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视人情尤其是代际之间的血缘亲情关系是我国社会的典型特征,深刻影响着政治生活与经济运行.经济转型是一个社会、政治与经济持续互动的过程,人情社会对我国经济转型产生重大影响,并形成了独特的“人情悖论”.温州模式作为我国经济转型的一个典型,人情社会曾对其形成发挥过重要作用,推动了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但在市场经济成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之后,人情社会又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市场从传统向现代形态的转型升级.现代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因此,人情社会向法治社会的转型是中国经济成功转型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社会转型和中国法制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而言,全球化意味着社会结构、主体交往行为方式的转型,这些转型必然意味着规范它的社会规则的转型,而社会规则的转型,在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下,就是法律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或者城镇化,已经被提到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高议程之一.如果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能够维持一个中速增长水平,就可以比较顺利地从中等收入社会,转型成为高收入社会. 这种转型的意义不仅仅在经济层面,更是社会政治层面.如果中国能够转型成为高收入社会,今天所面临的很多问题就会得到控制,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4.
公共治理转型的全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在发生从旧到新的治理转型,治理转型实际上是一场全球性变革运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性公共治理转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全球治理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模式,为中国探索和建立更为有效的公共事务"治理"模式,实现公共治理向"良好治理"方向的转型提供了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政府与企业关系转型是市场化改革的必然结果.制度性结构、机制性结构和主体性结构共同构成了政府与企业关系的系统性结构,也是认识和理解政府与企业关系转型的基本脉络.中国的政府与企业关系转型,既遵循转型社会的一般规律,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只有通过进一步深化的系统性改革,才能化解政府与企业关系转型的现实困境,推动政府与企业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中国政治生活处于何去何从的两个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的两篇"宣言书"为中国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航向,为政治文化转型开辟了新的道路,为新世纪新阶段仍在持续的政治文化转型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试论税务法庭在我国的设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立税务法庭十分必要 ,它是应对税务案件的专业性和大量性、实现依法治税和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需要。设立税务法庭具有现实可能性 ,设立税务法庭不存在法律上的障碍 ,各地已经有了相关实践 ,社会已经培养了大批税法专业人才。税务法庭在性质上属于法院的专业法庭 ,各级人民法院均应设立。税务法庭的受案范围包括税务方面的民事和行政案件。税务法庭可以采取独任制和合议制两种形式。税务法庭的管辖分为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  相似文献   

8.
公民教育:现代化中国的深切诉求与德育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与实现,都有赖于公民素质的提升和公民教育的实施.当前,中国德育陷入了困境,其有效性受到了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的质疑.实施公民教育必须推进德育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政府转型、公民社会与中介组织功能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陆作为一后发型现代化的社会,其改革开放的路径起点是:行政型国家主导。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得大陆的社会形态也从整体性社会向权力分散性社会转型,政府管理转型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大陆政府管理转型包括结构转型、制度转型、战略转型与策略转型四方面。而政府管理转型的重点应在于:拓展有利于公民社会成长的“制度空间”;加强政府同处于“国家活动范围之外”的社会公益组织,即同社会中介组织建立一种互动与合作关系。中国社会中介组织兴起对政府治理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社会资本优势的“公民社会”及社会中介组织在构筑多元主义治理结构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政府管理转型过程中,社会中介组织具有治理供给、冲突缓解、张力维持与交往网络形构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0.
基于学术史的角度,"新社会阶层"的现象及其概念的形成能够得到更加深入的讨论.当代中国社会中的新社会阶层具有两个基本意义:其一,伴随现代"管理革命"和"技术革命"而崛起的新的社会群体;其二,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体制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在"体制外"部门中存在,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群体.从新的社会群体到"新社会阶层",核心的问题是如何界定他们相对独立的社会地位和社会性质."新社会阶层"概念的提出,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和体制转型过程的必然结果.它不仅是新的、重要的统战工作对象,而且是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新的重要标志和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社会哲学层次上,运用社会形态理论的有关新成果,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转型问题。作者认为,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两种视角的双重转型,由此考察了双重转型各自的规定和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特殊组合和统一进程  相似文献   

12.
新的世纪即将来临之时,中国也处于本世纪以来最深刻的转型时期。这一转型由两个深刻转变所组成:一是体制的转轨,即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二是结构的转型,即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传统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社会的转型。这两个转变同时进行,使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同时,也构成了社会保  相似文献   

13.
自从中共召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法治中国"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讲话。在这些指示和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新目标、新路径、新方针和新方法。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在日新月异的同时也必然伴随着许多问题和矛盾。近年来我国环境资源类案件的总体数量在不断增加,中国各级司法机关开始尝试设立专门审理环境案件的环保法庭,且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是因法律依据之缺乏、环境案源之失衡、受案范围之过窄、公益诉讼之受阻、审判管辖之滞后、证据判断之偏差等现实存在的困境,我国环保法庭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因此,必须从各主体、各角度、各方面来完善我国现行的环保法庭制度。  相似文献   

14.
通过考察省在中国历史上的变迁,探讨了近代中国地域社会政治发展与国家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认为地域社会在近代中国产生了异于传统社会的政治意识和地域认同,并在实践中形塑出一种思想和行动,是近代中国国家建设中一个重要现象.由于地域社会政治化与中国传统地方主义观念、国家建设的总体性追求和政党集权化的冲突,最终被国家主义话语覆盖.地域政治化的历史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政治转型的视角,地域政治的自然生长和发展,是推动政治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正规西学教育的冲击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中国知识者群体发生转型.以读书取仕为业的士大夫社会角色,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新式知识分子孕育诞生出来,形成一个新生的知识分子阶层.正是这一支新兴社会群体,学习和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理论,力图运用西学来变革中国社会.他们的理论和实践改变了当时的中国社会,也给其后的历史演进以久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发展之中,新建本科院校也应转型发展.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容是多方面的,途径是全方位的.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其本质就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发展方式,根本路径在于确立高校的独立市场法人地位,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支持高校在市场竞争与社会服务中获取办学资源,实现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已经进入过剩经济时代.与此相应,需要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物质需要的满足使潜在的政治需要、文化需要、社会需要、生态需要凸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进行具体分析,因为生产的发展已经能够满足“物质”需要,而使“文化”需要问题凸显.“两个文明”语境中的“文化需要”实际上包括了“五位一体”中的政治需要、文化需要、社会需要和生态需要,它是一种“人文化成”意义上的“文化”需要.需要结构的这种转变对中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转型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其中,文化的产业化不仅将推动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且为社会结构的转型、人的自由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正处在一个政党与社会"双重"转型阶段.在这场速度变化之快、广度前所未有、深度史无前例的大转型时代,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的群众工作,遭遇到了六大挑战和三大困境.在这种大转型的格局下,适时转变群众工作理念,实现群众工作制度的科学化,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就成为了新形势下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处在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中国成功实现经济转型提供了思想理论指导和路径选择,是我国经济胜利转型的大框架、大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公益诉讼的制度设计中,"法庭之友"已经成为一个新元素被纳入制度构想.根据"法庭之友"制度,非案件当事人可以向法庭提供与案件相关的背景信息、不为法院所知的案件事实或法律适用意见.将该制度与我国现有的专家辅助人制度进行比较,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法庭之友".在公益诉讼中引进"法庭之友"不仅有助于实现司法民主,更具体体现了"支持起诉"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