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媒体搜索     
2008年我国社会立法将有44项之多法制网2008年1月1日讯,2008年将是我国社会立法全面推进的重要一年。由民政部负责的有关社会民生的立法项目将有44项之多,其中包括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慈善事业促进法在内的  相似文献   

2.
刘绍宇 《人民论坛》2012,(17):48-49
公民行政立法动议是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是行政立法政治正当化的关键所在。公民行政立法动议权,是民主行政和法治行政的必然要求,其主要功能,一言以蔽之,就是对行政立法的正当化,具体而言,主要有政治正当化功能、社会正当化功能和经济正当化功能。  相似文献   

3.
一、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的地方立法趋势。一是创制性立法的空间仍然存在,实施性和配套性立法的比重将逐渐上升。二是随着法律和行政法规的不断完善,立改废结合将成为地方立法常态,修改的任务更重。三是立法方式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更加突出和强化立法的整体社会效益。四是地方立法中社会立法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服务型立法将进一步加强。五是新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内容更为专业化和具体化,地方立法朝着内容细化、条文精简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行政立法要建立民主立法机制 在民主基础上制定的行政法,才能代表广大人民的意愿,获得广大人民真心的支持、拥护和遵守。这是社会和谐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刘墨 《新东方》2010,(2):62-65
行政立法是指行政主体依据法定权限并且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也就是指这一部分法规的制定是由行政机关进行的。我国的有关法律对行政立法的过程虽有一套完整的规定,要求所立之法能够满足社会各方的要求,协调社会共同利益,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仍存在行政立法滥权和腐败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公安研究》2010,(2):93-93
徐彦伟在《探索》2009年第3期撰文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对行政主体的行政伦理的更高要求。当下,行政伦理缺失现象较为突出,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就文化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看,在于人性中恶的因素的扩张以及行政主体的侥幸心理。对行政主体进行民本思想教育、完善道德立法以及严格惩处是行政伦理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领域立法中如何平衡多元利益格局下的各类社会需求,在立法中如何体现对政府工作的支持与监督,如何增强地方立法的有效性?在当前经济转型、矛盾凸显的新时期,立法需要“直面”更多的难题。2009年市人大常委会计划完成11件法规,已审议通过了10件,另有1件法规将于近日提请常委会表决,其中1件法规由预备项目调整为正式项目。重视代表议案集中的、群众关注高的热点问题,破解社会领域立法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增强立法工作所需要的智慧、魄力、韧劲成为贯穿2009年度立法的“主心骨”。  相似文献   

8.
《人民政坛》2009,(4):40-41
童大焕2009年3月5日在《南方农村报》上撰文认为,人大代表的权力和职责有很多,但简而言之,不外乎是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并且将社情民意通过议案、建议等形式立法定规,从而为国家、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制度基础,并及时对行政、司法实施监督。如果说代表们为民办实事,是代表工作的一个“点”,那么。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并将其立法定规,进入常规的政治轨道,则是代表工作必不可少的“面”。  相似文献   

9.
行政立法理念和行政程序法 应松年从事行政立法和研究二十多年,他认为,“现代行政法基本的理念就是保护公民的权益,规范政府的行为。你要去管理社会,首先要在管理社会以前,或者在管理社会的过程中,把自己管好,规范好自己,目的就在于保护公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10.
论公众参与及其行政立法的正当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行政立法虽然是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 ,但是由于行政立法机关不是由民选代表组成 ,缺乏民意基础 ,因此需要公众参与行政立法促进行政立法的民主化。只有公众参与 ,行政立法才能获得民主正当性 ,行政立法程序才可能构成正当程序。公众参与必须符合自愿、平等、有效的实质要求。我国行政立法程序应当提高立法层次 ,强化公众参与制度 ,提高行政立法程序的民主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
法制保障 五年来.重庆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坚持从法定职能出发,围绕大局谋划和推进法制建设的进程.以保障和促进全市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立法质量和水平有了较大提升,立法工作在稳定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实现了由经验立法向适度超前立法的转变。由政府本位立法向社会本位立法的转变.由不愿触及矛盾向敢于和善于解决矛盾的转变,以顺应民意民情。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2.
关于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钮友宁 《人权》2008,(4):38-41
随着农村社会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而来的农民工群体日益增多。但是,由于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形态转型任务尚未完成,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短期内难以被彻底打破,现行的城乡行政管理体制和户籍制度,成为阻止农民工自由合理有序流动的制度性障碍,社会经济和劳动关系立法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深层次矛盾客观存在,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险状况乃至整个社会保障水平难以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协商民主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社会协商。基层政协协商民主的着力点,要放在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方面,增加协商密度,提高协商成效。  相似文献   

14.
行政立法是社会发展使然,在依法治国与加强行政法治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当肯定行政立法,积极主动地促进扩展行政立法。然而,行政权与立法权的结合,存在着权力异化的可能,存在着产生庄政的危险,我们必须在促进扩展中监督行政立法,绝不可以忽视放任行政立法。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社会逐步走向后工业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社会发生着全面的变革。在社会治理领域,工业社会的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将逐渐被后工业社会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所取代,公共行政的发展也将由管理行政向服务行政演变。服务行政作为后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其服务导向、公正导向、公民本位、充分的开放性、德治与法治相统一的基本构成因素将充分地反映出这一领域后工业社会总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由《民主与法制》周刊主办、民主与法制网协办的2012年中国十大法治新闻评选结果揭晓。2012年底,《民主与法制》周刊特别寻找出10个具有制度意义和较大社会影响的案件,10个可能引起立法和司法变革、引起公共政策改变的法治事件,10个记载中国立法进程、礼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进步走向完善的立法大事,共30个候选法治新闻,文章已在《民主与法制》周刊2012年第36期刊发。  相似文献   

17.
信春鹰 《中国人大》2010,(19):40-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即将如期形成。多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开展立法工作,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七大法律部门、基本覆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法律体系。从国际比较看,从农业社会走向现代工业社会,涉及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秩序的调整和转型,必然伴随着现代化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离不开“法”这把利剑。改革开放30年来,本市地方立法成为助推改革、观照民生、激扬民主的体现。从立法过程更公开更透明更民主。到“回头看”检验立法效果,在不断提高立法质量的“大方向”下,地方立法将创制性与实施性结合、前瞻性与针对性结合,打造了一个个亮点。  相似文献   

19.
张维炜 《中国人大》2010,(22):26-28
近期,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的车船税法草案,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关注和热烈讨论。据了解,本次车船税立法聚焦于两方面:一方面是车船税的征税依据由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升格为国家法律;另一方面,是将现行的乘用车按座位和车型统一计税,  相似文献   

20.
秦国荣 《长白学刊》2002,4(5):24-29
透明度原则是WTO的基本原则之一,司法审查制度则是其对成员方的基本要求,我国在加入WTO的议定书中对此分别作出了明确承诺。因之,在中国加入WTO后,我们要按照WTO规则和法治社会要求建立良性高效的法律运作机制,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活动都能按照法律和法律正当程序实行公开化、透明化的“阳光操作”,做到立法公开合理、行政透明民主、司法公正权威、执法公平适法,从而切实维护法律权威性和法制统一性,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