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对意识形态的内容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多个理论成果,并各具时代特点。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及其任务的认识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不成熟认识构成了这一时期党的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改革开放后,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我党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这些探索和回答标志着我党的意识形态实现了重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6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第一次提出的"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新命题,是我们党长期实践和理论探索的总结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迫切需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中国共产党人必将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并取得丰富的创新理论成果用以指导实践,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探索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解决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历史课题、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实现创新和发展的。社会主义理论在拨乱反正中起步,在改革实践中发展,在总结经验中深化。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成果在于进一步搞清楚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怎样对待科学社会主义;进一步搞清楚什么是资本主义、怎样对待资本主义;进一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对待社会主义。进一步搞清楚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创新.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能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必须掌握三个问题,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怎么划清界限。这些问题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经历长期的学习和研究积累过程,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才能解决。  相似文献   

7.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积累了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丰富经验,主要包括:要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科学体系看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看成一脉继承的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60年,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简单地说。60年分为前后两个“30年”。前“30年”为后“30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后“30年”是前“30年”的历史延续、校正方向和创新性发展。60年的伟大成就创造了一系列重要的历史经验,就是以正确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这些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建设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加入到我党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体现了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本文从历史的纵深角度对我党对该问题的探索和回答进行了概括和梳理。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现实体现,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要解决为什么要创新、创新什么、怎样创新的问题,而创新的价值、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方式与途径是应当重点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30年里取得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不断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些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使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实现了认识上和实践上的伟大觉醒,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2.
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最基本、最重要、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当时当地社会存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个伟大发现,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形成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作为发展着的理论,诞生160多年来已经经历了一系列发展阶段,今后还会有一系列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军队党组织的学风建设,是指在军队党组织范围内,改变或改善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在实践中回答有关学习的根本问题所传承和积淀下来的精神状态的实践活动。其本质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和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核心是端正军队各级党组织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保证军队党员干部正确学习、理解、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任务是端正军队各级党组织的思想方法,保证军队党员干部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具体来讲,军队党组织学风建设的任务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处在低潮的国际背景下,讲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这个问题具有特殊的针对性。每一个决心保持先进性的共产党员,都应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观点、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等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始终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等哲学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个基本命题。在这一命题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可能作为其内在逻辑线索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二是中国近代社会条件和文化机制的选择;三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实践探索、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人以“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建设马克思主义”为基本主题,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历史。我们要像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那样,科学对待前人的理论成果,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和处理理论与时俱进的有关问题和关系,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8.
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时代课题突显了时代的历史方位、突出矛盾和时代痼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是不断解决中国时代课题的历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正是在不断定位每个时代的历史方位,解决时代突出矛盾,破解时代痼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围绕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时代课题,不断探索和解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四大基本问题,形成了贯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条问题主线。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化。科学发展观作为新的社会发展指导理论,其"科学性"体现在明确回答了"什么是发展"、"发展为什么"、"如何发展"、"怎样评价发展"、"发展什么"等重大理论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经过无数事实证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杨晓燕  秦燕 《理论前沿》2009,(21):12-14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学术影响力,即通过学理化实现大众化。主要表现为:通过理论创新深入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转化为大众的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