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公安研究》2013,(6):92-93
宋慧宇在《长白学刊》2013年第1期撰文认为,监管机构与被监管企业之间客观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食品安全监管失灵的原因之一。传统政府命令控制型监管方式已不适应或落后于社会需要和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以利益诱导和柔性方式为基础,旨在降低监管成本、  相似文献   

2.
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的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向阳 《求索》2011,(2):37-39
为了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需要提高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的有效性。为此,有必要明确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有效性的基本内涵。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的有效性有其特殊的内涵,这决定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与金融监管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目标。  相似文献   

3.
赵光国 《前进》2014,(6):12-13
<正>当前,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主要矛盾是,监管力量薄弱与繁重的监管任务之间的矛盾,传统监管方式和科学高效防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之间的矛盾。解决好这两个矛盾,迫切需要通过现代化监管手段实现监管能力的新突破。这两年,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把实施监管信息化作为全系统提升能力的突破点和战略工程,凝聚共识,集中智慧,咬住不放,克服缺经验、缺技术、缺资金、缺人才、缺信心一系列困难,全力推动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4.
基于监管博弈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监管博弈模型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政府与医疗机构的监管博弈、农户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动态博弈以及存在社会监督情况下的监督博弈,并据此提出构建完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监管体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合作监管建基于公私主体之间明确、合法、效能的责任分工之上。然而,当前公私主体责任却存在边界模糊、配置不当、配置僵化等现实问题。为弥合责任配置现实与责任分工预期之间的差距,需要以厘清监管主体的角色定位、提高监管优势的匹配度、优化监管体系为基本方向,以责任法治、权责一致、效能原则为基本遵循,以监管结构、监管流程、责任配置方式为着力点,优化配置公私主体责任。基于合作监管的三重结构,优化政府主导式、企业主导式、社会主导式监管中公私主体责任配置的考量因素、具体方案等。基于合作监管的三阶流程,优化准入控制责任、运行监控责任、惩治威慑责任在公私主体之间的配置。基于监管环境的流变性,加强责任配置的制度供给、合同治理、能动司法,敏捷配置公私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6.
银行监管属银行制度的范畴,是银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国金融制度形成的历史、政治、经济条件不同,因而具体的银行监管制度也各具特色。构建银行监管制度,要明确银行监管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之上,确立与之相对应的监管目标。文章通过对近代各时期银行监管的理论依据和监管目标的梳理,窥一斑而知全豹,研究近代中国银行监管思想的发展脉络,对我国银行业的监管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几乎都与监管部门及其责任人员的渎职行为有关。其渎职监管方式主要表现为不作为或乱作为、"马后炮"式监管、"养鱼执法"式监管等。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既有现行监管体制的问题,亦有监督立法不足和法律监督不力的因素,但最主要原因还在于公共权力失去社会力量制衡。因此,有效遏止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必须正本清源,消除腐败;密织法网,严惩重罚违法犯罪分子;建立职责边界明晰和高效率的监管体制,防止相互推诿扯皮现象发生;创建多样化的社会力量监督机制,将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相似文献   

8.
对监管者进行监管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监管理论的发展过程,实际上也是不断深化对监管主体"经济人"本性认识的过程。公共利益理论将监管者看成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言人,利益集团理论提出了监管者"经济人"的假设,激励性监管理论在"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打开了监管机构这个"黑箱",将监管机构分为监管者(监督者)和国会(委托人)两层,进而在考虑对受监管企业激励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了对监管者的激励和控制。监管理论的发展证明,监管制度的设计必须承认监管者自身利益的存在,对监管者的再监管是监管制度框架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李玉凤 《人民论坛》2010,(9):120-121
会计监管已成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加强会计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保障会计信息质量,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应科学界定各监管主体之间的权责;发展和完善注册会计审计制度,加强行业自律建设;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会计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10.
如何建立有效的国家监管体系,是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鉴于监管问题日趋复杂,当前我国的国家监管体系应当从单一性政府监管体系向整体性国家监管体系转变。整体性国家监管体系由政府监管、社会监管和市场监管共同构成。建立有效的整体性国家监管体系,需要做到三点:一是优化上下、左右、内外协同的有效政府监管体系,增强政府监管的现代化、法治化、专业化和智能化,提高政府监管能力;二是培育强大的社会监管体系,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和个体的有效参与,提高社会监管能力:三是发展市场监管体系,完善市场机制,建立市场化监管组织,提高市场监管能力。当然,必须明确监管有效并不代表社会有效,应以社会有效来衡量监管有效。  相似文献   

11.
伴随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多场景应用,技术迭代升级背后的潜在异化风险带来全新的监管挑战。本文系统梳理当前主要经济体人工智能监管实践动态,分析典型监管模式路径及其现实困境,尝试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举措。研究发现,伴随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供应链安全、隐私保护、数字产权、数字伦理、数字鸿沟和算法偏见等深层问题逐渐凸显,给监管带来挑战,各国在人工智能监管的基础概念、价值理念及路径策略选择等多方面也存在诸多分歧,人工智能监管缺乏全球统一、协调一致的监管框架。当前主要经济体在人工智能监管方向上不断寻求创新和规制的平衡点,形成以欧盟和美英为代表的典型监管模式。未来人工智能监管将在“保持人的主体性”前提下,通过“限制”和“促进”双重手段,实现安全与发展之间的最佳平衡。我国应牢牢把握人工智能监管的规律和趋势,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充分运用人工智能领域的新技术,适当借鉴美欧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逐步构建起符合我国实际的人工智能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2.
2020年12月29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关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意见》针对当前养老服务体系的监管短板和不足,明确监管重点,落实监管责任,创新监管方式,构建政府主导、机构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大监管格局,建立健全行业监管、综合监管的协调配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孙晋  王帅 《探索与争鸣》2022,(7):66-77+178
“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蕴含着丰富的竞争哲理,与公平竞争休戚相关。理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加强数字金融市场前置预防的风险化解能力、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是数字经济领域“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基本要义。但从实践维度来看,长期以来自上而下行政监管建构的强大制度惯性,过度强调安全忽略效率的监管标准,以及单向度的监管方式和相对封闭的应对机制,导致竞争要素在“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监管环节长期阙如,市场缺位、竞争漠视和部门割裂等监管困境突出。为实现资本的有序扩张,竞争要素的内嵌必不可少,目标多元平衡、主体多方参与、手段多样整合和效果多层保障的监管改革亟待推进,有效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融合式监管体系应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组织的发育和良性运行对于国家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在社会力量弱小的大背景下,一方面亟需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另一方面需要对其加强监管。以四川省为例,在社会组织培育方面,存在重资金扶持轻能力建设、忽视社会组织自主性以及社会组织社会认同较低等问题;在监管环节,存在监管部门职责不明、监管方式单一、监管力量薄弱等问题。为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必须不断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引导社会组织去行政化、构建培育政策体系、优化社会组织发展软环境、建构综合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5.
高校校办企业集中统一监管是国家校企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对加强和规范校属企业管理,促进学校与企业良性互动实现互利共赢有着重要意义。在改革过程中要正确面对校企目前存在的校企产权关系不清、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企业管理缺乏市场竞争力及监管企业、学校、校企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了解等问题,理顺学校与校企关系,优化校企管理体制和治理模式;优化企业产业结构,健全管理激励机制,提高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凝聚改革共识,明确多元化主体的责任,有效搭建高校、企业、行业之间的桥梁,让校企良性发展,更好地为学校服务。  相似文献   

16.
确定网络平台信息内容监管的边界,消除公众关于网络平台监管权限扩张的担忧,建立规范的网络平台信息内容监管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保护公民权利之间保持平衡,网络平台信息内容监管边界应遵守辅助性原则、促进网络发展原则、行政均衡原则.确定网络平台信息内容监管的合理界限,需要明确监管义务依据,构建审查范围的负...  相似文献   

17.
创新政府监管模式是“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政府监管职能转变较为迟缓,虽有研究侧重激励视角的解释,但未对风险约束这一变量深入阐释。本文基于风险预期和风险程度构建了分析框架,并以调查实验考察地方官员的监管理念与行动偏好,以提供微观层面的因果证据。结果显示,“放管服”改革议程影响了地方官员对政府监管职能的判断与认知,其监管理念发生了转变,但他们在面对具体风险情境时,仍更倾向于采取“加强审批”的旧有方式履行监管职能,并且这种行为偏好并未因风险情境的变动而表现出差异。这表明,推进政府监管职能转变需要对监管目标作更细致的拆解,进一步平衡效率与安全,调整监管内容范围,积极回应社会发展新需求,同时借助数字技术创新监管模式,提升地方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18.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自产生以来,其监管模式问题就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目前我国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行的是机构监管体制下的多头监管.这既影响了公司的正常业务,又降低了监管效率.顺应世界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大趋势和适应我国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需要,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目标监管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可行性.建议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目标监管试点,以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促进公司审慎经营和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为监管目标,在现有监管框架下设立两个特别监管小组予以实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蚌埠铁路公安处看守所依托铁路监管工作特点,在上级领导和监管业务部门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下,以确保监所安全为目标,以深入推进看守所对社会开放为抓手,尊重和保障在押人员合法权益,全力打造阳光监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王敬波 《探索与争鸣》2022,(9):87-95+178
“双减”政策为乱象丛生的校外培训市场降温,但只是权宜之策。面对校外培训的种种乱象,依法加强校外培训监管成为社会共识。通过梳理可以发现,当下校外培训监管存在调整对象不周延、监管对象不明确、部门监管权限交叉等问题。为促进学校教育和校外培训良性发展,需要通过专门立法的方式将校外培训纳入法治化框架。立法涉及的三个基础性问题分别是:厘清校外培训的边界,明确立法的调整对象;框定校外培训监管的基本原则,明确相关主体的行为准则;构建全链条监管制度体系,规范校外培训市场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