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客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约地发挥着主导作用,是客体性主体,其客体性主要表现在主体使命为社会力量所支配、主体工作出发点受客体和环境制约、主体活动被客体所审视、主体作用被自我检查和反省.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中心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内涵,目前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从研究现状出发,找出学术界最集中的争鸣点,在当前已有的成果上,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  相似文献   

3.
主体和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对基本范畴,思想政治教育中许多问题的阐述都离不开对思想政治主体和客体的理解及其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基于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反思,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有了进一步认识,确立了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突出强调客体的主体性、能动性功能特点,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呼唤。与此同时,面对社会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产生的负面影响,在考虑社会个体主体性充分发挥的同时,应兼顾人的社会性和合作性。  相似文献   

4.
内化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贯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本文以内化理论为依托,深入探讨了大学生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内化过程,并就如何更好地促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过程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论思想政治工作起点由主体要求向客体需要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工作起点的转换,是指思想政治工作应基于客体的实际需要,将主体要求客体需要统一起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现实存在的许多问题,往往是由于颠倒了主体要求和客体需要的位置,强调主体要求,忽视客体需要状况而造成的.实现这个转换必须探究其产生的深层次的原因,从理论、历史、现实各个层面上寻找根据,并在实践中有步骤、分层次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关于人的对象性活动,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人的主体意识的空前觉醒,视教育对象为客体的观念已经明显失之偏颇。从现代主体性哲学和主体性教育思想出发构建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则认为,教育者和教育对象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二者是以教育资料为共同客体的一种双主体协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主体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一对最基本的范畴,而主体性则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根本特征,本文借鉴当前学术界存在的几种主体说,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出了解释,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主体性作出了阐释,最后结合现实揭示出科学定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及其主体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价值创造的主体与客体,是价值创造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是理解价值与价值观这一基本关系的基础,其中,主体又是全部价值问题的关键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榜样教育,是以典型人物的先进思想、优秀事迹为榜样来影响广大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思想觉悟的一种方法。榜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发挥榜样教育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是教育者应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为受教育者自身的思想意识,把外在的要求变为受教育者的自觉行动。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化的过程和程度不仅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正确引导,更需要其内在认同和配合,并受某种机制的制约,而在这些机制中最重要的机制是内化机制。因此,学术界越来越重视从内化机制角度研究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并取得了许多有益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李涛 《工会论坛》2006,12(5):79-80
研究制约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内化与外化因素、关系及其转化条件,是提高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必要途径和有效方法,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和解决好这一问题,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博弈论是描述和研究行为者之间策略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种策略理论,它在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公安主体与公安客体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动态的博弈。博弈论的引入,有助于公安工作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13.
厘清民族凝聚力的主体和客体关系,才能真正找到凝聚力的动因和源头,正确处理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各种关系。本文对民族凝聚力的主体和客体概念作了界定.诠释了民族凝聚力的主体和客体的结构及两者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民族主体对凝聚力进行整合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知识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具有基础作用,对主体具有优化作用,对其内容具有载体作用,所以必须重视知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要求.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作为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种政治实践活动,其主体是指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发起者和实行者,客体是指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内容的总和,中介则是指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主体开展民主监督的组织载体和具体实现形式.目前,在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对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主体、客体、中介问题的认识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厘清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是探讨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基础性工作,对进一步规范和发挥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职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似乎始终是一个固定的模式而少有人去探寻它所发生的潜在的甚至是一些显性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变迁,思想政治工作经历了一个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其实就是主体性问题逐步得到正确认识和深化的过程。这种主体性的嬗变所引起的是一场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刻变革。更深入地研究这个问题不仅具有可贵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它将为我们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个更有利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主体、客体与主观、客观的概念辨析,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的不同阶段为切入点,从各个具体的对象性关系中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认为在活动准备阶段与反馈评价阶段,教育者为主体,受教育者、教育资料与教育者自身为客体。在活动开展阶段的外在过程中教育者为主体,受教育者为客体;内在过程中,受教育者为主体,教育内容和受教育者自身为客体。  相似文献   

18.
对政协协商的主体和客体问题的研究是人民政协理论的基础性研究.政协协商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同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的协商.人民政协不是协商主体,只是协商的组织机构和平台.政协协商的主体包括两方,一方是中国共产党各级委员会和各级人大、政府、司法机关;一方是参加人民政协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政协协商的客体,即政协协商内容的总和.相关文件对政协协商的客体规定较抽象,缺乏可操作性,应在及时总结各地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拓宽政协协商的内容和范围,探索制定政协协商事项的具体清单.明确政协协商的主体和客体,对完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体系和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思想政治工作中预见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校创新已成为迫在眉捷的现实问题,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是历史赋予高校的根本任务。高校创新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强化,尤其要注重政治导向功能、服务功能与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