掘前尤应对其可行性作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10.
<正> 水中尸体,诊断是否生前溺死,是法医学鉴定中必须解决的主要课题之一。目前国内外解决这个问题的检验方法较多。如肝、肾强酸破机检验硅藻法,由于操作程序繁杂,洁净条件要求较高,污染干扰较难避免,准确性有限;测定左、右心血血红蛋白法,虽较简便,但受客观条件限制,往往因尸体腐败失去鉴定条件,无法运用。笔者根据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