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当前,各地基层人民法院普遍存在将某些拿不稳的一审刑事案件报送上级法院“把关”后,再开庭审判的情况。这样做的动因主要是耽心被告上诉或检察机关抗诉后,上级法院改判或发回重新审理,影响本院的声誉。我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当的。首先,这种做法违反宪法。我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这就确定了上下级法院的审判工作关系是监督关系,而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这种监督体现在上级法院有权变更下级法院的判决或裁定,而不是基层人民法院就如何判处案件向上级法院请示、汇报,更不是上级法院的越俎代庖。上  相似文献   

2.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不服一审未生效的裁判,在法定期限提起上诉,便会引起二审程序的发生。受理上诉案件的人民法院应在何种范围内审理与裁判,不仅体现上级法院的审判权及对下级法院的监督权,而且对于保护当事人双方实体权益和诉讼权利至关重要。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对此虽有数条款规定,但却不甚明确。  相似文献   

3.
在审判实践中,下级法院常常将自己审理的一些案件中,在判决之前向上级法院汇报、请示。这种做法已经形成一个不成文的制度——习惯上称之为审判汇报制度(以下称汇报制度)。有的同志认为,汇报制度加强了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业务指导,有利于提高审判质量。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汇报制度无论是从其形成的原因,还是从我国的法制原则和这些年的司法实践上看,都是不妥当的,有害的,应当明令禁止。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刑事诉讼中的指定管辖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6条规定:“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审判管辖不明的案件,也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将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审判”。这是人民法院审判刑事案件指定管辖的法律依据。由于该规定过于笼统,在司法实践中对管辖不明的案件出现了许多问题。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之一是:不属于同一上级法院的几个下级法院发生管辖争议时,有的上级法院便随意指定下级法院审判或指定移送其他法院审判。其中,不属于自己直接监督的下级法院不承认其指定,致使管辖争议得不到解决。因此,当不属同一上级法院的…  相似文献   

5.
案件请示制度的问题与实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项实践中由来已久,并逐渐固化为法院办案惯例的案件请示制度,是指下级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就案件的程序问题或实体处理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上级法院请示,上级法院予以答复的制度。本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某地检察院抗诉的一起离婚案件遇到了新情况:2000年4月该案一审判决(判决离婚)生效后女方不服一审关于财产分割的判决到检察院申诉。检察院认真审查和调查后,以事实不清、程序违法为由提请上级检察机关向上级法院抗诉,上级法院于同年12月18日裁定如下:本案指令下级法院另行组成合议庭再审;再审期间中止原判决的执行。再审期间,女方突然死亡。请问:上级法院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原判决是否有效?当事人双方的婚姻关系是否存在?女方死亡后,再审如何进行?女方父母提出的财产问题如何解决?河南省扶沟县人民检…  相似文献   

7.
针对"宣告无罪难"的问题,辩护律师王永杰列举了宣告无罪难的种种情形,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永生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作为"死刑保证书"案的代理律师,王永杰列举了"寅告无罪难"的种种情形——一些应当及时宣告无罪的案件,往往要拖上三年五载后才宣告;一些本该法院依职权宣告无罪的案件,却要苦口婆心地动员检察院撤诉;一些一审程序就该宣告无罪的案件,往往要通过矛盾上交的形式推给二审法院去宣告;一些本该由下级法院宣告无罪的案件,却要通过层层请示上级法院后才予以宣告;一些本该由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就能宣告无罪的案件,却要通过与许多部门沟通协调达成共识后才予以宣告;还有一些本该在两审终审程序中就宣告无罪的案件,却因种种原因未依法宣告,导致无罪案件变成有罪案件进入执行程序.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叫上诉案件?当事人不服第一审法院的判决和裁定,在法定期间,提出请求上一级法院再行审理时,这一阶段的诉讼叫上诉。上诉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它能使第一审法院错误的或不公正的判决得到及时纠正,从而保护当事人的正当权益;同时也是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实行审判监督的一种方法。它的优越  相似文献   

9.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再审时,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席法庭。”由于审判人员对这个规定理解上的问题,在实践中就出现了这样两种情况: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民事行政案件,当上级法院再审时,能通知同级检察院派员出席法庭;当上级法院发回一审法院重审时,一审法院就不通知同级检察院出席法庭。他们认为:这是上级法院发回重审的案件,应按日上诉引起的发回重申的案件开庭审理。笔者认为:因抗诉发回重审的民事行政案件,法院也应通知同级检察院派员出庭。具体理由有四点:一、符合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0.
对检察机关按再审程序提出抗诉的案件,接受抗诉的法院能否指令下级法院再审,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均未予以明确。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普遍就此持肯定意见。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仅就其弊端及其成因谈以下拙见。指令再审刑事抗诉案件的弊端首先,对抗诉案件指令再审有悻法律的规定。按照刑事诉讼法第149条第2款和人民法院组织法关于各级法院职权的规定,p有当下级法院生效裁判的错误是由最高法院或上级法院发现的时候,才发生指令下级法院再审的问题,而对上级检察机关因发现下级法院生效裁判确有错误而向法院提出的再审抗诉,法律并没有允…  相似文献   

11.
民事抗诉案件指令下级法院再审质疑钱洁萍,丁旬,张罗宝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其法定的监督方式是抗诉。但由于法律规定抗诉的审级比较原则,因而在实际工作中,上级法院往往将同级检察院的抗诉案件指令下级法院,即原审...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下级人民法院往往就其管辖的案件报送上级人民法院请示,上级法院作出处理意见后交由下级法院执行,这种作法沿袭已久,最高人民法院干1986年3月24日和1990年8月16日下发了《关于报送请示案件应注意的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和《补充通知》,对此加以规范,使之制度化。笔者认为,案件报送请示制度是法制不成熟的产物,由于其本身固有的缺陷,加之其被滥用,致使其在司法实践中具有一定危害性,亟待纠正。一、报送请示制度的现状及其产生、滥用的原因概览世界主要国家法律,我们难以发现报送请示制度存在的痕迹…  相似文献   

13.
一、案件移送告知制度的涵义和种类 案件移送告知制度是指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在侦查终结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或检察院在审查起诉终结移送法院时,应当将案件移送的信息告知案件相关关系人以及法院终结民行案件后一方当事人不服上诉至上级法院而由下级法院移送至上级法院时应当告知相关关系人的制度。案件移送告知是属于程序性问题,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也是体现司法公正和司法为民的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第一审案件经过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审判之后,设有上诉、抗诉程序,以利于准确地惩罚犯罪分子,有效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通过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审判工作的监督,确保办案质量。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在性质上与普通刑事审判并无太大的差异,故而也应适用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正当的诉讼程序。特别是目前我国的二审少年法庭在组织建制上尚不配套,多数由少年法庭负责一审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二审改由普通刑事审判庭审理,虽然各级法院均要求负责未成年案件二审工作的审判人员,继续坚持一审少年法庭处理未成年案件的诉讼原则和独到做法。但由于这些审判人员并非专司少年案件,难免不受处理普通刑事案件之习惯的影响,因而  相似文献   

15.
案件报送请示制度剖析●李华在司法实践中,下级人民法院往往就其管辖的案件请示上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作出处理意见后交由下级人民法院审理,这种做法沿袭已久。最高人民法院于1986年3月24日和1990年8月16日下发了《关于报送请示案件应注意的问题的通...  相似文献   

16.
最近,存的刊物报导某上级法院要求下级法院在受案后、处理前就案件定罪、量刑问题进行汇报,并表明态发。对此作法,我们认识不尽一致。若从密切关系、互通情况方面解释,也并非不可;但从严格执法角度探讨,存有弊端。现抛砖引玉,共同商榷。《人民法院组织法》第二十一、二十五条规定,基层法院、中级法院对它所受理的刑事、民事案件,认为案情重大应当由上级法院审判的,可以请求移送。该组织法有关各项还规定,上级祛院受理之移送案件也是按一审诉讼程序审判的。自然,当事人的上  相似文献   

17.
一、全省法院落实合议制度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省各级法院围绕完善合议制度,积极探索,大胆尝试,逐步建立了以审判长为主导的合议庭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了公正、高效、廉洁、文明的审判运行机制。 (一)还权于合议庭,逐步强化合议庭职责。 近年来,全省各级法院按照《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的要求,通过限定和规范院长、庭长审批案件权限,严格审判委员会研究案件范围,限制向上级法院请示汇报案件的类型,减少庭务会、扩大合议庭、审判长会议研究案件的习惯做法等方式,逐步还权于合议庭,保证合议庭审理权和裁判权的完整统一,初步实现了院长、庭长从审批案件到担任审判长审案,审判委员会开始从主要研究案件到总结审判经验,对审判工作中带  相似文献   

18.
秦明文 《四川审判》2002,(4):29-29,32
本文从二审民事案件发回重审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出发.浅谈对二审民事案件发回重审的原则和标准的理解。一、二审民事案件发回重审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发回重审,是上级法院撤销原判决,把案件发回原审法院重新进行审判。二审法院审理民事上诉案件,对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依法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对监督、指导一审法院的民事审判工作.责成一审法院改正错误,  相似文献   

19.
一、审判监督现状及缺陷所在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审判权应受以下监督、制约:人民法院内部的监督、人民检察院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新闻媒体的监督。由于我们尚未建立起健全、高效的监督机制,这五大监督主体对审判权监督时缺乏应有的力度,致使审判不公、地方保护、索拿卡要、河私舞弊等司法腐败现象愈演愈烈,已成为当今一大社会顽症。本文现就五大监督主体的监督现状进行深入剖析。(一)人民法院内部的监督。1.上级法院的监督。上级法院通过二审及审判监督程序对下级法院较好地行使了审判监督权。监督中存在的…  相似文献   

20.
目前,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的民事、经济和行政案件,交由下级原审法院审理。这一做法固然暂时减轻了上级法院的工作量,但从多年工作实践来看.它存在以下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