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致敬马克思     
正今年5月5日,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也是为了宣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哪一位思想家能够做出如此卓越的贡献,既解释了世界又改变了世界,这个思想家就是马克思,今天依然被公认  相似文献   

2.
冯丽娜 《前沿》2005,(8):109-110
道德人格作为个体自我人格的道德规定,是道德自我在现实中的理论表达。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类主体自我发展的论述,在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三种不同的人格范型:依附型人格;物化型人格;自在自为的人格范型。三种范型依次递进,表达着道德层面的不断超升。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当动用一切道德教化手段,贬抑低级人格,提升中常人格,树立起社会主义人格典范。  相似文献   

3.
彭美贵 《理论月刊》2006,1(3):15-18
青年马克思人格精神历史地蕴涵着四个基本方面,即全心全意为人类服务,用彻底的理论说服人,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坚毅果敢拒绝平庸。现阶段,回溯和发掘青年马克思的人格精神,对广大党员、干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的信念引导价值与教育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8年5月4日)同志们: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缅怀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  相似文献   

5.
今年三月十四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忌辰。马克思的一生,是充满光辉的革命斗争实践和卓越的理论创造的不朽的一生。为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马克思同他的亲密战友恩格斯一起,在参加并亲身领导当时欧洲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的同时,更以废寝忘食的精神和无以伦比的智慧,批判地吸收并改造了当时人类各项先进的科学文化成就,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争取解放,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陈曙光 《传承》2012,(5):46-49
西方"马克思现象"的出现,确实部分地源于马克思的个性特质和精神品质。因为西方很多人并没有读过马克思的著作,也并不懂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什么,但是他们相信马克思人格。马克思的人格力量关键在于不为世俗利益放弃信仰。"马克思现象"的产生,最关键、最有说服力的原因还在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力量,在于马克思提供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永恒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学界围绕人类中心主义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对于马克思是不是人类中心主义者也存在分歧。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观三个角度来看马克思的自然观,马克思不是单纯的人类中心主义者,而是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批判和继承,直到今天依然是指导人类实践活动的合理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5月4日)同志们: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缅怀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  相似文献   

9.
文华良 《前沿》2010,(8):45-47
正义是人类社会恒久而常新的话题,是人类对理想社会追求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马克思十分关注正义问题,他认为正义是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社会政治制度有密切的联系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剥削制度、非正义的制度,终究要被消灭。马克思追求的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全人类彻底解放的正义。当前,马克思的正义理论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浩瀚的文明长空,有许多灿若星辰、英名永恒的人物,而马克思则是其中最耀眼的恒星。马克思倡导和践行的信仰价值、创立和主张的思想观念、创新和阐发的科学理论、开创和实践的壮美事业都是人类不朽的丰碑。永恒的世界、永恒的人类,需要永恒的马克思,需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人类跨入二十一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小康、全面推进现代化、共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我们党、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如何站在时代前列,以我们卓越的执政能力、以我们优秀的人格素质,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人民一起奋斗、共创大业,并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是很值得我们执政党每一位领导干部深思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一马克思关于资本人格化的论述“人格”,本意是赋予物或动物以人的品质、气质和个性。本文中使用的“人格”指人扮演的角色是经济关系或社会关系的人格化。马克思对此曾有一段精彩的描述“我们绝不用玫瑰色描绘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不过这里涉及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有一定阶级关系的承担者。”马克思曾在分析货币所有者变成资本家时说“只有当物质生产条件具备了资本属性,进而只有越来越多地占有抽象财富成为行为人唯一动机时,这时行为人才作为人格化的,有意志和意识的资本执行职能,才真正作为资本家。”在考察资本主义绝对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燕 《前沿》2007,26(2):12-14
人类中心主义的讨论源于对20世纪以来生态失衡、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等全球性问题反思的基础上。是否坚持人类中心主义已经成为生态哲学讨论的焦点之一。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入手进行逐层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既有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又有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主张。因此,以马克思是否是人类中心主义者来对其生态学思想进行分析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4.
张雷 《理论月刊》2010,(1):16-18
《资本论》包含着大量的经济伦理方面的思想,尤其是关于经济正义问题的思考。从“物的人格化”到“人的人格化”体现着马克思经济正义观的人文关怀。“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重要命题为马克思经济正义观提供了现实路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资本论》所体现的经济正义观是现实的、革命的,有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财产权批判理论既内生于近代西方思想史传统,又不同于主流财产权理论。与主流财产权理论不同,马克思不是"证成"而是"证否"作为资本的私有财产关系。在区分"作为劳动的私有财产关系"和"作为资本的私有财产关系"的基础上,他不是要证成私有财产与人格的内在"同一",而是相互"分离"。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财产权本身就是反人格的",资本家对私有财产的掌控和垄断对无产阶级而言"是摧毁而不是培育了人格"。对私有财产的认知和批判,马克思总体上经历了青年时期的思辨哲学或形而上学视角,到过渡时期的社会哲学视角,再到成熟时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视角不断深入的进程。马克思财产权批判理论的思想特质,在当今资本全球化时代依然具有时效性。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中,马克思以分工与所有制发展状况的不同将整个人类历史分为五种所有制时期,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此之后,随着对资本主义社会研究的深入和对东方社会探讨,马克思又提出了资本主义之前的三种所有制形式,对其早期提出的所有制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前后两种资本主义之前的所有制形式所指的具体时期略有不同,但都是马克思对生产关系研究的具体的体现,是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探索。两种所有制理论与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交相呼应,共同成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是世界历史上极富人格力量的伟人,他之所以能成为一名伟大而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一位气度恢弘、运筹帷幄的理论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一个能诗善书、才华横溢的大学问家,他奇特而鲜明的学习人格,是取得如此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发展所呈现的人类联合发展的大趋势,有力印证了马克思类哲学的现实性与科学理想性。马克思类哲学诞生于人类社会互联、全球性交往方式开始的历史新时代,有着丰富的人类社会联合与普遍性交往的思想内容,且与"互联网+"时代精神内在一致。"互联网+"时代人类异化出现了新情况,人类网络命运共同体构建出现新进展,人类互联交往出现新媒介,这给马克思类哲学的批判、构建与大众化传播提出了新问题、新挑战。为实现马克思类哲学与"互联网+"时代的良性互动新发展,迫切需要当代马克思类哲学对新异化保持辩证批判精神,提供推动"互联网+"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新观念,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马克思类哲学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大众化传播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教育人、改造人、塑造人的工作。领导者注重人格形象的塑造,是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必备条件。领导者、教育工作者的人格形象,包括优良品德、高尚情操、良好作风、道德规范以及适应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所具有的丰富知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真挚的情  相似文献   

20.
袁杰 《长江论坛》2012,(4):9-13
学生时代的马克思曾做过许多荒诞不经的事情,即便用今天的标准衡量,他无疑也是不折不扣的"问题青年";但是,另一方面,在青年马克思的身上也有志存高远的理想追求、通宵达旦的勤奋努力和品质高尚的道德人格;马克思的成长之路启示我们:家庭育人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摇篮,学校育人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纽带,社会育人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