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旭 《中国保安》2012,(15):51-52
有一个人,在我还是婴儿的时候,抱着啼哭的我,不管多么疲惫,始终轻吟着无数次哼过的曲子,只为让我入睡。有一个人,每天上班要跑几十里路,为了让我吃到早饭,上学不迟到,她早上5点起床,换着花样做好早饭,然后才踏着刚放亮的晨光,赶车上班。  相似文献   

2.
远去的蒲扇     
二十多年前,在我居住的乡村,电风扇还是很稀罕的家什。每到夏天,村民们就要买回几把蒲扇来驱蚊避暑。大人孩子各持一把,在左右上下摇动问,摇散了嗡嗡的蚊虫,摇干了灼灼的热汗,摇来了徐徐的清风,摇落了炎炎的夏日。  相似文献   

3.
祝勇 《人民公安》2011,(1):50-50
史铁生在思考里获得了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只有祭坛的石门不倒,他的大道就永远铺满光辉。  相似文献   

4.
自1989年12月创刊,到本期的出版,《民主与科学》已经走过17个年头,办了100期。这是一件非常值得庆贺的事情。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国际风云变幻、国内改革与发展出现波折的年代。“民主与科学”这个话题也一度显得特别敏感。九三学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办了面向知识界广大读者的刊物《民主与科学》,起步之艰难可想而知。创刊迄今100期,《民主与科学》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与办刊方向,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文风,始终坚持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结合,紧扣时代的脉搏,以准确的定位和贴近读者的亲和姿态,用事实而不是空洞的说教,正确地…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句古话:“善要人知,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真恶。”因此,从很早很早的时候起,我们的祖先就筑起了善不留名的传统美德,竖起了恩不图报的道德标准。远的有功成退酬的鲁仲连,近的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雷锋叔叔。报刊上时不时也登载这种古风古韵的好人好事,对“无名英雄”称  相似文献   

6.
2006年春末,我在看《过去的中学》一书时,恰好看到5月18日《南方周末》一篇关于中学生的报道,超粗黑的标题大字很醒目———《“高考准状元”保送之争》。先简介一下这个发生在当代中学的故事吧:这就是我们今日的中学!已经无耻到了利用强权剥夺个人权利的地步!对于这个新闻,网友评论毫不客气:“功利教育,势利学校,中国教育何以堪!”“为人师者,毁人不倦也。”“现在的学校完全不顾学生的前途,而是一味地追求升学率,真是误人子弟!其实整个的高考体制下,很多事情都是扭曲的,中学、大学和学生的关系也是华北某市第一中学的高三学生李佳参加了北…  相似文献   

7.
基于实践性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出版理论与实务》课程与专业实训平台《茗流》报纸相结合,以出版理论为依托,在教师教授的前提下,开展学生自己动手进行“采、写、编、做”的实践性教学方式,取得了一定功效,同时也揭示出高职教育在实践性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实践性教学改革与探索积累了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8.
鞠九江 《人权》2012,(1):58-59
《人权》杂志于2002年2月创刊,至今已经走过了1O个年头。值此之际,我们收到了杂志读者和稿件作者的有关来信,择其一二刊登,以作为一种交流与互动。  相似文献   

9.
《民主与法制》2014,(25):8-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前夕,我们迎来了《民主与法制》杂志创刊35周岁生日。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民主与法制》杂志就紧紧跟随着党和国家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步伐。弘扬正义、关注民生、宣传法制、服务百姓,始终是《民主与法制》奉行的宗旨。  相似文献   

10.
《新东方》2018,(4)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部书,通过用口述历史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黄土高原陕北七年知青生活的滴滴点点。认真阅读该书,主要有四点感受:一是艰难困苦才能磨炼坚强意志;二是扎根群众才能站稳人民立场;三是担当实干才能成就伟大事业;四是善于学习才能掌握过硬本领。  相似文献   

11.
我第一次向吴全德院士请教,是在庆祝建国50周年时天安门前的焰火晚会上。他当时给我的印象是一位“智者”。吴先生的新作《科学与艺术的交融》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我捧读之后,一直想写一点儿什么,但总觉得难以落笔。一本仅有一百零一页,字数仅为八万字的小书,在我看来竞如此厚重。  相似文献   

12.
胡秋原及其创办的《中华杂志》,提倡人格、民族、学问三大尊严,力主超越传统派、西化派、俄化派而前进,主张由学术来探讨中国的前途问题,将促统一、反分裂的政治诉求建立在深厚的学理基础之上.《中华杂志》不仅系统地研究民族主义思想,全面地批判皇民化谬论及全盘西化论,堪称台湾之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主要阵地,而且也是最早从理论上对“台独”做出深刻剖析的学术刊物.  相似文献   

13.
胡大平 《群众》2011,(11):77-78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强调,“《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实际上,不能“加以修改”的不只是《宣言》这个文本,而且包括它传播的历史。这一历史既见证了其力量又呈现了它在今天面临的特别困难,不仅对于我们理解这一文献,而且对于社会主义实践,都是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些不变的东西,正是虚无主义和机会主义的解毒剂。  相似文献   

14.
刘紫玉 《湖湘论坛》2011,24(1):102-104
张维迎的新书《市场的逻辑》引起我们对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的再一次关注。众所周知,自金融危机后,全世界都流行对市场加强监管,并用政府力量刺激经济,许多国家政府在推动经济增长,改善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影响,中国四万亿的刺激措施使经济率先从危机中走出来,我们又一次看到了政府在国家经济宏观调控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以及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有了进一步的认可。在天平的两端:政府与市场,现实中是向政府一方倾斜的,尤其在危机中,政府理所当然地运用权力干预经济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一直有专家、学者怀疑这种超越市场干预的效果,张维迎就是当中的一个代表。本文针对张维迎的主要观点,结合我国当前实际进行一些思考,希望能更理性地认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科学的宏观决策提供视角。  相似文献   

15.
姚颖 《新东方》2009,(12):29-34
《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公开发表的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第一部著作。列宁曾在《国家与革命》中将《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并列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的最初著作”。但是关于这部重要著作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前后出版与传播的过程,我们知之甚少,从而降低了对它的重视程度。十月革命前后,《哲学的贫困》在俄国的普及率极高,从1886年第一个俄译本出现到苏联时期多次重译与再版,无不体现着这部著作对苏联民众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自 幼就开始读历史 ,从小学到大学 ,从通俗的《上下五千年》到汤因比的煌煌巨著《历史研究》 ,一些问题却始终缠绕在脑海里 :历史究竟是什么 ?是浩如烟海的文物典籍 ?还是汗牛充栋的史家著述 ?研究历史又是为了什么 ?是通过具现岁月长河中的真实场景来照亮后来人的道路 ?还是希望透过现实的表象来窥探造物主的意旨 ?历史的创造者又是谁 ?封建的帝王将相在很长的时期内一直是“正史”的焦点 ,到了共和时代 ,身份卑微的黎民百姓却能一跃而为历史的主宰 !历史的戏剧性一方面使人力在命运的巨腕面前感到软弱 ,同时又给雄心勃勃的人创造力挽狂澜…  相似文献   

17.
马斗全 《前进》2003,(2):45-46
世俗迷信,有人称为封建迷信,自古至今与社会政治和百姓生活关系极为密切,可以说人人都知道甚至接触过一些,却很少有人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郭春梅、张庆捷合著的《世俗迷信与中国社会》,可以说是填补空白之作。该书以科学的眼光系统地审视世俗迷信,是对世俗迷信与中国社会的深入研究和概括性论述,近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是件颇令人高兴的事。现在许多所谓专著,尤其是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专著,空泛之风盛行,往往洋洋洒洒数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空洞无物,教人无法卒读,其效果还不如一篇好的文章。而此书的两位作者中,郭春…  相似文献   

18.
刘中永 《中国保安》2012,(15):54-54
空闲的时候我喜欢看杂志,特别喜欢看《读者》,经常被其中的美文所感动。打开第一页,便被卷首语《无需太多》一文深深吸引了。文中讲述了主人公很想要花店橱窗里的一朵黄玫瑰,当她得到爱人送的一大束花后,仍觉得还是她看到的那一朵美丽。于是,她问爱人“你真的爱我吗?”他滔滔不绝地说出了许多理由,她反而心不在焉了,因为她要的只是一个“爱”字。  相似文献   

19.
中国傣族叙事诗《娥并与桑洛》与西方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悲剧有不少相同或相似的主题,但它们的悲剧审美却有很大的差异。这和不同的民族文化氛围和审美情趣等各方面有着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