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是国际形势充满复杂多变的时代,国际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深刻的变化,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国际形势保持了总体缓和,局部动荡持续不断,时而剧烈,时而趋缓的基本态势。“9·11”恐怖袭击事件又为未来国际格局和地区形势发展注入了新的复杂因素。面对这种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冷静观察,沉着应付,对国际形势作出了准确的判断,并根据新的形势、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及时提出了符合时代要求和客观实际的新观点和新思想、新论断。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国际形势…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中央国家机关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组成。按我国《宪法》中关于“国家机构”的有关规定,中央各国家机关的关系应明确五个层次。第一,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它行使全国的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其他国家机关的权力都不能超越它。第二,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地位、职权来看,它是中央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但不能相当于或超越全国人大。因为…  相似文献   

3.
案例:材料一:实行村民自治,扩大了农村基层民主,但在一些地方也引发了“村支书与村主任谁是一把手、谁说了算”的争论。有的村主任强调,自己是全村选民选举产生的,村里的事应由自己和村委会说了算;而有的村支书则认为,村里的事如果不是支书说了算,党的领导就丧失了。材料二:2002年第5期《半月谈》报道:湖北省某地乡镇干部随便写个便条就迫使该乡镇合法当选的一村委会主任谭某辞职。材料三:秦守华是1999年3月合法当选的村主任,但是2001年9月山东省枣庄市泥沟镇政府非法撤销了他的职务。在同镇领导多次申辩无效的…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理想? 理想是与人生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的信念。信念是人们对某种理论、思想见解的执着追求,是人们评价自己行为的是非、善恶的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理想和信念都是知识、情感、意志的有机统一。为了正确地理解理想的含义,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突出表现,是一种精神现象,区别于客观事物。对客  相似文献   

5.
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何区别和联系?关于二卷的区别: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机关,其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合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它决定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中国人民管理自己国家的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涵义主要包括四个环节。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人代会制度的实质。这一实质是由人民民王若故的国家性质决定…  相似文献   

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回顾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发展,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日臻完善,近年来人民代表所提议案无论数量或者质量都在逐步提高。例如,1959年第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代表提案只有80件;1960年的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代表提案仅46件,其中政治、法律等方面的一件也没有。而从1983年召开的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至今年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以代表团名义或30名以上代表联合提出的议案数,由平均每次大会2O0多件、400多件,上升到今年的700多件。海外舆论也不得不承认:“平心而论,随着改革开放及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大…  相似文献   

7.
8.
贿选当县长 结局坐班房2001年6月,广东省和平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会议的最重要议程就是补选和平县县长,大会决定以等额选举方式,选举县长候选人赖志敏为县长。选举前,原和平县委副书记钟洪茂知道候选人中没有自己,为了获取权力,钟试图通过非法组织串联获取候选人提名。按规定,有10名人大代表联名推荐才能生效,但只有9人联名推荐钟为候选  相似文献   

9.
一、什么是人口?建国以来我国出现过哪三次人口生育高峰?1.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制度下,居住在一定地区内的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人口具有自然属性,是自然界的一种物质.是有生命的肉体组织,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需要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两性关系,并且要遵循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人口又具有社会属性,人的生产和再生产是通过一定的历史的婚姻制度和家庭制度实现的,婚姻制度和家庭制度的性质是由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一定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决定人口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有两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口的…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1.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时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成果,即精神生产(指人类通过自身的脑力劳动创造精神产品的活动)和精神生活(指人们为生存和发展所进行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享受的活动,包括科学、政治、法律、道德、艺术、体育以及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社交活动等)的成果。人类产生以来,不断地认识客观世界,并且不断地改造客观世界。最初,当人类同大自然作斗争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时候,人类的精神生产也就开始了。随着人类同自然斗争…  相似文献   

11.
一、什么是理想?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是怎样的?1.马克思主义认为,理想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精神现象。理想就是对未来的、可能实现的美好目标的设想。理想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未来性、可能实现性和美好性。所谓未来性,是指理想不是现实的东西,它是未来的目标。所谓可能实现性,是指理想是可以实现的,不能实现的东西不能称为真正的理想。理想是扎根于现实,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设想。所谓美好性,是指它比现实美好得多。美好就是更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将会给人民带来更大的利益和更多的幸福。人们常…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早在一个半世纪以前,马克思就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这是对哲学的本质和社会功能的最精辟的概括和总结。马克思讲的“真正的哲学”,并不是泛指一切哲学.也不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而是指那些概括了每一时代精神的、总结了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因而对理论思维发展有巨大促进作用的哲学。这种哲学给人类勾画了世界图景,回答了世界的本质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等问题。这种哲学是各种具体知识的升…  相似文献   

13.
1.公民权和人权是同一概念吗?公民权是一国宪法和法律赋予该同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人权不仅是指一定社会成员个人的权利和基本自由,而且包括民族和人民的权利和基本自由。可见,公民权和人权不是同一概念,二者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1)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由资产阶级最先以宪法的形式确认的。资产阶级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即公民权称作人权,并把它作为资产阶级宪法的重要内容。人权,最初是资产阶级为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特权而提出来的一个口号。世界上第一个把人权提到根本法地位的是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宣言指出:“一切…  相似文献   

14.
一、如果理解“法律”概念?《思想政治》初三第六课教材指出:“法律是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对于上述法律的定义应该这样理解:第一,法律这种行为规范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由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段,为了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通过国家矾关制定的,要求全体社会成员遵守与服从。因此,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具体地说,奴隶制国家的法律是奴隶主阶级意志的体现,封建制国家的法律是地主阶级意志的体现,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是资产阶级意志的…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运动?它的基本形式有哪些?这些基本形式间是什么关系?作为哲学范畴的运动,是指对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的总概括。恩格斯指出:“应用到物质上的运动,就是一般的变化。”他又指出:“运动,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所以,简单地说,运动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深化,人们对运动及其形式的认识比以往前进了一大步,但总体上仍可把运动形式归结为五大类,…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主义建立的基本标志是什么?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历史上,封建制国家的建立,标志封建社会的形成;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标志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那么有的同学会问:“为什么新中国的成立不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呢?”对此,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一是从中国革命的性质来看。新中国的诞生,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换来的。这场革命,是在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度里进行的,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内在根据。为什么矛盾能起这么大的作用呢?这是因为,任何矛盾都具有两重性:统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着的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双方力量对比不断发生变化。一旦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矛盾双方的地位就发生相互转化,主导方面和非主导方面互移其位置,于是旧矛盾解决了,让位于新矛盾,曲目矛盾决定的旧事物,也就被新事物所代替。这就是事物的内在矛盾引起事物发展的内在机制。为了更进一步认识矛盾引起事物发展的机制,我们还必须注意两方面…  相似文献   

18.
刘莹 《前沿》2015,(1):19-26
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领导层在当今世界向多极化纵深发展、新兴大国崛起的背景下提出的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创新外交理论,虽然是针对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特别是中美之间的关系问题,但"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十四字核心方针同样适用于中俄关系。基于对新的国际关系形势发展和进一步提升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考虑,中俄新近提出以构建两国新型大国关系为目标的外交新政策,旨在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提升和深化,应对国家转型和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以及构筑多极化世界新格局。目前中俄关系已基本解决了冲突和对抗的威胁,而需要建立相互尊重、合作的文化观念氛围。政治文化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具有建构作用。从政治文化的视角分析中俄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主要基于中俄在政治文化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大国意识是中俄维持和发展关系的基础,而在西方性和宗教性上的差异则是中俄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运用系统思维方法,从系统论的角度,用过程的观点对战后世界格局发展、演变的历史加以分析和研究,认为多极格局虽然尚未形成,但多极化趋势却是上升的历史大趋势.美国目前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所拥有的优势只是阶段性优势,相对于美国实现其独霸全球的目标,并不具有胜势.其独霸全球的战略构想与行动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单极霸权是与世界发展所要求的多元化、多极化格局格格不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